西昌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印刷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昌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二〇一〇年十二月1目录学校概况…………………………………………………………………………1第一部分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5一、办学定位科学准确………………………………………………………………5二、领导班子坚强有力………………………………………………………………7三、教学中心地位巩固………………………………………………………………9四、服务凉山能力增强……………………………………………………………11五、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14第二部分教师队伍………………………………………………………………17一、师资结构较为合理……………………………………………………………17二、教师培养实际有效……………………………………………………………18三、教学水平逐步提高……………………………………………………………20第三部分教学条件与利用………………………………………………………22一、硬件条件全面改善……………………………………………………………22二、实践场所满足需要……………………………………………………………23三、教育经费投入充足……………………………………………………………24第四部分专业与课程建设………………………………………………………25一、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5二、培养方案不断创新……………………………………………………………26三、课程建设成效明显……………………………………………………………29四、教学改革卓有成效……………………………………………………………30五、实践教学得以加强……………………………………………………………31第五部分教学管理………………………………………………………………34一、管理队伍务实高效……………………………………………………………34二、制度完备管理规范……………………………………………………………35三、保障体系切实有效……………………………………………………………35第六部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38一、学风建设全面推进……………………………………………………………38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40三、学生服务针对性强……………………………………………………………42第七部分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45一、思想教育特色明显……………………………………………………………45二、专业知识技能扎实……………………………………………………………47三、身心健康情趣高尚……………………………………………………………48四、学校声誉不断提升……………………………………………………………49五、就业工作成绩突出……………………………………………………………50第八部分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52一、存在的主要问题………………………………………………………………52二、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62三、整改的具体措施………………………………………………………………642学校概况西昌学院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凉山州资源富集,具有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但是,凉山州又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17个县(市)中尚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对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并且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西昌学院前身为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至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昌农专、西昌师专、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建院后,学校立足地方需求,正视办学实际,开展了“办什么样的西昌学院,怎样建设西昌学院”的大讨论。认识到学校是在一步跨千年的民族边远地区办学,既无地理优势,也无殷实投入;面临着上有老牌大学,下有职业学院,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现实;同时,又肩负着振兴凉山民族地区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面对西部开发和凉山“农业兴州”、“工业强州”的历史机遇,学校“立足凉山,面向四川,服务西南”,以农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为优势学科,努力发展水利水电、应用化工、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专业,形成农、工、教、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3学校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围绕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以“明德、乐学、求实、至善”为校训。形成了“艰苦创业,务实躬行,为攀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用为本,提升素质,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优化专业,突出重点,打造农学和彝学学科品牌”的办学特色。学校定位明确、目标清晰、规划科学、落实有力。领导班子艰苦创业,团结务实。经过7年努力,逐步实现了本科管理理念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学科专业布局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转变,逐步实现了本科办学条件的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走“内培为主、外引为辅”、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道路。通过落实人才工程9大举措,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基本合理,师德优良、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718人,高级职称教师289人,其中教授45人;博士和硕士37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州)学术带头人等28人。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6项,投入研究经费228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译著89部。学校确立了“内涵发展,办出特色,突出应用,增设方向,寻求突破”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现有本科专业43个,覆盖7大学科门类,专业结构总体合理,规划科学,措施有力,特色明显。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育人,应用为本”,实施“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4式。强化实践教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学分占40%,理工类占45%,艺体类占50%。学校与四川乾坤集团等35个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2009-2010学年,学生1693人次获36类职业技能证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16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8项,建设项目及获奖数量位居四川省新建本科院校前列。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范,队伍稳定。形成了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全力抓教学的局面。重视管理队伍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成果丰硕。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颇具特色。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学生道德高尚,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成效显著。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3872人(其中本科生10180人),成教生8038人,外国成人教育进修生13名。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2006、2008、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2005-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5强化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投入2.96亿元,改善办学基本条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校园占地面积1851亩,建筑面积36.8万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4亿元,图书馆藏书158.57万册。校园绿树成荫,环境舒适优雅,是省级“园林式校园”。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地处民族边远地区,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学校将一如继往地发扬务实躬行、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虚心接受专家的意见,发扬优点,凸显优势,改进不足,为把学校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本科学校而奋斗。6第一部分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学校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定位准确、目标清晰、规划科学、落实有力。一、办学定位科学准确(一)办学定位科学,发展目标清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机制,坚持“注重质量,强化特色,提升水平,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2003年合并升本以来,及时组织师生开展“专科办学向本科办学转变”和“办什么样的西昌学院,怎样建设西昌学院”的大讨论。学校上下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符合校情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工作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立足凉山,服务四川,面向西南;强化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教育、管理、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把学校建成在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教学型本科学校。办学类型定位:培养农科、工科、教育、管理等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本科学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7学科专业定位:以农学、彝学为优势学科,根据凉山州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应用化工、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专业,农、工、教、管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为扎实的本科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凉山,服务四川,面向西南。发展目标定位:用4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资源,完成实质性合并,通过四川省政府学士学位评估,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实现学校的转型;用8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管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再用10余年的时间,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大学。(二)立足学校实际,培育办学特色特色定位:艰苦创业,务实躬行,为攀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用为本,提升素质,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优化专业,突出重点,打造农学和彝学学科品牌。学校定位准确,实事求是,既切合学校和民族地区实际,又切合新建院校发展的方向。一是学校是在民族边远地区的背景下办学,既无地理优势,也无殷实的投入条件。二是新建本科院校,底子薄、缺资金、缺经验,创业、规范和提升的压力很大。三是有实践育人的传统和优势,只有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彰显自身的特色。四是符合新8建院校“错位竞争”的理念,只有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才能在“夹缝”中生存。这二个“切合”,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并在“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已提前实现,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二、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一)把握学校实际,凝聚人心谋发展学校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树立“以生为本,以师强校”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抉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组建西昌学院后,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没有区域优势,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必须审时度势,探索独特的发展路径。领导班子及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向本科转变”和“办学特色”的研讨,坚持“积极、稳妥、审慎”的原则,把“合校合人心,合心干事业,实现四个统一”;“直面办学困难,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全力构建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为建院之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