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公开课非常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自然和谐相处“今天你低碳了吗?”当今时尚、前卫的一句话。这句话可能会成为流行问候语。与其说这是一个幽默,不如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已经达到了210万年来的最高值。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应该维持在。但研究发现,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ppm。(每百万大气分子中不多于250个二氧化碳分子)385低碳—较低的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250ppm450ppm——可控小于咦!冰呢?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过敏加重、肾结石增加外来传染病暴发夏季肺部感染加重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气候变化频繁等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害,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2009年12月7日,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0多个国家共同协商,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大气中CO2来源?大气中CO2去向?1.碳的存在形式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无机物还是有机物?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碳循环碳如何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如何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碳如何从生物群落返回非生物环境?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化石燃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摄食无机环境(CO2)生物群落(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化能合成作用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传递的途径:食物链3.碳出生物群落的方式: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碳进入大气的途径)形式:含碳有机物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4.碳循环的形式:二氧化碳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化石燃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摄食化能合成作用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破坏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能量主要以光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最后以红外线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没有阻挡,但是能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线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入容易出去难。5.温室效应:⑵成因:⑶危害:CO2、CH4、、N2O、O3等⑴温室气体:植被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CO2增加⑷措施保护森林、绿地;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京都议定书》⑴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⑵海平面上升;⑶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⑷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防止海洋污染结合碳循环示意图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减少CO2排放量增加CO2吸收量方法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主要造林保护如果全中国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29642200000kg碳排放量,约合3×107吨。如果全世界每一人每一天都能做到每一项,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减少1058650000000kg碳排放量,约合11×108吨。小习惯减少碳排放量(kg)少搭乘1次电梯0.218少开冷气1小时0.621少用灯泡1小时0.041少吹电扇1小时0.045少看电视1小时0.096少开车1公里0.22少吃1次快餐0.48少吃1kg牛肉13少丢1kg垃圾2.06少用1个塑料袋0.001省一吨水0.194省一度天然气2.1省一度电0.638牲畜养殖业占人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多自备,少“一次”,减少垃圾你我事。多步行,乘公交,绿色出行才环保。多吃素,少吃肉,低碳饮食更长寿。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做到低碳?“低碳生活”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2009年,中国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首次正式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二.物质循环⒈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反复循环⒉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运动生物圈(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元素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联系范围特点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量光能热能热能热能单向不循环物质CO2反复循环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