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来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裸考宝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考试介绍:1.题型预测:单选:25*2’简答:5×6′论述:2*10’(3选2)2.题型分析:(1)单项选择题主要应注意: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不要把题目的意思一开始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然后就要仔细看每个选项,切忌刚看完一两个选项就匆匆作答。(2)简答题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论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知识要点;逻辑要严密,对于各个知识要点一定要分层次仔细作答,切忌层次混乱,表达不清。(3)论述题论述题与简答题相比在内容上会更加复杂一些,主要应注意:答题时观点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答要点,对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阐述。二、各章考点:说明:楷体下划线加粗为选择题易考点。例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双下划线加粗加着重号为主观题易考点。例如:“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客观题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体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的。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4.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5.马克思主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理论及最高成果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创始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6.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7.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9.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10.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结论。1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13.科学性,科学性的三大表现是实事求是、深刻性、与时俱进。14.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16.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7.与时俱进的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19.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2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二、主观题1.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①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③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①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2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地提高人的素质。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及其内涵。(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内涵: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其次在于它的深刻性,最后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③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5.当今时代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①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70年中,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②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如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等,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多方面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根据新的实践经验,研究和回答这些课题。这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判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否能够通过自身最终得到解决,解决诸如生态失衡、恐怖主义猖狂等关系全人类利益的问题,应对新技术革命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严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③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今后也必将在实践中继续获得新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这既关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更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客观题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3.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4.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类型3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四个局限性: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因而也称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7.物质的定义: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8.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9.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1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1.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割裂运动和静止两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绝对主义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诡辩论和不可知论。13.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14.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实践的观点。16.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17.实践主体——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18.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19.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20.实践的作用:①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自在自然——人化自然。②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22.联系的特点:客观的、普遍的。23.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4.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2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28.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9.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31.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32.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33.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34.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35.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中,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而联系起来,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36.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沦的错误。37.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38.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39.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①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②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它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则是已经存在的,它不再是可能性。③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现实性不能离开可能性,它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不可能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可能性不能离开现实性,它的内在根据存在于现实之中。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0.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4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①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