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2、能背诵并翻译全文;3、领会老子所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反相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的道理和由此而产生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涡阳县)人。•约前571年至471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伟大思想家。•《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老子简介“三教”指的是什么?知道来源吗?儒家、道教、释(佛教)。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德经》,又名《老子》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两册,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道德经》的版本及其作者一是世传的《老子》本,又称《道德经》或《老子五千言》,由《道经》和《德经》组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历代多有注本。二是1973年长沙马王推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该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且在《德经》之前有约一万一千字,经学术界专家考订整理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此为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最多的《老子》本。三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之竹简本《老子》,分甲、乙、丙三册。竹简《老子》的成书要早于世传《老子》和帛书《老子》这就把《老子》的成书从时间上大大提前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竹简《老子》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老子》本。而《老子》的作者,竹简本可能为李耳所作,世、帛本则为太史詹所著。老子的影响力•16世纪,随着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华,《老子》一书传至欧洲。17、18世纪,欧洲哲学中开始出现老子的名字。•1817年,法国学者朱利安出版了法文《道德经》•1823年勒木萨作《老子传》,称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有见识的伦理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道的概念与希腊的逻格斯相当。在西方人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穷魅力的长者。《道德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托尔斯泰对老子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他对《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名神学家小希贞次郎翻译出版《道德经》,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髓》一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为:“是”:弟子孰为好学。“做”: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制,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担当,担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斯:指示代词,意思为“此”“这就”“那么”。恶:“丑”:与“美”相对。“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已:句尾语气词,通“矣”。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有了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这就有了恶。(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相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成:成就,促成,使成为。相刑:即相形,互相体现。下:低。相倾:相互依靠。音:音的组合。声:简单的发音。和:和谐,配合。相随:相跟从,跟随。译文:“有”和“无”是相对而存在的,失去了“有”,也就不存在“无”;“难”和“易”是互相促进的,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长和短是相比较才能分别出来的,高和低互相使对方呈现出来;音和声是相对立的,两者相配合才能形成和谐的音乐,先和后是通过其先后关系体现出来的——这是永恒的。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是以:因此。圣人:得道,有道之人。(《论语》里的“圣人”“君子”指的是:儒家所称的道德智能极高的理想人物)不言:不发号施令。作:兴起。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去:v.离开。v.前往,到······去,跟“来”相反。译文: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强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行不教之言居无为之事无为而治功而弗居为而弗志作而弗始辩证统一相互依赖完全对立先后相随音声相和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难易相成有无相生美丑善恶相反相成圣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互相对立而体现互相对立而产生互相对立而形成互相对立而存在互相对立而和谐恶丑就善良的东西形/美的名/美好的东西相跟从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是因为丑的存在了;都知道善良的事物是善良的,是因为恶的存在了。所以有和无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因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相互对立而显现,高和下因相互对立而依靠,音与声因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和后因相互对立而追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生长恩泽占有始原推动因此自居失去因为翻译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实行身教: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向别人施与恩惠但不凭此而达到利己的目的;功成业就而不据为己有。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没有丧失功绩。老子的师父常摐[chuāng]生病,老子去看望。老子:“先生的病很重了,有什么话要留给弟子们的吗?”常摐:“我先问你,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你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老子:“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就是说不要忘记过去吗?”常摐:“经过乔木下面要快步走,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老子:“经过乔木下面要快步走,就是说要敬重年长吗?”常摐:“你又回答对了。”常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舌头还在。”常摐:“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你的牙齿都掉光了,没有了。”常摐:“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老子:“我明白了,舌头还在,是因为它是柔软的,牙齿没有了,是因为它刚强的缘故。”常摐:“你讲得非常对。天下的事理都在这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老子的故事有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来找老子。老翁: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老翁:我今年已经106岁了,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一笑,请人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说:我当然择取砖头。老子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老子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老翁顿然大悟。老子的故事用其所能,择其所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老子名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想一想?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的“无为”并非也绝非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而行。他的精髓即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以,可以说,老子的“无为”即是真正的“有为”!【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将《老子》选读及其译文做在作业本上。3、熟读《春江花月夜》。4、按提示预习《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