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导学(考前辅导+两套模拟+即时练习+两次作业)第一编公共领导活动第一章现代领导活动产生的过程和类型一、现代领导活动产生的前提与条件首先,群体有组织的活动是领导活动得以诞生的前提。其次,领导活动这种只有人类社会才有的现象,其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决定的。二、现代领导活动产生的逻辑过程1、管理从一般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2、组织权力进入管理过程3、组织决策从管理中独立出来三、现代领导活动产生的历史过程1、农耕社会中的领导活动——经验型领导2、手工业社会中的领导活动——家长式、独断决策、仍属于经验型领导3、工业社会中的领导活动——专家领导、经理体制4、现代社会的领导活动——专门化、科学化、民主化谈谈对领导活动历史演变过程的看法?四、现代领导活动的两大类型(一)两大类型:1、现代企业领导活动——二重性:一是具有同生产力想联系的自然属性,而是具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现代公共部门领导活动:政党、政府以及非营利性机构和组织政党、政府领导公共事务的活动功能:(1)引导与指挥功能(2)协调与监督职能(3)组织和教育功能(二)两类领导活动区别1、追求的价值不同2、履行的责任不同3、行使的权力不同4、行为的方式不同(三)两类领导者的区别1、任期上的区别2、报酬上的区别3、工作方式上的区别4、人事权限上的区别5、与大众传媒关系上的区别6、绩效评估上的区别7、行为监督上的区别第二章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本质和功能一、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实质1、现代公共领导活动是贯穿组织管理的过程领导与管理的联系:(1)领导活动是从管理活动中分化出来的(2)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是复合相容的(3)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2、现代公共领导活动是组织资源配置的过程:人力、财力、物质、信息、关系、时间资源3、现代公共领导活动是多重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环境)二、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功能1、组织管理功能2、组织文化功能3、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具体作用(1)引导作用(2)维持作用(3)变革作用第三章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特性和因素一、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共同属性1、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2、理智性和情感性的统一二、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基本特性1、权威性(首要特性)2、综合性3、全局性4、战略性5、服务性6、间接性三、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基本因素1、领导价值(指导思想)2、领导责任: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3、领导情感4、领导技能:工作、人际和概念技能5、领导艺术:动员艺术、协调艺术、用权艺术、激励艺术、权变艺术四、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内在矛盾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2、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二编公共领导理论第四章公共领导理论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公共领导学的逻辑体系1、公共领导活动2、公共领导理论3、公共领导系统4、公共领导过程5、公共领导策略二、公共领导理论的研究方法1、辩证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4、系统研究方法5、实证研究方法第五章西方领导理论的演变与内容一、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内容演变1、20世纪30年代前后(1)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管理学的重点就由原来的科学主义转向人本主义,进而主要从个体特质的角度来对作为组织角色的人,其中包括领导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该研究主要发生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2)创始人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有斯托格蒂尔、吉伯和穆恩等人——领导特质理论,揭开现代领导学研究的序幕。2、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前后(1)西方领导理论研究重点由特质论转移到行为科学上来,这一研究仍主要发生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2)领导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斯多基尔、勒温、利克特、坦南鲍姆、布莱克和莫顿等人。3、20世纪60至70年代前后(1)以美国为中心的领导学者们又在行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把领导行为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领导权变理论。(2)主要成果: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戴维斯与豪斯的目标-路径理论,弗罗姆与耶顿的领导规范模式理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赫西和布兰查德的生命周期理论。4、20世纪80年代以后交易型领导理论、超越型领导理论、超凡魅力型领导理论等等。二、西方的领导特质理论1、领导特质理论的产生服从两个需要:一是为了满足选拔和预测领导者的需要,二是为了满足确定哪些方面能造就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的需要。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有吉伯、斯托格蒂尔和柯克帕特切克等人。2、特质论是对领导现象进行体系化研究的最初尝试,强调领导者的品质特性、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对领导活动影响的重要性。观点:领导是理性化的高自我监控者,如何理解?领导特质理论强调领导者的品质特性、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对领导活动影响的重要性。情感虽然可能使领导者迷失方向,暴露性格的缺陷,但是领导者对组织和员工的情感投放却可以塑造一种和谐、温情的氛围。故领导者如何将情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其转化为巩固权威美化形象的资源,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领导行为完全构筑在情感的基础之上,那么领导者会成为不明原因的失败者。正是从这个角度,提出了“领导者是一种理性化的高自我监控者(Highself-monitors)”这一命题。个体是否是高自我监控者,即调节自己行为以适应不同环境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是实现成功领导的一项重要因素,高自我监控者比低自我监控者更易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者。三、西方领导行为理论(一)三种领导作风理论代表人物:勒温三种领导作风: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1、专制型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在领导者手中,这种作风的领导者只从工作和技术方面考虑管理。2、民主型特征是权力集中在被领导者群体中,领导者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入手去进行管理。3、放任型特征是权力在群体每个人手中,领导者仅从福利方面考虑管理(二)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代表人物:弗莱西曼领导方式:1、关怀维度(关心人)——指一位领导者对其下属所给予的尊重、信任以及相互了解的程度,从高度关怀到低度关怀,中间可以有无数不同程度的关怀。2、定规维度(抓组织)——指领导者对于下属的地位、角色、工作方式等是否都制订有规章或工作程序,其中包括有高度民主的定规和低度的定规。领导者类型:1、高关怀——高定规: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但并不总是产生完美的效果。2、高关怀——低定规3、低关怀——高定规4、低关怀——低定规(三)四种领导方式理论代表人物:利克特四种领导方式:1、专制式的集权领导这种领导方式的管理层对下级缺乏信心,很少让下属参与决策,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决策大都由管理层做出并以命令的形式宣布,必要时以威胁和强制手段执行,沟通则只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这一领导风格下,上下级之间的接触都是在互不信任的气氛中进行,激励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恐吓和惩罚的方法来实现。2、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在这种领导形态中,管理层对下层员工有一种谦和的态度,下属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参与决策,有一定程度的自上而下的沟通,但下属仍小心翼翼,决策权力仍控制在最高一级。其激励方法是奖赏与惩罚并用。3、集权式的民主领导上级对下级有相当程度的信任,但这种信任是不充分的;主要决策权掌握在高层,下级可以做具体问题的决策;双向沟通在相当信任的情况下进行;激励基本上采用奖励方法,偶尔也辅之以惩罚的手段。4、集体参与式的民主领导领导者完全信任部署,决策采取高度的分权化,既有自上而下的沟通,又有自下而上的沟通,还有同事之间的平行沟通,信息交流在互相信赖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四)领导方格理论代表人物:布莱克和穆顿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型贫乏型领导9.1型独裁的,重任务型领导1.9型乡村俱乐部型领导5.5型中庸之道型领导9.9型战斗集体型领导(五)连续统一体理论代表人物: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四、西方领导权变理论(一)菲德勒模型代表人物:菲德勒主要观点:1、领导工作中,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能力取决于群体的工作环境、领导者的风格和个性及领导方法对群体的适合程度。公式:S=f(L,F,E)2、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三个基本因素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3、两种领导风格: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二)路径——目标理论代表人物:豪斯主要观点:1、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利用结构、支持和报酬,建立有助于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环境。这里涉及了两个主要因素:建立目标方向;改善通向目标的路径,以保证实现目标。2、领导者确认员工的需要,提供合适的额目标以后,通过明确期望与工具的关系,将目标实现与报酬联系起来,消除绩效的障碍,并给予员工一定的指导。该过程的期望结果包括工作满意、认可领导者和更强的动机,这些将在有效的绩效和目标实现中得以反映。理论特点:这种理论以期望理论和管理四分图理论作为依据,其基本点是要求领导者不仅要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还要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其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在工作过程给予职工多重满足需要的机会。因为领导者的效率取决于他使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领导者的主要工作内容:1、目标设置。2、路径改善。3、领导方式。四种领导方式:第一种指令型。领导者发布指示,明确告诉下属做什么,怎么做。第二种支持型。这类领导为人友善,平等待人,关注下属。第三种参与型。领导者做出决策,注重征求下属意见,使下属能够部分参与决策。第四种成就导向型。这类领导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激励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路径——目标理论证明,当领导者弥补了员工和工作环境方面的不足,就会对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领导者的责任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选择不同的领导方式。如果强行用某一种领导方式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实施领导行为,必然会导致领导活动的失败。(三)领导规范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代表人物:弗罗姆和耶顿主要内容:该模型将领导行为与参与决策联系起来,这个模型用决策树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应遵循的连续的规则。五种领导风格:独断Ⅰ独断Ⅱ磋商Ⅰ磋商Ⅱ群体决策(四)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代表人物:赫西和布兰查德理论特点:双重考虑——领导者风格和下属的“成熟度”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不成熟的、未经训练的下属,则给予较多的管理、控制和监督;而成熟的、负责的员工只要有较松的控制、有弹性的组织和一般的监督,就能发挥其潜力。(五)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圈内人士与圈外人士(六)领导权变理论的简单评价领导权变理论认为任何领导方式在于环境作适当搭配下,均有可能成为最有效能的领导方式,但其模型具有经验主义特征,精确性很低,总的来说,权变理论会使人感觉到领导活动如此变幻莫测,没有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第六章中国公共领导理论的历史与发展一、中国公共领导思想研究的内容1、公共领导哲学2、理想社会模式3、治国方略4、领导职能5、施政方策6、领导环境和领导关系7、政治权术和领导方式8、领导素养与领导效能理论9、领导体制与领导制度理论二、中国传统公共领导思想研究的特点一是伦理道德色彩浓厚,法理调控相对薄弱二是研究相对封闭,缺乏对外的开放和吸纳三是重视经验,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辨和推论四是常常服从于政治需要,使科学性和学术性受到影响。三、中国公共领导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在中国学科意义上的领导科学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3年5月我国第一本领导学理论专著《领导科学基础》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领导学的诞生。第三编公共领导系统第七章现代公共领导环境系统一、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的内部环境1、公共组织性质与地位2、被领导者的构成3、公共领导体制特征4、公共领导信息状况5、公共组织文化性质6、公共组织资源状况二、现代公共领导活动环境的特性1、客观性:客观存在并独立于领导者的主观意志以外2、制约性:对领导目标的选择、领导行为的实施、领导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有约束3、层次性:环境依据地域可以分为不同层面4、复杂性:5、动态性:环境在不断变化中6、可塑性:领导者在认识环境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仅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还需要学会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各种环境因素。第八章现代公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一、公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相对的、互动的二、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1、一长制与委员会制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