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关键词:以学定教目标简明实在充分阅读合作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习效益意义非凡。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时下,许多语文课堂引入了“表演”“欣赏录像”“不知所云的互动”,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但在这繁华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有多少提高?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那么,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一.了解学生以学定教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最有效的教学。这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知识贮备、个性差异,心理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备课。抓住教学的真实起点,结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分析知识生成过程中蕴含哪些能力增长点和思想方法,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怎样有效的学法指导。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确定目标简明实在教学中,一篇课文可以挖掘的教学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水过地皮湿”。从学科知识体系中,确定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重点(知识、能力、思想方法)。课文目标不必大而全,要简单实在,根据单元课文的要求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当目标精了,重难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三.充分阅读深入文本《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因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亲密、深刻的交流。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以读为主线,避免那种脱离文本的分析、空中楼阁式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内涵,真实地走进文本深处,愉悦地闪现充满灵性、创造性和智慧的火花。四.合作探究有的放矢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分组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许多老师把一些简单的的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分成组讨论,课堂热热闹闹,但“讨论”只是在走过场,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合作探究完全形式化、机械化,并无实在意义。要想提高“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问题的引入要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研究的价值。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启迪灵性、诱发悟性、激发创造性。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分类筛选,挑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读文本的切入点。2、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观点。3、讨论交流要制度完备,分工明确。4、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5、教师针对班级交流情况,点评总结。我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立足课堂,努力探索,创建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张春英,辽宁抚顺市顺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