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理学发展为心学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C.西学东渐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B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国内形势:①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封建制度日趋没落。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使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③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④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根源)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要求。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和禁锢,同样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徐光启利玛窦西学东渐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D二、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内容㈠李贽的离经叛道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新兴市民阶层壮大;(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成为一潭死水。(4)李贽的生活经历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性格特征。2、李贽的代表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绝对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①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②高度评价改革家,肯定农民起义。“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放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B、否定宋明理学C、批判三纲五常D、否定君主专制BD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B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材料二“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焚书》)。概括李贽的观点。材料1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材料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5、对李贽思想的评价①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②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①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民主思想②提出新的治乱标准;③提出法治和限制君权的主张;(2)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影响: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君》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宗羲的观点并分析其思想根源。观点: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政治根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你对此如何评价?统治者采取什么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商鞅变法时,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政府必然重视;而抑商的目的则有二:一是避免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二是束缚农民于土地上,便于统治。黄宗羲则处在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时期,这时仍把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就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抑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地兼并。所以,两个人的观点在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都起着积极作用。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①同:都认为民为邦本。都主张善待民众。②异:上古重视“民”,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帝王的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则包含有一定的“民主”成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③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是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存在不同点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同。(3)分析上述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B、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C、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D、小说与戏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C①明末内外交困,危机四伏。②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③提倡以史为鉴,提倡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三)经世致用思想何谓“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1、背景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主张“经世致用”。(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3、评价: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A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何种精神境界?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精神境界: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2001上海)18世纪以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后果。原因:文字狱,专制统治的加强。后果: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的发展,使社会闭塞,影响了社会进步,中西文化隔绝。乾嘉考据学大盛。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D.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B(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唯物论思想(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评价:王夫之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A“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根据材料归纳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阅历的相同之处表现在①生活在明末清初②参加过抗清斗争③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④受到文字狱迫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CA比较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三人不同的思想特点:(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称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物质)在先,“理”(精神)在后,认识来源于实践。明清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经世之学,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1)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2)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3)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政治上:提倡“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和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C.“理”并不是世界的本原D.“工商皆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A、否定君主专制B、限制君权C、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D、经世致用DAC三、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1、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