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内容提要: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阶段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第一阶段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技巧及阅读内容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也与写作、读写和口语教学等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个人阅读面的广泛与否、阅读水平的高低与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尽早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低年级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联系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时分配不合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教学为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重要,以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识字教学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不惜花上大部分时间来识字写字,而用较少时间让学生来感知、理解课文。并且是把识字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待学生会认会写生字了,再让学生去感知、阅读课文。这种不合理的课时分配久而久之便抹杀了学生阅读、探究新课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二)教师唱独角戏低年级学生“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驾驭,师生互动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一些教师仍按“老一套”讲课:首先教师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僻、重点字词找出来,让学生朗读背诵;再次,教师就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最后,学生就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背诵。教师在一味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不就重要问题进行提问,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教师把本来可以生动活波起来的阅读教学变成了生硬的灌输式的讲解与背诵,学生的地位得不到认同,这就使得阅读教学毫无生趣,学生消极怠学,在课堂上常常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三)不重视阅读技巧的培养“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好的阅读技巧才有助于学生在当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背景下生活、工作并实现终身学习。但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只满足于给学生讲解某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某一段话的含义,长此以往,学生只对已经学过的课文内容记忆深刻,但是自身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四)阅读氛围不好、效果不显著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把课内阅读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少学校因缺乏资金或受条件限制,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旧,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限;很少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中也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体会不到阅读给学业带来的效益,看不到通过阅读带来的思想进步;因此,小学低年级生的阅读氛围不好、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将导致其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也将极大地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二、解决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针对上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改革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现状,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听、说、读、写、思、画等巧妙结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思、画等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活起来。1.图文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2.读思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读说结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4.读画结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鼓励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去看、去描、去画。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合理分配课时,将阅读教学放在举足重轻的地位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一改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为“阅读教学”,先让学生跳过一些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笼统,不够精确”的性格特征,设计一些比较笼统且易于让学生判断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文章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完之后,再问学生是喜欢小白兔还是喜欢小灰兔?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小白兔。接着再问: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因为小白兔勤劳,它能自己种菜;而小灰兔懒惰,坐吃山空。小白兔懂得感恩,它收获了大白菜后不忘送菜籽给它的老山羊……这样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判断和取舍的能力。(三)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如何改善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呢?1.利用现实生活情景,激发阅读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利用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外面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啊?”学生就会积极回答,课堂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在这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趣:“你们想不想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景呢?”学生也会积极响应,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生动描述秋天美丽景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新课标指出“语文即生活”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情景进行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2.在精读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图文结合,实现文字语言与画面之间的转换。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看课文中的图片,认识黄山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教学生在语言和生动画面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画面中再次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利用提问促进师生互动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结束后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所设置问题应该坚持三个原则:第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性;第二,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第三,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有一定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讲《秋天的图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说是‘稻海’是翻起金色的波浪而不‘稻田’是呢?”这个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学生回答说:“只有大海才会翻起波浪。”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那为什么说是‘稻海’而不说是‘大海’呢?”于是,又有学生说:“因为一眼望去,稻田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所以说是稻海。”此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对,中秋季节,稻子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秋风吹来,一望无垠的稻海随风飘舞,就像掀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浪。”这样,学生既懂得了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稻海”这个词语,又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且感受到了秋天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色,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四)加强阅读技巧的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而不是一味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授某一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先提个问题:“我最难忘的一天是哪一天?我为什么难忘那一天”,学生很快就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在讲授某一段的段落大意时,教师便可以教学生如何去找本段的中心句,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读懂本段的大体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分析某一字词句的含义时可以让学生组词、造句,既加深学生对某一字词句的理解,也提高运用知识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其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语感、听话能力、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足够重视。学校图书馆中可供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非常有限,但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可以发动每位学生为班上捐献一本课外读物,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当然,教师也要跟同学们一起阅读,然后,在每周的口语交际课时,可以就某本书的内容进行交流。久而久之,班上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也会慢慢喜欢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总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及终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让教师静下心来教阅读,少一些浮华和形式,潜心会文,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参考文献:[1]殷金凤.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2011,(3).[2]陈丽莉.阅读教学:文本与心灵的桥梁[J].阅读与鉴赏,2011,(10).[3]陈玉琴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11).[4]岳焕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