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总规说明书-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高邑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6′—114°43′,北纬37°33′—37°42′。县境北靠元氏县、南接临城县,东与赵县、柏乡县毗邻,西接赞皇县。县境东西长23.75公里,南北宽16.1公里,总面积222.046平方公里。二、行政区划高邑县政府驻地高邑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南,北距省会石家庄51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300公里。高邑县下辖1镇(高邑镇)、5个乡(大营乡、万城乡、西富村乡、中韩乡和王同庄乡),共计107个行政村。三、交通条件高邑县对外运输的主要方式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主要有京广铁路,于县城西部设有高邑火车站,为客货兼办三等中间站。107国道纵贯县域南北,境内长约14.3公里;京深高速公路从县城东侧穿过,境内长度为16.5公里,距县城东1.8公里处设有出口。同时省级公路393省道横穿城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组成了高邑县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四、自然条件⒈地形地貌高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全县总体趋势西偏高,东略低,东部平原区海拔40-60米,地势平坦,区内地貌可划分为2个大区7个小区:⑴丘陵区黄土类台地小区:分布在高邑县西南的北焦村;河谷小区:分布槐河流域西部的西富村乡西北部⑵平原区①倾斜地小区:分布在西富村乡2②古河道高地或为高地小区:分三块分布在县城北、中韩乡及西富村的东南;③扇上平地:仅有小块分布在高邑镇南部;④洼地小区:在区内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分布在县域腹部的万城、大营、高邑镇及县城东部;⑤河漫滩地小区:分布在泲河、槐河流域。⒉气候条件高邑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寒暑悬殊,昼夜温差大,雨量年际变化大,光照多,夏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2732小时,最大冻土深度497毫米(2004年)。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2.6ºС,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ºС。多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73.2毫米。本地受季风影响,一般年份冬、秋季多吹偏北风,春、夏季多吹偏南风,全年以偏南风为主。⒊水文⑴河流本县河流主要有:槐河、泥河、泲河。①槐河:一名黑水河,又名淮河,因流经高邑县北部,本地人又称北沙河。发源于临城县棋盘铺,经赞皇、元氏流经高邑进入赵县、宁晋。境内流长9.2公里,流域面积74.1平方公里。河宽400~500米,最小断面泄洪量156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4190立方米/秒。槐河为季节性河流,建国前夏秋季节常有流水,自1973年赞皇县在上游修建了白草坪水库后,该河在75%频率年常年无水。②泥河:一名新河,又名新沟,从县域中部流过,发源于赞皇五马山东麓,由赞皇县南刑郭入境,境内流长22.4公里,流域面积93平方公里,为高邑县主要排涝河道,1972年泥河上游改道入槐河,下游河道基本消失,仅留几座小石桥。③泲河:又名济水河,因流经高邑南部,本地人又称南沙河。发源于赞皇县小石门、大石门,由赞皇东王俄入境,境内流长16.5公里,流域面积147.9平方公里。河宽250米,最小断面泄洪量752平方米/秒,1963年最大洪峰流量2300立方米/秒。“七七事变”前泲河下游河段由东张村村北经京广铁路,再经花园村北、小留村、后庄头流入柏乡县白楼村,“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将泲河改道,一部分由东张村沿京广铁路向南流入午河,另一部分经现河道位置汇入午河。泲河为季节性河流,建国前河道上游宽下游窄夏秋泄洪不利,沿河十余村农田屡遭水患。1977年赞皇县在上游3修建了南平旺水库,80年代后该河逐渐干涸。⑵地下水高邑县水文地质分区系河北平原水文地质山前冲洪积平原空隙水亚区,主要由泲、槐两个冲洪积扇所构成。地下水贮存条件良好,主要贮存于第四系多层交迭的各种砂、卵砾石层的空隙中。根据机井地层记录及有关调查资料,本省含水层划分如下:第一含水组:为灰色、灰黄色的坡积、冲积、洪积、风积的亚砂土、砂、砂砾石、卵石及再积黄土堆积而成。底板埋深6—20米,且由西向东厚度变大,一般厚度小于15米。1970年以后,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到80年代,此层水已枯竭。第二含水组:以黄色的亚砂土、亚粘土、灰砂堆积物为主,含水层厚度4—12米,为本县主要含水组。底板埋深6—50米。且由西向东变厚,单井出水量1980年以前30—50立方米/时。随着地下水的年年超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单井出水量也随之减少。第三含水组:上部为淡绿、灰绿色亚粘土、亚砂土、夹砂砾石堆积而成。底板埋深20—230米,含水砂砾层厚度为10—90米,单井出水量为40—60立方米/时。次含水补给来源较远,且远在本县西部以外的地方。含水砂层虽多但多含泥质,渗透性差,补给困难,一般不宜大量开采用。第四含水组:为一套杂色粘土、亚粘土、陆相冰川堆积物。土层间夹少量砂砾石,含水甚微,底板埋深380—460米,且仅分布在东部边界一带,无开采价值。第三系砂岩含水层:分部在辛庄、西富村、古城一带的西南部,顶板埋深40—80米,砾岩厚度超过10米,且有裂隙存在时方含水,出水量变化很大,中深井出水量20—80立方米/时。奥陶系石灰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渎以西,南焦西庄一带也有零星分布,北焦、贾村40—80米以下也可以揭露到石灰岩。其出露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厚度170—370米,裂隙在150—170米较发育,宜井深度160—200米,单井出水量60—80立方米/时。此含水层可打14—20眼机井。⒋资源条件⑴矿藏资源目前,全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河沙、粘土、高岭土、铸造红沙、石油、煤、石灰石等。⑵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22204.6公顷,农业用地1771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80%。其中包括耕地169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30%。园地452.1公顷,占土地总4面积的2.0%;林地124.1公顷,占0.6%;水面210.9公顷,占0.95%。建设用地365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0%;交通用地831.0公顷,占3.74%;水利设施62.9公顷,占0.28%。未利用地8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6%。⑶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据省、市水文部门和县气象部门降水统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2毫米。泲、槐两河为季节性行洪河道,一般汛期排洪,冬春无水。1977年上游建成调节水库后,有一半以上年份无水通过。平水年过境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偏枯年无过境水量,基本没有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在高邑县境内西南部地区穿过,境内长度为3.9公里,2010-2012年通水后分配给高邑县的水量为年供水1000万立方米。全县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782.8万立方米,而全县多年平均用水量为5700万立方米,年缺水2917万立方米,用水量每年都是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供需平衡,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环境恶化。地下水埋深:2000年全县地下水埋深已降至33.8米,其中后庄头村埋深已降至42.73米,为全市最大埋深,而且地下水水位每年以近两米的速度继续下降。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适合各种用水,但也有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特别是城区东南部分村庄浅层地下水受城区排放的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受到严重污染,人畜不能饮用。水质的恶化,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工农业用水全部依靠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供需失衡,特别是近年来,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水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全县供水形势更为严峻。五、历史沿革高邑历史悠久,设制亦早。周为并州地。春秋属晋,称鄗。秦属巨鹿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鄗为高邑。此后,多隶属赵州。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制,遂直隶于省。建国后属河北省石家庄地区。高邑地势平坦,历史上农业生产稳定,在赵州所领诸县中“颇称殷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纵贯全境的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建成通车,高邑开始吸引大批外县籍经商者涌入,活跃了本地商业市场,促进了高邑镇集日的发展,形成了高邑“小县大集”的特殊现象。但由于本地商业发展较晚,基础终属脆弱,全县人民经商意识淡薄,商业发展情况不够理想。工业在建国前基础十分薄弱,几属空白,五十年代棉花加工厂开始机器生产,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业生产都是围绕支农而建或以农产品为生产材料,严重受制于农业,70年代工业有了长足发展,80年代开始成为本县的支柱产业。5第二章社会经济现状分析一、综述2005年底,全县户籍人口175427人,平均人口密度为790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214%,人口死亡率0.58%,自然增长率0.633%,年末在岗职工10829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87.9万元,年平均工资达到8409元。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9.05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4529.28元,增长9.4%,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75元,增长8%,人均消费性支出1883.2元,增长11.6%,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全县土地总面积222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771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8%,其中包括耕地169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30%。建设用地365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4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75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二、高邑县的经济地位从河北省看,2005年高邑县在全省136个县和县级市中,生产总值为254554万元,居100位;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1687万元、12235万元和7063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75元,为第40位;职工平均工资8578元,居第135位;地方财政收入6528万元,居第77位;粮食总产量排第10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97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邑县整体实力在全省属于中等水平,产业分布以工业为主,其第一产业相对薄弱。在石家庄市17个县(市)中,高邑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见下表。2005年石家庄市17县(市)综合实力一览表县名称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GDP总值(万元)人均GDP值(元/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井陉县138132.049978615618.319786136436正定县46843.980263418283.232581284797栾城县34532.172917922715.861715784667行唐县102541.74157849970.8391359732929灵寿县106631.23003129625.385900272681高邑县22217.525455414545.94773283975深泽县29624.826182510557.46965654155赞皇县121023.123558810198.61913492316无极县52448.559628112294.452648204476平山县264845.077034717118.821181742430元氏县66839.258190714844.571188703726赵县67555.660145010817.452516254110辛集市95161.0120866019814.16061464467藁城市83674.6150162420129.013967885060晋州市61951.774820514472.052525234828新乐市52545.374508216447.732327014872鹿泉市60335.9109371130465.492766975313高邑名次171716101711注:自河北经济年鉴(2006年)三、产业结构⒈现状概况2005年高邑县生产总值达到254,55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1,68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2.235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0%;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70,632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7%。第二产业中,工业按行业划分,制造业增加值为109,356万元,是高邑县的重要支柱产业。(《高邑县国民经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