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中兴如何解决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同时,以华为,中兴为首的通讯制造企业扩大海外市场的脚步却不断受阻。本文通过陈述华为、中兴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反倾销、反收购、反干预等问题,分析其中的经济、政治、以及自身原因,认识到良好的自由竞争环境以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提出了政府支持、国际援助、品牌战略、技术创新、拓展业务等解决方案。Abstract:Sincechina’saccessiontoWTO,china’seconomicstrengthincreasesceaselessly,aswellasthelevelofscienceandtechnology,and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ssisalsoaccelerated.However,thefootstepofsomecommunicationsmanufacturerssuchasHuawei,ZTEexpandingoverseasmarkethasbeenblocked.ThepassagestatesthatHuawei,ZTEhavebeenfacingtheproblemsofanti-dumping,anti-takeover,anti-interventionismintheprocessofinternationalizat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economic,political,andpersonalreasons,torealizetheimportancesofgoodcompetitionenvironmentand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productsforenterprises,toputforwardsomesolutionssuchasagovernmentsupport,internationalaid,brandstrategy,technologicalinnovation,expandingbusinessandsoon.关键词:反倾销反收购反干预国际化一.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2009年12月8日开始,印度财政部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最高为产品进口价格(CIF)的236%。这意味着,中国通信企业出口印度市场的SDH设备,成本和价格将至少提高近30%,华为的成本增加了50%,而中兴和烽火通信的成本增加了2.36倍。2010年,应比利时一家小公司的起诉,欧盟发起了对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华为中兴遭遇外企恶意投诉.我国20亿美元的产品面临欧洲贸易保护。2011年2月,华为收购3Leaf的举措被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否决。2011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两项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若调查认定可采取两项措施,欧盟对每单位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可达60欧元以上,而目前欧洲市场上无线网卡的均价只有20欧元至30欧元。2012年5月28日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将对华为和中兴提出诉讼,指控其从非法政府补贴中获益。欧盟认为中兴和华为因收受非法政府补贴后在欧洲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报道称,欧盟正就此搜集证据,并已将此事知会各成员国。倘欧盟判定中国的行为属违法,华为和中兴将可能需支付惩罚性的欧盟关税。2012年10月8日美国国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为中国情报部门提供了干预美国通信网络的机会,并建议相关美国公司尽量避免同华为中兴合作,以避免造成知识产权方面的损失。……在这些反倾销、反收购、反干预问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二、国际化进程受阻的三大原因(一)经济上:树大招风市场研究机构Infonetics的研究报告表明,仅仅是去年,全球无线网卡销售量同比增长55%,中国的华为和中兴在全球无线网卡的销售市场上表现优异,获得了全球主流运营商和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相关数据也证明,目前在全球无线上网卡市场上华为分享了40%的份额,中兴的市场比例也达到了35%。2009年全球市场规模为8000万美元,而华为的出货量为3500万美元,而在某一国家,华为无线上网卡的市场份额竟达到70%。欧洲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甚至惊呼,华为的无线上网卡已经供不应求。欧洲市场的反倾销调查报告指出,在欧洲市场上,华为的市场氛围约为30亿美元,中兴则从欧洲市场分得3亿美元。中国科技企业在欧洲市场上斩获颇丰,相比之下,欧洲本土的企业却“节节后退”。在2010年比利时大地媒体的杂志中这样写道:当地公司OPINION向欧盟递交了申诉书,明确指明了反倾销的对象是中兴和华为,以及其他几家公司在中国生产无线网卡的外资设备商。在申诉书中,OPINION指出其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72%下降到2009年的5%,该公司甚至还在其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中指出,市场份额的下降正是由于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二)政治上:欧美国家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在美国国会看来,华为与中兴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助,还可能受到中国军方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这些企业在美国的拓展,可能导致美国通讯网络中的转换器、路由器、内置软件等受到操控,使得通讯受到干扰或路由被蓄意改变。指责中国电信企业伤及美国国家通信安全,这种论调其实并不新鲜。多年来,华为、中兴在美国、印度等国家的市场拓展,一直受到歧视性待遇。当地政府常以安全审查为由,阻挠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在企业间并购、订单的获取等市场行为中,华为与中兴一再受阻。华为和中兴真的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了吗?这个问题,被问过几年了。至今,美国持“威胁论”者只能以似是而非的说法,含糊其辞地猜测,却拿不出任何的证据。比如,有人喜欢指责华为有军方背景,但要追问,是不是有一个曾在军队服役的CEO,就一定带有军方背景?在美国,曾有过军旅背景的商业精英何其多。著名的西点军校,多年来就培养出了大批的商界人才。要是以“军方背景”来推测,美国的跨国公司中,由美国军方安插的“间谍”真的是无处不在了。近年来,华为、中兴在全球的迅速成长,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如果进入美国市场,很容易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由此引发了美国敏感行业的反弹。一方面,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非常害怕华为和中兴抢走他们的市场份额,从而大肆鼓吹“安全威胁”阻止后者进入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凡是在“保护本土企业和就业岗位”方面,美国政客特别是国会议员几乎是“逢华必反”,以为自身谋取政治资本。在美国这些冠冕堂皇的“指控”背后,隐藏着美国部分政客与企业不可告人的目的,即将简单的经济问题政治化,打着“威胁国家安全”的旗号,阻碍中国电信企业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拓展,从而打击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地方保护主义,歧视性待遇给华为和中兴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国会这样的结论,将继续阻碍两家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获得进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生产商,华为有七成收入来自海外,且全球前50大电信服务提供商有45家使用华为产品,这些事实说明,在通信领域,华为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华为已经进入了非常多的国家、市场。不过,只要是美国这种成熟的市场之门没有真正打开,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就仍只是在半途中。(三)自身:“内战”不断,“狼性”战略有待改善华为和中兴在国际市场接连取得阶梯性的大发展,成功地树立了中国通信品牌这两面大旗。这两大通信巨头的成长里面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和值得令人深思的诸多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中找到最佳的平衡。华为的“亮剑”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华为所提倡的“狼性”文化更是值得我们商榷。华为、中兴两家正面交锋重大战役就包括印度、尼泊尔、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战场,而其它一些小国更是不计其数。2003年,两家在印度市场上开始了第一轮的较量,在印度MTNL公司的工程竞标中,华为科技和中兴通讯分别通过印度本地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项目的竞争。最终华为以34.5亿卢比的竞标价格低于中兴而竞标成功。随后,中兴通过研究标书,发现这个价格太低了,还对此提出质疑。同年,在印度另一运营商BSNL的工程竞标中,吃一堑长一智的中兴公司终以价格28亿卢比低于华为而中标。双方的价格站由此打响后一发不可收拾。有迹象表明,目前这两大电信设备商正承受着财务以及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据华为和中兴的财报披露,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原先华为的营运利润为18%下滑至2005年的14%,,根据华为公布的年度,财务报告,该公司的现金储备也由2004年的11亿下滑到2005年的8.83亿美元,中兴的年度现金储备也由2004年的9.49亿下滑到2005年的6.96亿美元,随着“战争”的不断激化,双方甚至开始互相诋毁和诉讼。继华为在欧洲三国指控中兴通讯侵犯其专利权和商标权后,中兴通讯已于当天在中国针对华为侵犯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若干重要专利递交了诉状。中兴通讯表示,此次的诉讼中公司已经申请法院判决华为停止侵犯,赔偿精神损失以及承担因侵权而带来的其他法律责任。后继中兴通讯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中兴和华为“狼性”战略下的互相争斗无疑给了外来企业更充足的借口来阻碍中国战略型产业国际化的进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华为与中兴是不是应该先培养民族观再树立国际观呢?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意识,那么就国际化的道路将越走越窄。三、解决方案(一)外部:寻求政府帮助,获得国际和国内援助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民企以自己实力进军世界市场的时候,往往受到旧格局的利益既得者们的干涉。当民营企业无法应对别国政府的反倾销、反收购、反干预时,可以寻求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力量----我国政府。首先,我国政府可以对美国、欧盟等国违反世贸组织的平等性原则的行为向国际世贸组织提出申诉。其次,我国政府应该利用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与被兼并企业所在的地区或者国家进行一些外交上的沟通,阐明我们和该国家该地区的合作是共赢的,而不是争夺利益。另外还应该在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情况下,利用国内的市场来制衡国外政府对中国企业进驻其市场的阻碍。最后,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利用可能的手段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如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贸易政策,做好研究,有对应的手段和预案,特别是在细分的领域里,要研究哪些领域何时会遇到何种问题。不仅要有应急的预案,更要鼓励行业协会发挥作用,要有意识地支持企业在树立海外品牌和形象上进行投入。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或者还未发生的国际贸易,应建立贸易摩擦、贸易纠纷的应对预案,防患于未然。政府作为决策的执行者,更是要对企业形象的培育大力支持,继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争取从低成本优势转型到创新优势、技术优势。(二)内部1.重塑品牌力应对国际竞争华为与中兴虽然在海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却与之不成比例,仅在运营商和供应链中享有至高的知名度。参数技术软件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杰罗尔德·史密斯表示,华为和中兴在研发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投入,但在产品服务、品牌打造和营销方面需要做的依然很多。《经济学人》杂志是一份包含新闻、政治经济观点和深度分析的周刊,以独立和全球化的视角著称。在这样一本高发行量、全球化的精英政治经济周刊中刊登广告,对于华为与中兴来说,无疑让品牌推广迈出了新的一步。今年2月,中兴不惜大手笔在世界性媒体《经济学人》杂志中制作了封面广告,以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尝试。“我们已找了一种方法帮助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华为刊登在《经济学人》上的广告语。广告语的背景,是两个亲密的小伙伴互相举高彼此以抓住飘在天空中的五彩气球。“就像朋友会帮助彼此触摸天空,华为能为您的企业做到同样的帮助。”华为在广告中指出,全球排名前50的通信公司中有45家公司选择华为作为自己的商业伙伴,这证明优秀的合作可以使华为以及客户拥有更多的机遇。华为在这则平面广告中简洁、有力地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华为与中兴是以B2B业务为主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大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