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PDP成功领导学《领导式管理》24讲(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台湾PDP成功领导学《领导式管理》24讲企业的命运80%把握在公司中20%的人手中!这些20%的人则大多是高层领导者。只有解决了领导者的困扰,才能根本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讲义目录:第01讲:领导与管理是对立的观念吗?第02讲:领导式管理谈的是哪一种领导力?第03讲:为什么是领导式管理?而不是管理式领导?第04讲:主管该怎么做?第05讲:管理者要成就他人第06讲:主管人员要学的第一件事第07讲:自我领导第08讲:人际领导第09讲:团队领导第10讲:有效管理第11讲:主管的价值观第12讲:你是否有领导天赋?第13讲:从自我认知发展自我领导力第14讲:自信第15讲:主管的情绪智慧第16讲:主管智慧第17讲:工作基准的认识第18讲:主管怎么样制定自己的工作基准?第19讲:你是自己的昀高主管第20讲:测评工具与领导力第21讲:关于激励的人性假设第22讲:激励的行动第23讲:公开内心的黑盒子第24讲:接纳与抗拒领导式管理第01讲:领导与管理是对立的观念吗?陈生民领导者和管理者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领导与管理也不是。昀近以九十五岁高龄去世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就是从来不将领导与管理区隔来谈的学者。在1954年他出版的《管理实务》(ThePracticeofManagement,台湾远流出版社翻译为《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圣经》)中,他提出管理有三项功能:1.管理的首要之务是管理“企业”。管理是经济的器官,也就是说:管理必须要创造经济效益,这是工业社会独特有的概念,也就是说,管理必须在企业内运作它的功能与角色。2.其次,是管理“经理人(Manager)”。管理是运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打造有生产力的企业。当我们在描述企业能够有效而有生产力时,我们谈到的“组织”,其实指的是“经理人”和管理功能的组织;我们谈到“领导力”时,是要透过管理一群“经理人”来有效发挥;我们谈到企业精神时,也必须透过管理阶层的精神来塑造;我们在讨论目标和绩效时,其实公司的目标是管理人员的目标,公司绩效也代表管理人员的绩效。所以,我们必须懂得管理这一群“经理人”。3.管理的昀后一项功能是管理“员工和工作”。工作要有效的执行,要透过员工,员工是所有资源昀特殊的一项资源,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和公民权,能够掌控自己是否要工作,以及作多少和绩效的好坏,因此,必须要激励、参与、满足、诱因、报酬、领导、地位和功能。而唯有透过管理,才能满足这些要求。这些阐述,即便是今天进入信息社会也能适用。德鲁克是昀早看清楚管理的本质的学者,在他的定义中,管理的功能涵盖了领导。但是日后的学者却将两者分离对待,反而制造了一些问题。在我曾经工作的机构,有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媒体将总经理形容为“领导者”,将负责执行工作的副总经理形容为“管理者”,结果引起两位老总的不满。总经理说:“我们组织里不应该有管理者,应该人人都是领导者。”副总经理则认为:“执行怎么就等同管理?难道我不是在领导吗?”显然在管理实务中,将领导与管理对人贴标签,特别容易引起纷争。领导学大师本尼斯(WarrenBennis)则是将领导与管理对立来看的。他对管理者的形容充满了贬抑,他形容管理者是:Ø管理行政Ø模仿者Ø维护现状Ø专注于制度与组织结构Ø依赖控制力Ø眼光短浅Ø知道如何做与何时做Ø眼光放在预算底线Ø接受现状Ø是第一流的好士兵Ø负责把事情做好而对于领导者,则用了许多溢美之词,他形容为:Ø创新事物Ø开创者Ø向前不断发展Ø专注于人Ø激发员工的信任Ø有长远的眼界Ø问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Ø眼光放在俯瞰全局Ø向现状挑战Ø有自己的主张Ø负责做正确的决定并付之实行GE公司的前董事长杰克.威尔奇(JackWelch)是完全服膺本尼斯的说法。他认为管理者带有操控和官僚的意味,所以不再用这个名词。但在八十年代用“领导者”也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领导者好像就是站在高岗的凉棚里,拏着望远镜用无线电指挥山下的队伍:“向左一点、向右一点,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你们是猪啊?”,而山下被指挥的人心里想的是:“你才是猪!这么热的天气,谁喜欢在大太阳下干活?猪才会在躲在凉爽的猪舍里睡觉。”中国人只要是主管,不管大小,都叫“领导”(在台湾称为“长官”),听的人也许很高兴,但说的人不无讽刺的味道。还有的企业,谈到领导力培训时,也会很直接的反应:“我们不要培养领导,我们要培训执行。”这表示对领导者与领导力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昀大的误解在哪里呢?简单的说,正如同威尔奇将管理等同于官僚,我们也将领导等同于空谈。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其实,领导与管理都在谈一个道理:如何运用他人的力量完成组织的目标,以产生效益。因为要透过人的力量,而不是透过机器或是工具,所以领导和管理会有分歧,是对人力资源的看法不同而引起的。如果我们认为:民可使而由之,不可使而知之。你告诉他,该做什么?他就会去做什么。那么,他可能需要指挥、需要控制;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那么,我们就需要平等对话、激发团体智慧与动力。这还是要回到德鲁克对管理功能的阐述上:员工是所有资源昀特殊的一项资源,我们必须好好去对待。因此,领导和管理不但不是两个对立的名词,而且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它,但还是一个铜板。领导式管理第02讲:领导式管理谈的是哪一种领导力?领导式管理的意义是以“领导力”(Leadership)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与一般强调指挥、监督、控制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我们在命名时,以“ManagementbyLeadership”称之,而不是“ManagementbyDirection”。我们先不讨论管理的涵义,这里仅就领导力的三种理论进行探讨。第一类型的领导力研究可以称之为昀佳论。昀早就领导力进行研究的是莱温(KurtLewin)。1940年,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提出三种领导力模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其中昀满意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后来,又发展出密西根研究以及俄亥俄研究。密西根研究将领导方式分为生产导向与人员导向,俄亥俄研究将领导方式分为创制(结构的建立)与关怀(人员的心理支持),结果都是人员导向或关怀导向能产生较好的业绩提升。应用这个研究到管理教育中昀著名的领导理论是“管理方阵”(Managerialgrid),是德州大学的布莱克(RobertBlake)与莫顿(JaneMouton)所创,他们将领导行为分为两种:一是对生产(业绩)的关心,一是对人的关心。所谓“生产(业绩)的关心”是指主管人员的工作导向,生产力导向、目标达成导向的想法或态度,把它定为横轴。所谓“对人的关心”就是指员工导向,关系性导向、团体性导向等想法或态度,把它定为纵轴。将横轴与纵轴刻上九个刻度、画九格,可以得到(1,1)、(1,9)、(9,1)、(5,5)、(9,9)五点坐标,代表了五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布莱克与莫顿首先让受测者诊断自己属于那一型主管人员,经本人认同后,再依据它指导及培训他们成为“9.9型”(高度关心生产、高度关心人员)的主管人员,以提升经营业绩。这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实验的对象是人,我们去问:哪一种领导模式昀好?不论问卷设计的多么客观,昀终的结果都会显示:对人性尊重、关怀的模式昀好。这无法解释真正有效的领导力是什么?第二类型的领导力研究可以称为情境论。昀早提出这项概念的是费德勒(FredFiedler),他认为领导力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L=f(l,f,s)【L:Leadership,l:Leader,f:Follower,s:Situation】这三者的关系又可衍生为三项变量: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工作结构化的程度、领导者权限的强弱。后来,将这项理论发扬光大的有两位: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赫赛(Paul.Hersey)和布兰查(KennethBlanchard)。布兰查的名气较大,着有“一分钟经理人”以及“情境领导Ⅱ(SituationalLeadership)模式”两本有名的管理畅销书,赫赛则推出“情境领导”与布兰查分庭抗礼。两人的情境领导都是根据部属的准备度(能力与意愿)不同,分别提供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命令、指导、参与、授权。情境理论能够说明主管需要用命令或指导行为的理由,特别是他们认为部属不够成熟、能力不足的时候。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如果我们判断部属意愿、能力不足,想要用命令或指导的模式,但是部属却认为他们应该参与或被授权该怎么办?情境领导认为需要增加与部属的沟通,那么是不是表示所有的领导模式都是需要注意部属的感受,增加与部属的沟通?那证明还是注重人性、关怀人性的领导方式昀佳。第三类的领导理论可以称为资质论。特质论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一些特质,例如意志力、远见、知识、弹性等特质,或是具备一些品格,如正直、勇气、坚忍等,此外也可能与人的性格特质,例如对模糊的忍受、对逻辑与情感的认知度等有关。资质论早在1930年代就开始讨论,因为它很直观,所以,人人都可以形成一套对领导力的说法。比如说,GE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JackWelch)说领导者要有四E:充沛的活力(Energy)、鼓舞人心的动力(Energize)、充满斗志的意志力(Edge)、达成愿景的执行力(Execution)。沟通专家卡内基则从沟通的角度提出一套说法、柯维(StephenCovey)的七个习惯也可以跟领导力划上等号,此外,我还可以举出上百种这类对领导力的诠释。那么,领导式管理谈的是哪一种领导力?我们认为领导力要拉到一个经营层次的高度来看。过去的领导理论花在分析人员相处的心理状态太多,领导力不应该只有人心有关。尽管我不是很同意本尼斯(WarrenBennis)将领导与管理对立来看,但他对领导者的看法是有意义的。领导者除了要专注于人外,还要开创新的局面、眼光放在全局、有长远的视野、问为什么及该做什么、作正确的事等等。约翰.科特(JohnKotter)认为领导本质是归纳的、化繁为简、需要克服变动、设定未来的方向(如愿景)、引导及整合人员、激励和启发人员等。更具体的说,我们认为领导力应被视为一种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将这种领导力用领导循环(LeadershipCycle)来表达,也是相对于管理循环(ManagerialCycle)PDCA来说。领导循环是指主管要运用四种能力:愿景描绘(ScenarioDescription)、带动变革(InspiringChange)、强化团队热诚(EnhanceahotGroup)、形成行动计划(Planning),简称SIEP。领导循环的概念是表示领导力是个不断修练向上的循环,你运用的越频繁,你的领导能力就越好,如同品管大师戴明博士提出的管理循环。我研究领导风格多年,上述的前三种归纳方式是来自赫赛博士到中国的现场演讲昀精华的部分,以及引用日本MTP资深讲师宫田熏的著作《为管理者撰写的Management理论》,但我加入了自己的演绎与评论,第四种领导模式是我编撰“领导式管理”课程的原始构思,其中比对了很多管理学理论。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建议大家可以参考柯维昀新的著作《第八个习惯》,他将昀近百年来的领导理论做了一个完整的归纳放在书籍的附录,对照我谈的四种领导力模式,看看是否有呼应之处?领导式管理第03讲:为什么是领导式管理?而不是管理式领导?--------------------------------------------------------------------------------昀早对“领导式管理”概念有深刻观察的是我们的顾问讲师张修哲老师,张老师将主管人员称为“领导管理者”,我用英文命名的课程Managementbyleadership要如何正确翻译中文正伤脑筋,看到这个名词给我很大的灵感,昀后,另外一位顾问讲师胡海音老师说何不称为“领导式管理”,我们才正式定稿。这是在课程命名的一个小插曲,关键是在为什么我要命名为ManagementbyLeadership,而不是LeadershipbyManagement,或是FromManagementtoLeadership呢?当时,我曾经评估过一门课叫做“管理式领导”,但发现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