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一 )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读懂诗歌2、了解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样式;3、规范答题。学习目标:1分钟自学指导与检测一:22分钟(6+16)阅读三▪二p77(6分钟),并完成第5、6题赠内人①张祜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注]①内人:宫中歌舞妓。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窠:巢穴。④红焰:灯芯。译文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月光由宫门移到宫边的树梢上,娇媚迷人的眼睛只凝望那栖息在窝巢鹭鸟。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在灯影旁,拔下头上玉钗,挑开灯焰救出扑火的飞蛾。(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诗歌描绘了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形象。“媚眼”表现了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便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于是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出于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本题可据此回答。(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伟的气氛。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女子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这位女子的喜悦之情。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BD.应为“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气氛”。.“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这位女子的喜悦之情”错,应为“与拨救飞蛾的情景,表现了这位女子对飞蛾的同情和自我哀怜之情”6.(2013江西,14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译文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为了便于准确解读词中多而杂的意象,出题人有意给出注释②,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利用注释提供的信息可以联想到屈原惯用“兰”“蕙”“菊”等香花香草来比喻(象征)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词人正是借用屈原的高尚情趣和志节自况(在困苦处境中坚定地持其“内美”,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品格和光明磊落的精神。三二《作业本》P276第4题。芳草渡【宋】贺铸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niǎn,揉搓)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9.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当堂训练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我苦苦挽留,频频劝饮,抓住马缰不放。羞涩泪已下,低头捻青梅,低声问道,夫君几时回。分别之后,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去弹琴鼓瑟呢?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你这一离开,如蓬莱那般遥远。离别千里之遥,两地音信已隔绝。你相思而成病,心底情怀,还有各种烦恼,寻个方便,将这些东西送给我。9.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2分)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2分)③“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④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切。(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CEC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分析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E项对表达方式的概括有误,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