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SHANGHAI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THECOMPULSORYPROVISIONSOFENGINEERINGCONSTRUCTIONLOCALSTANDARDS2011版目录《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1《城市煤气、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J08-10-2004……………………………………1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17《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18《城市排水泵站设计规程》DBJ08-22-2003……………………………………………………22《燃气箱式调压站安装设计标准》DGJ08-46-95………………………………………………23《民用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24《民用建筑锅炉房设置规定(局部修订)》DGJ08-73-2002……………………………………25《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工程技术规程》DGJ08-74-2004……………………………26《聚一烯埋地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J08-80-1999………………………………………27《现有建筑抗震签定与加固规程》DBJ08-81-2000……………………………………………28《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2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30《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32《市政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4-96………………………………………33《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32-98…………………………………………35《后张预应力施工规程》DBJ08-235-1999………………………………………………………36……………………………………………………《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1.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眼中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术语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术语除甲、乙、丁类意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在一般情况下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夹甲、乙、丙类建筑。3.4.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3.8.1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3.9.2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昀低要求: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空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特一级、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抗震等级为特一级、一级、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4.1.3对于抗震设防的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提出关于场地稳定性及地基液化的评价;对于需要采用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抗震计算的建筑(如特别柔性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尚应提供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或者地基刚度系数等动力参数。必要时应提供场地反应谱或者场地地震输入时程曲线。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质量和刚度分部明显部队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向计入扭转影响。48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隔震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1.3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表5.1.3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1.0藏书库、档案库0.8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其它民用建筑0.5硬钩吊车0.3吊车悬吊物重力软钩吊车不计入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5.1.4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昀大值应按表5.1.4采用,设计特征周期按本规程3.2.2.条采用。表5.1.4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多遇地震0.040.080.16罕遇地震—0.450.805.1.6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2第1款之外的其他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3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5.2.5抗震验算时,结构各楼层的昀小水瓶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EkiV>1njjG(5.2.5)式中EkiV—第i层对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λ—剪力系数,不宜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按本规程3.4.3条的规定乘以1.15的增大系数;JG—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表5.2.5楼层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类别7度8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160.032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120.024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GGEEhEhkEvEvk(5.4.1)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采用;w—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GES—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重力荷载可按本章5.1.3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Ehks—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Evks—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wks—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w—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弹性阶段)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注:本规程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表5.4.1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地震作用EhEv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1.30.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1.3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1.30.55.4.2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RESR(5.4.2)式中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统,除本规程各章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表5.4.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RE钢柱,梁支撑节点,连接螺栓连接焊缝0.750.800.850.90砌体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墙其它抗震墙受剪受剪0.91.0混凝土梁轴压比小于0.15的柱轴压比不小于1.15的柱抗震墙各类构件受弯偏压偏压偏压受剪、偏拉0.750.750.800.850.856.1.3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应按表6.1.3确定。表6.1.3A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确定抗震等级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678高度(m)≤30>30≤30>30≤30>3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框架结构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建筑三二一高度(m)≤60>60≤60>60≤60>6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三二一一高度(m)≤80>80≤80>80≤80>80抗震墙结构抗震墙四散三二二一抗震墙三二二一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支架框架二二一一框架三二一框架-核心筒核心筒二二一外筒三二一筒体结构筒中筒内筒三二一板柱的柱三二一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墙二二二注:1.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3.对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当转换层位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抗震墙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表中规定提高一级;4.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规定采用;5.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应与表中“板柱的柱”相同。6.1.4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应按表6.1.4确定。表6.1.4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确定抗震等级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6度7度框架二一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二一抗震墙结构抗震墙二一非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二一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一特一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支架框架一特一框架二一框架—核心筒核心筒二一外筒二一筒体结构筒中筒内筒二一注: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框支抗震结构的规定采用。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