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选讲学习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继续教育学”学习笔记第一篇宏观教育理念第一章终生教育理念第一节终生教育理念的产生背景一、从历史的角度看,终生教育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教育家和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此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思想同样具有现代终生教育思想的本质性萌芽。二、1.终生教育的大规模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成人教育活动实践和理论。由于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本质特征就在于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体系,而引入了成人教育的内容,在此意义上,成人教育的大规模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确立。2.到了20世纪初期,一些教育思想家不仅意识到成人教育应该是普遍性的教育形式,同时还应是终生性的教育。在此意义上,终生教育完成了传统的积累,为终生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历史和思想的基础。3.1919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英国1919年的《成人教育报告建议书》指出:“综合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作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需要,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生性。”这成为了终生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也正是从此开始,终生教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教育界一个显赫的概念和理念。4.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生教育专著《终生教育》。该书的核心思想认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职业、大学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耶克斯利进一步指出教育不仅要使儿童的身体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使人的一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在此意义上,教育成为了终生的活动或事业。他说:“如果我们问,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教育?惟一正确的答案是:其生命终止时才会完成。”耶克斯利是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者。三、1944年英国教育法实质上就已经对终生教育有所体现。这种思想同时也超越了英国的国界,使终生教育思想的萌芽在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和瑞典等国家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体现出终生教育思想并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所独有的教育思想,而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四、终生教育的真正概念化和体系化则要等到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论终生教育》报告书的发表。该报告是郎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作的总结性报告。报告不仅直接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同时,还对终生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此以后,终生教育开始在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流行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标志着终生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和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成为了终生教育迅速发展和扩张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终生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日本和美国等成为终生教育实践迅速发展的典型。这种上升趋势到1996年达到顶峰,其标志是联合2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的发表。该报告明确指出:“终生教育的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并且终生教育不再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是已经成为世界教育领域内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现实,“终生教育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以一系列强化这种教育需要的变革为标志的、在复杂教育环境中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着终生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终生教育思潮开始向主流的教育指导思想发展和变化,使终生教育成为各种国际新教育思潮、理念等产生的重要前提和背景。五、终生教育形成的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是导致终生教育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动因。总体上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知识状况等都对终生教育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科技革命(1)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导致社会变化速度的加快,这迫使人们去不断调整以适应变革的社会。其中知识结构和容量的调整成为增强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这对教育提出挑战。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要求在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由此而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和思想。(2)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在经济上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性变化。需要终生教育为人类的职业流动提供保障和支撑。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构成了终生教育形成的重要动因之一。(3)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带来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为终生教育的出现和形成提供了动力。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终生教育的产生才具有了动力和基础。(4)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为终生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当面对不同的教育群体时,人类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终生性和开放性。2.人口问题(1)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庞大的受教育人数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高等教育阶段,有限的教育资源迫使高等教育成为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但这显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如何解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与学校教育有限之间的矛盾呢?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开放封闭的学校系统,实行社会的大教育,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对相对较为集中的社会受教育需求实行分流,从而缓解学校教育系统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2)人口问题的第二方面的表现即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也要求实施终生教育。这就迫使社会对传统的单一学校教育体系进行调整,实现办学形式和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在青少年教育体系外增加老龄教育的范畴,从而将人类接受教育的年限从青少年延长至老年。这实质上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实行终生教育的教育发展模式。由此可见,人口问题中的人口爆炸和人口老龄化都为终生教育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外部的刺激,成为终生教育赖以产生的重要动因之一。3.民主化需求教育民主化的诉求日益成为社会的群体性呼声。这种教育的非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与地区之间在教育程度方面仍然存在差异,同时也体现为在国家或地区内部不同群体受教育权的差异。4.知识骤增3信息化社会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体现:一是在信息化社会,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了“知识爆炸”的现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信息更新的周期和频率加快。无论是“知识爆炸”,还是信息的不断更新,都对社会乃至人类群体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爆炸”所带来的直后果是:人类再也不能像祖先在传统社会中一样能够掌握全部知识了,这就决定了人类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并且不同时代的信息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和不同,这就要求人类不断地学习新的信息判断标准,以掌握新出现的知识,跟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而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迫使人类为了不落伍于整个时代,就必须不断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更新已经陈旧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无论是对信息判断标准的不断学习,还是对知识的快速更新,最终都必须落脚于人一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六、终生教育形成的教育因素终生教育的出现并不是社会因素单方面作用的结果。如果说社会性的因素是一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话,那么,教育自身的弊端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成为了终生教育最终得以形成和出现的内部动因,而终生教育就是在这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用终生教育的观念和制度去改造、完善传统的过于系统化、体系化的学校教育,这实际上成为教育突破自身局限,实现自身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动因和刺激。社会的不断变化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挑战,其直接后果是要求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实现传统教育的突破式改革,其中最大的突破,就在于教育体制尤其是学校教育体制的突破。在此意义上,为终生教育的产生和出现提供了外部的动力和刺激。第二节终生教育思想的内容一、终生教育概念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1.朗格朗关于终生教育概念的论述(1)1965年郎格朗在《论终生教育》中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这种想法近年来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这样,终生教育便作为教育专业术语为人们所接受了。”(2)1970年在《终生教育导论》序言中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3)这个概念强调终生性的同时,加强了终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的论述,提出了终生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获得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为终生教育的概念提出初步的理论模型和框架基础。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报告和文件中关于终生教育的概念界定具体到终生教育的概念,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个文件和报告之中。(1)《学会生存》:该报告在继承郎格朗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从终生教育的意义、作用和范围等方面全面而又深入地对终生教育的概念作了说明和界定。最突出的一点在于,该概念对终生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肯定了学校教育在终生教育范围内的基础性地位,从而避免了由于强调终生教育而对学4校教育的淡化。报告通过概念的说明,明确了终生教育与学校教育体系之间的区别,认为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严格体系性而言,终生教育并不是一种规范、严格的教育体系,而是教育发展的原则和指导性观念。这实际上赋予了终生教育以板为广阔的收缩空间,使终生教育成为贯穿人生命始终的大教育的代名词。(2)《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相对于《学会生存》而言,该报告在更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上论述教育的作用及有关问题,其中终生教育就是在这一广阔背景下对教育探讨的结果。该报告把终生教育看成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二、终生教育概念具有两个本质性的特征:1.从终生教育的外延角度讲,,终生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2.从内涵角度看,终生教育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它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三、保罗.郎格朗关于终生教育的理论郎格朗既是世界上最早对终生教育理论进行论证的学者,同时也是对终生教育理论论证得最为充分的学者。他从终生教育的意义、作用、目标和制度体系化角度,对终生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论述。1.郎格朗认为终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是在于可以打破那种把教育限定在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传统观念(2)是终生教育的意义在于赋予了成人教育以新的含义(3)是终生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使学校教育发生了相应的变革(4)是终生教育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使人的教育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2.在终生教育的作用方面,郎格朗认为终生教育主要对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功能和作用。(1)确定能够帮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和方法(2)通过各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向每一个人提供最高、最真实程度上完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工具3.关于终生教育的目的,郎格朗认为是为了“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新生活”,“吸取一切有益的因素去帮助人们过一种和谐的与人性相一致的充实生活。”4.关于终生教育的制度化问题,郎格朗所理解的终生教育并不是要像传统学校教育一样制度化和规范化,而应采取新的形式和模式,来建构终生教育的体系。郎格朗明确地指出终生教育体系形成的基本原则是不同教育部门的“相互依存性”,即相互联系性,只有加强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才能实现教育的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这种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而社会教育刘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完善。5.郎格朗提出了终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作为终生教育实践赖以实施的指导性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以防止知识过时;第二,使教育计划和方法适应每个社会的具体要求和创新目标;第三,在各个阶段都要努力培养新人,使之能适应充满进步、变化和改革的生活;第四,大规模地调动和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和信息,这种训练和信息超出了对教育5的传统定义和组织形式上的限制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