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务内网建设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工作背景二、建设目标三、建设原则四、建设内容五、重点工作六、技术方案七、投资估算八、实施计划主要内容一、工作背景2015年2月4日顾司长主持召开两网建设方案讨论会•明确气象业务内网为气象系统内部统一的气象产品服务与展示平台•明确与MICAPS、CIPAS等业务系统的关系,MICAPS、CIPAS等专业业务系统主要负责产品分析、加工与制作,气象业务内网统一负责发布各类业务产品。•明确气象业务内网业务内网支撑国、省两级业务产品的统一发布展示,同时支持国、省、地、县四级用户访问。2015年8月21日《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国家级完善现有气象业务内网的产品聚合能力,整合天气业务内网、气候业务内网、气象产品共享平台等业务产品共享系统,汇聚国、省、地、县四级业务和服务产品,发布产品清单、开放应用接口(API)供在线调用;开发国家级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各类统计、分析和决策建议,使之成为气象部门内部业务产品服务和业务管理的统一门户。行动方案--总体技术架构整合天气业务内网、气候业务内网、气象产品共享平台等,完善国家级气象业务内网整合中国气象数据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气象数据服务平台一、工作背景目标:以CIMISS为共同基础,实现国家集约,省级整合任务21.整合气象业务内网•整合国家级业务内网,汇集国省市县产品,实现共享;•构建气象业务管理模块,为综合管理信息化提供数据资源;•2015年底,完成对国家级主要业务、服务产品和系统的集成;•2016年底,完成各省业务内网建设;一、工作背景二、建设目标建设气象信息内部统一的气象数据产品和业务管理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系统支撑国省气象业务数据产品和综合管理应用和服务提供国-省-地-县四级业务和管理人员一站式访问服务总体目标二、建设目标气象基础数据库气象应用数据库气象业务运维管理库其他业务内网等天气业务内网气候业务内网统一数据环境加工处理流水线MUSIC数据资源整合气象业务内网CMA统一的业务服务门户实况观测版块涵盖地面、高空、辐射、雷达、卫星、环境等14大类实况观测数据在线显示天气预报版块涵盖主观预报、数值预报等预报相关产品在线服务显示气候预测版块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气候模式等气候相关产品在线服务显示数据服务版块涵盖14大类基础数据、及数据产品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版块涵盖人影相关预报产品、监测产品气象科学试验版块包括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南海季风、华南降水等科学试验产生的相关科学试验数据及科研成果业务管理版块基于业务内网建立满足现代化需求的业务管理信系统,实现业务协同气象产品共享平台...国、省、地县用户整合按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环境、统一门户、集中管理和分布布局方式,构建国家级和31个省级气象业务内网三、建设原则共建共享、集约整合建立灵活可扩展的门户和可嵌入机制,联合各业务单位开发和集成丰富的Web应用。统一标准、规范先行基于CIMISS统一数据环境,通过业务规范、元数据规范、数据接口的统一与落实,解决异构系统集成与业务衔接问题。边建边用、逐步推进坚持“以用为主、开放共享”的原则,采取“分步推进,边建边用,逐步完善”的策略,逐步实现对国、省、地、县四级业务用户的支撑。四、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一个门户、两个场景、四级支撑、两类用户一个门户:中国气象局权威的国家级气象业务与管理系统两个场景:国家级汇集产品、系统集成和业务管理四级支撑:国、省、地、县两类用户: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建立和完善气象业务内网标准规范,指导与规范国、省两级气象业务内网的建设与管理。1、气象业务内网信息整合标准规范四、建设内容建立基于国省统一数据环境的开放应用接口,支撑业务应用梳理天气、气候等国家级业务产品数据资源;汇聚国、省、地、县四级业务和服务产品,发布产品清单;2、完善国家级业务产品聚合能力3、开放应用接口(API)提供在线调用4、整合气象业务内网系统5、建立国家级业务管理系统四、建设内容整合天气业务内网、气候业务内网、气象产品共享平台等业务产品共享系统;完善国家级气象业务内网。提供气象业务管理各类统计、分析和决策服务;涵盖地面、高空、辐射、雷达、卫星、环境等14大类实况观测数据在线显示观测业务涵盖主观预报、数值预报等预报相关产品在线服务显示天气业务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气候模式等气候相关产品在线服务显示气候业务基于业务内网建立满足现代化需求的业务管理信系统,实现业务协同业务管理6.涵盖14大类基础数据、及数据产品服务服务业务5.3.2.1.气象业务内网(CMA统一的业务产品服务门户)业务产品:观测业务、天气业务、气候业务、卫星业务、服务业务业务管理四、建设内容涵盖静止卫星、极轨卫星以及空间天气相关产品卫星业务4.可视化服务资料种类分类汇总集成包括探测中心、卫星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利部等观测数据的发布展示四、建设内容–观测业务集成气象中心主要预报产品四、建设内容--天气业务监测诊断气候预测影响评估气候变化气候模式气候服务气候检验集成气候中心全部产品四、建设内容--气候业务建立气候预测产品检验平台,实现各省预测结果在线填报、评分结果在线显示。数据上传与下载数据上传统计产品检验评分四、建设内容--气候业务集成中国、全球,静止、极轨卫星产品四、建设内容–卫星业务提供信息中心收集整理及制作的所有中国及全球地面、高空、海洋、辐射等14大类数据和产品的在线服务FTP服务要素检索服务接口服务四、建设内容--服务业务四、建设内容-业务管理预报预测与信息网络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现代化和深化改革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国省业务信息交流平台辅助支撑各项管理业务各项业务质量动态监控预报预测与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气象业务内网2.0-开通微信企业号加强推广应用用户交流平台四、建设内容-微信台风和降水文件资料总体界面降水和预警信号当前详情四、建设内容-移动端应用数据访问量PV、IP分省业务用户访问情况动态调整首页栏目导航动态记录用户访问情况,及时了解新产品使用情况;根据访问情况动态调整前端页面,提高服务针对性。分单位用户情况四、建设内容-用户行为统计分析建立气象业务内网集约化发展格局实现国家级业务内网在国家级运行,省级业务内网在省级运行建立国家级技术指导和研发运行、省级本地特色应用研发和业务运行形成在统一模式框架下的联合研发机制在国家级建立气象业务内网开放合作的研发平台,组织和吸引国省级优秀人才和技术资源共同参与研发工作在全国统一研发的业务内网服务框架下,省级进行本地化应用并集成整合省内相应业务产品和管理功能五、重点工作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级业务内网系统标准规范的编制;负责牵头国家级业务内网平台的建设与日常运维负责各类业务产品和应用系统的集成;负责资料通信传输情况、资料收集入库情况以及除雷达、卫星外质量控制情况统计;负责实时处理各类观测资料、加工历史资料统计产品、生产格点场客观分析产品;负责实况数据实时产品显示、实况数据的可视化交互分析功能的开发、多产品集成显示功能的开发;负责气候预测产品在线发布和详细数据信息服务。五、重点工作国家气象中心负责预报相关图形化产品生成;灾害预警产品的发布;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决策服务系统的建设、天气预报检验评分系统的建设;负责天气业务产品的分发;制作和更新相关元数据信息;建设或整合改造气象业务产品的制作和分发流程;负责改造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和评估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遵循相关集成规范和技术标准,集成至气象业务内网平台。国家气候中心负责气候监测、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等气候业务产品的生产、评估和分发,制作和更新元数据信息;建设或改造气候业务产品的制作和分发流程;负责开发、改造气候预测质量检验和评估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遵循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集成到气象业务内网平台。五、重点工作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协助制作业务产品描述元数据标准规范;负责FY系列极轨和静止卫星反演产品等业务化产品(包括图形图像)的生成和分发,制作和更新元数据信息,并集成至国家级气象业务系统。气象探测中心负责国内观测系统运行情况、观测数据状况的整理和统计结果的显示与分发;建设综合气象观测评估系统,开发国家、省、台站三级观测业务监控系统,遵循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相关监控以及评估信息集成到气象业务内网平台;建设或改造国内观测网运行情况的统计和分发流程。五、重点工作公共服务中心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和管理规范以及应急管理处置流程,负责预警信息的智能化、精细化发布;负责格点精细化预报产品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分发;开发专业气象服务指导产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集成到业务内网平台,增强对省级专业气象服务的支撑和指导作用。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人影预报和监测等人影业务产品的制作和分发,制作和更新元数据信息;建设或改造人影业务产品的制作和分发流程。五、重点工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负责相关科学试验数据的采集、制作和分发,同时负责制作和更新元数据信息;提供相关的试验动态以及科研成果信息。各省气象局负责省级业务内网平台的建设与日常运维;负责省级需求和特色产品的采集、处理、制作;按照统一技术架构、功能模块和核心业务系统的产品,构建面向本省及省以下用户的气象业务服务内网。五、重点工作系统总体架构六、技术方案系统总体信息流程六、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系统软件功能六、技术方案关键技术•流程控制的自动化调度处理平台六、技术方案关键技术•气象资料图形图像生成与处理技术1.统一的气象数据格式读取2.灵活易扩展的图形图像生成3.方便易用的配置框架六、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基于WEBGIS的可视化发布技术六、技术方案关键技术•移动应用平台六、技术方案关键技术•运行监控平台六、技术方案性能指标用户访问量a)支持同时动态用户(在线用户)数2万人b)最大支持同时检索和下载资料并发数1,000次/秒c)年处理业务总量(下载等数据服务操作)1000万人次业务处理能力和系统响应时间a)在高峰时,每秒能够处理约2400个请求数。b)在1,000个并发用户访问时,数据条件查询响应时间要小于3秒,最长不能超过8秒,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文件或报文传输失败应在5-8秒内向请求者发出信息提示。七、投资估算硬件软件硬件主要基于气象专有云进行扩容,硬件技术规格遵循气象私有云平台的相关标准,经费约268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平台软件云平台统一提供。应用软件包含通用软件框架、专业应用组件两部分,投资合计702万元。通用软件框架的主体开发需要经费约280万,2年持续改进,每年90万,合计460万。专业应用组件包括综合气象资料云端可视化分析工具、服务产品云端制作工具等,经费约242万。八、实施计划第一阶段目标:2015年12月前,建立国家级气象业务产品服务门户,完成对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及信息中心的主要业务产品和服务系统的集成;初步建成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业务管理流程、信息的在线支撑。第二阶段目标:2016年12月前,协助部分省完成本省业务内网建设,初步构建国家级和省级两级互补应用模式。根据业务特点,聚合其所需的数据和服务,实现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成为业务用户的主要业务操作平台、产品交换平台、业务管理平台。第三阶段目标:2017年12月前,基于气象云平台,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共享服务框架和公共服务组件库,各类业务应用云端化和集约化,业务流程扁平化,国家级业务内网系统成为气象云应用的重要基础组件之一。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