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会计核算——分步成本与分批成本(Process-costingVSJob-costing)分步成本与分批成本的比较一、分步成本法根据制造步骤或生产部门来归集制造成本。分步成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标准化、大量生产或相同产品的制造业。二、分批成本法根据特定产品或制造批次的不同,分别计算其产品的制造成本。因为每批产品的种类与规格不同并且成本有异,所以必须分批计算成本,因而分批成本法适用于生产多种不同产品的制造业。分批成本法–制造成本在工作批次中累积起来。–在制品的批次成本记录于每一工作批次中。–许多独特的工作批次。–工作批次建立于顾客订购。分步成本与分批成本的比较分步成本法–制造成本由生产过程或部门将成本累积起来。–在制品的每一批次产品都有生产报告。–同质性产品。–在自动化的制程中,生产部门持续地为存货而生产。Sameobjective:determinethecostofproductsSameInventoryaccounts:rawmaterials,workinprocess,andfinishedgoodsSameoverheadassignmentmethod:predeterminedratetimesactualactivity相同的目标:计算产品的成本相同的存货账户: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相同的制造成本分配模式:预计制造费用率乘以实际活动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的比较分步成本的会计处理1、领料、耗料、发生薪工、分配薪工及发生实际制造费用:与分批成本法同2、在制品及制造费用明细帐账户:各生产步序3、产品成本的计算可采用实际制造费用或已分配制造费用(1)若采用实际制造费用,则根据明细帐各步序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各步序的在制品(2)若采用分配制造费用,则分步序计算已分配制造费用在制品-A部门XX在制品-B部门XX制造费用-A部门XX制造费用-A部门XX在制品-A部门XX在制品-B部门XX已分配制造费用-A部门XX已分配制造费用-A部门XX(3)期末结转实际及已分配制造费用,产生多(少)分配制造费用的处理与分批成本制同1、分析实体单位2、计算约当产量3、计算投入总成本4、计算单位成本5、分配总成本计算分步成本的步骤Sameoverheadassignmentmethod:predeterminedratetimesactualactivity约当产量表示部分完工产品是全部完工产品的一小部分。每约当产量成本=期间的制造成本期间的约当产量约当产量[例]: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其于2012年3月第三部门的前一部转入的产品单位数为16,000单位。假设无期初在制品,而该期完工转制成品的单位数为13,000单位,期末在制品为3,000单位,其完工程度为40%。假设原料在本部门制造开始时即行投入。无期初在制品存货时分步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步驟1步驟2實體約當產量3月份單位的流程單位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投入數量前部轉入數量16,000投入數量合計16,000產出數量完工並轉出13,000???期末在製品3,000???產量數量合計16,000???步驟1步驟2實體約當產量3月份單位的流程單位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投入數量前部轉入數量16,000投入數量合計16,000產出數量完工並轉出13,00013,00013,00013,000期末在製品3,000???產量數量合計16,000???材料、人工及制造费用都100%完工,且所有单位都已完工并转出。步驟1步驟2實體約當產量3月份單位的流程單位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投入數量前部轉入數量16,000投入數量合計16,000產出數量完工並轉出13,00013,00013,00013,000期末在製品3,0003,0003,0001,200產量數量合計16,000???3,000单位的40%3,000单位的100%3,000单位的100%步驟1步驟2實體約當產量3月份單位的流程單位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投入數量前部轉入數量16,000投入數量合計16,000產出數量完工並轉出13,00013,00013,00013,000期末在製品3,0003,0003,0001,200產量數量合計16,00016,00016,00014,2003月份成本流程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合計待分配成本(步驟3)3月份發生的當期成本240,00051,200227,200518,400待分配成本合計240,000$51,200$227,200$518,400$約當單位成本(步驟4)????產出成本(步驟5)產出成本(步驟6)????產出成本(步驟7)????產出成本(步驟8)????3月份成本流程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合計待分配成本(步驟3)3月份發生的當期成本240,00051,200227,200518,400待分配成本合計240,000$51,200$227,200$518,400$約當單位成本(步驟4)15.00$3.20$16.00$?產出成本(步驟5)產出成本(步驟6)????產出成本(步驟7)????產出成本(步驟8)????$51,200÷16,000约当产量$227,200÷14,200约当产量$240,000÷16,000约当产量3月份成本流程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合計待分配成本(步驟3)3月份發生的當期成本240,00051,200227,200518,400待分配成本合計240,000$51,200$227,200$518,400$約當單位成本(步驟4)15.00$3.20$16.00$34.20$產出成本(步驟5)完工轉製成品成本444,600$期末在製品成本????總成本?13,000约当产量*$34.23月份成本流程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合計待分配成本(步驟3)3月份發生的當期成本240,00051,200227,200518,400待分配成本合計240,000$51,200$227,200$518,400$約當單位成本(步驟4)15.00$3.20$16.00$34.20$產出成本(步驟5)完工轉製成品成本444,600$期末在製品成本45,0009,60019,20073,800總成本518,400$3,000约当产量*$3.21,200约当产量*$163,000约当产量*$15某公司生产成本报告单2012年3月份数量资料:成本资料:成本的分配:实体约当产量3月份单位的流程单位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投入数量前部转入数量16,000投入数量合计16,000产出数量完工并转出13,00013,00013,00013,000期末在制品3,0003,0003,0001,200产量数量合计16,00016,00016,00014,2003月份成本流程前部成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合计待分配成本3月份发生的当期成本$240,000$51,200$227,200$518,400待分配成本合计$240,000$51,200$227,200$518,400约当单位成本$15.00$3.20$16.00$34.20产出成本完工转制成品成本$444,600期末在制品成本$45,000$9,600$19,200$73,800总成本$518,400有期初在制品存货时分步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加权平均法——对于前期完成的工作与本期完成的工作无须区别。——将期初存货的单位与成本和本期产品的单位与成本混合在一起。先进先出法(FIFO,first-infirst-out)——将前期完工的工作与本期完成的工作做区分。——假设最先进入生产程序的单位最先完工并转出。优点:(1)管理人员容易辨认并管理当期成本。(2)当当期成本分配给在制及完工单位时,存货成本更具通用性。在製品存貨,6月1日:10,000單位直接材料:100%完工10,000$直接人工:30%完工1,060製造費用:40%完工1,620期初在製品存貨12,680$6月份開工的數量40,000units6月份完成的數量44,000units在製品存貨,6月30日6,000units直接材料:100%完工?直接人工:50%完工?製造費用:60%完工?6月份增加的成本:直接材料44,000$直接人工22,440製造費用43,600總發生成本110,040$某公司2012年6月份的数据资料使用加权平均成本来分配成本期初存货10,000单位40,000开工单位在制品50,000单位期末存货6,000单位44,000单位完工期初存货10,000单位40,000开工单位期末存货6,000单位44,000单位完工10,000单位完工34,000单位完工使用先进先出(FIFO)成本法来分配成本哪一种较好: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成本法形成当期的成本,它可以用来进行绩效评估。假如没有期初存货(JIT)或期初存货很少,则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会产出同样的结果。损坏品的处理1、定义损坏品2、区分正常损坏与非常损坏制造初期发现正常损坏品:制造完成时发现正常损坏品:制造过程中发现正常损坏品:正常损坏品的约当产量须予以计算,并视产品是否通过检验,凡通过检验之产品,每一单位均须负担相同的正常损坏品成本。归完成品来负担,该正常损坏品须计算约当产量归所有产品,由制成品及期末在制品来负担,该项正常损坏品之约当产量=03、不同制造时期发现正常损坏品的会计处理1、定义选定为成本标的批次2、定义批次的直接成本3、选择用来分摊间接成本至各批次的成本分摊基础(直接人工小时)4、定义与每一成本分摊基础有关的间接成本(单一制造费用成本库)5、计算每一成本分摊基础的单位分摊率,以分摊间接成本至各批次(各成本库的总成本÷总成本分摊基础的数量)6、计算分摊至各批次的间接成本7、计算所有指派至各批次的总成本计算分批成本的步骤分批成本法的综合流程图间接成本库Indirect-costpool间接成本分摊基础Indirectcost-Allocationbase成本标的costobject:直接成本Directcosts所有制造费用Allmanufacturingoverheadcosts直接人工小时DirectmanufacturingLabor-hours单位间接成本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overheadcosts直接成本Directcosts直接材料Directmaterials直接人工Directmanufacturinglabor计算间接成本率所使用的期间计算间接成本率通常基于一年的期间,而且到年底才计算。使用较长的期间计算间接成本率的两个主要原因:1.分子理由分子是指间接成本库而言,期间愈短,成本受季节性变动的影响愈大,若以年度为计算期间,则可将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动效果加以整合,然后再算出一个间接成本率。计算间接成本率所使用的期间另外非季节性波动成本也会影响间接成本的总额,将全年的间接成本累计再算出单一全年间接成本分摊率,可以平稳非季节性波动的影响。2.分母理由分母即分摊基础的数量,因为选择一年较长的预计时间,可以将固定间接成本分摊至波动作业中。正常成本法正常成本法是以预计间接成本率×成本分摊基础的实际数量,作为分摊间接成本的方法。预计每年间接成本预计间接成本率=预计每年成本分摊基础数量制造业的正常成本法原始凭证1.分批成本记录(Job-costrecord):分批成本记录又称分批工作单或分批成本单(Job–costsheet),其用来累计指派至批次所有成本的主要凭证。分批成本记录在每一批次工作开始就存在了。2.领料单(Materials-requisitionrecord):领料单用来列记某特定工作批次,在各部门与分批成本单上记录直接材料使用情况的凭证。3.计时单(Labor-timerecord):计时单又称计工卡,用来列记某特定工作批次使用人工时间的成本记录。制造业的正常成本法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1.分批成本制度对于每一批次有个别的批次成本记录,这些记录通常列在明细分类帐中。2.总分类帐将个别尚未完工的批次明细记录加以汇总,记录到在制品账户中,在制品账户为所有尚未完工批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