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第1页共13页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化:现代所谓的文化因研究视角不同而众说纷纭,目前争议主要是对文化范围的认定。但在一定意义上,则可归纳为两种观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所有成就的总和;狭义文化之意识形态,即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2、传统文化:只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最为本质和最具特色的内涵,由此最能体现该民族基本精神的今本载体。3.纪传体纪传体是继编年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史体。它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这种体裁的文献的体例主要包括本纪、史表、史志、列传、论赞等形式。本纪反映一朝国政大事;史表通过表格形式勾勒历史轮廓和线索;史志是反映国典朝章及自然、社会历史的专篇,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有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列传反映各类典型人物;论赞则是一种评论历史人物的体例。4、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5、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6、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7、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朝(618-907)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古体诗的格律不太严格,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8、名教:所谓“名教”,即以正名定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它以儒家哲理的伦理学说为内涵,以承继西周宗法礼制的程式化礼仪规则为形式。名教定型于两汉,其标志是“三纲五常”的提出。9:蝴蝶装:是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它始于唐末,盛行于北宋。蝴蝶装的装订法,是每页从中缝将有文字的两个半页对折,背面空白处在外,然后把这样对折的一叠散叶用一张纸从前包到后面,并将各页折口处牢牢地粘连在这张纸上,以免脱落,这样就成了蝴蝶装的书。蝴蝶装书籍继承了折叠形制书籍翻阅方便的优点,装订成册后又不易断裂、散乱。其所以得名,是因为书册打开后左右对称,犹如蝴蝶展开双翅。故称“蝶装”。10.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一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巨著。在理论方面,确立起颇具特点的生理学说和病理学说。内径详细论述了脏腑、经络、气、血、精神、津液的作用及生理功能;还确定了虚实寒热四种基本病理变化,为以后的辩证施治打下了基础。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第2页共13页在治疗方面,《内经》特别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和“救其萌芽”的思想原则。它通过阴阳五行说、四时六气论,使中医学整体观念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得到充分的反映。二、序言问题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政治权力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度的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以后的事情。创立者是周公。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只有天子的正妻之长子,即嫡长子有王位的继承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2.封邦建国即分封制。这是古代国君分封王族成员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地方进行分区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3.宗庙祭祀制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问题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家天下的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续到清代,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2.封国制度不断封国制度本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废分封,建立郡县。汉代却又采纳分封制。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族是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个人的权利,家长却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力。4.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一方面社会用自然的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宗法制度经历了一个渐趋完善的过程。周代的宗法制度,从上层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初步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或“家国同构”的大格局。春秋时期孔子的孝悌思想则从亲情伦理道德的角度为其打下了坚实的民间基础。汉代董仲舒用“天人感应”、“君权神受”的幌子,又把人道和王道羼杂在一起,构建了一套“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纲常规范。至此,宗法原则、孝悌思想和纲常观念,就象一组牢不可破的遗传密码一样,成为中国超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的遗传基因,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它的功能却历久弥新,每个统治者都心领神会。第一章文字与图书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汉字的起源1、汉字的起源:战国晚期《吕氏春秋》《韩非子》有“仓颉作书”的记载,还有两种传说:“绳结说”,“八卦说”。2、商代汉字已经成熟,目前已经发现的性质明确的汉字资料,时代最早的是殷墟甲骨文。3、古文学通常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把隶书(最为重要的一次文体变革)以后的文字称为近代文字。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第3页共13页二、汉字的形体演变1、古文学通常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把隶书(最为重要的一次文体变革)以后的文字称为近代文字。2、古文字和近代文字最根本的差异是由象形变的不象形。3、对汉字改革的思考:自己总结第二节古代书籍的发展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供人们学习和查阅的工具一、简牍制度1、竹木是我国最早的书籍材料。2、用竹制简,有青皮的一面称“篾青”,另一面称“篾黄”。烘干水分叫“汗青”、“汗简”,也叫“杀青”。二、卷轴制度1、卷轴制度包括帛书和卷纸书两种形式。2、帛书是写在缣帛登丝织品上的书籍或文章。3、卷纸的形制:由卷轴形式发展到经折装,旋风装三、册页制度1、蝴蝶装出现以后的散叶装订书籍,彻底改变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卷子式样,是我国书籍制度上的又一次革命。2、包背装始于北宋末,一直沿用到明代中叶。3、线状起源于唐末哦,盛行于明代中叶。第二、三章科学技术第一节天学(一)仪器1、浑仪2、浑天仪(浑象)——演示天体运行3、圭表——测日影、正四时4、漏壶——计时(二)阴阳历与二十四节气1、阴阳历(1)阴历——以朔望月为单位(2)阳历——以太阳年为单位(3)阴阳历——以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为基本单位2、二十四节气(三)天体理论:(四)第二节地学(一)地理1、自然地理研究——最早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山海经》《禹贡》2、水道研究——最早三国时期《水经》,其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3、地理总志——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二)地图——裴秀是中国古代地图学奠基人(三)地矿——中国是近代三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最早发现者开采者和使用者第三节农学1、农具——公元前6世纪,铁犁大量使用起来2、农作物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第4页共13页3、农业技术——辨别土壤;用天养田;选种与栽培;田间管理;时令的利用和研究4、农学研究——《齐名要术》最早的农学专著;《农政全书》伟大文献第四节医学1、医学理论——《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名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杲一、张从正、朱震亨2、药学理论——《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集大成著作3、临床技术——针灸学第五节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一、材料技术1、青铜冶炼,铜是最早出现的金属,一直作为区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准2、冶铁,主要是块炼铁和生铁3、炼钢技术:块铁渗碳钢,铸铁脱碳钢,炒钢,百炼钢,灌钢等二、制造技术(一)造瓷1、古代瓷器(1)青瓷(最早):先秦元代(流行时期)(2)白瓷(其次):产生于北朝,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3)彩瓷(最后):产生于北朝晚期2、唐代(中国瓷器全面发展时期)(1)青瓷:越窑产品最佳(2)造瓷业的基本格局:南青北白3、宋代(1)“南青北白”的格局解体(2)北方:青瓷(“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南方:浙江的龙泉窑独擅瓷窑:章氏兄弟的“哥窑”(灰黑似铁)和“弟窑”(轻盈如玉)4、明清(青瓷时代彩瓷时代)(1)青花瓷器为主流(2)彩瓷的发展:a发扬传统色调b创新色釉:胭脂水、珊瑚红、秋葵绿、乌金釉、天蓝釉等(二)铸造1、铸造:把加热溶化后的液态金属倒入模子里,使其冷却凝固为特定器物的技术。2、最杰出代表:商代的司母戊鼎、战国的编钟(三)纺织1、是人类摆脱草昧状态的一个明显标志。2、在一定意义上,古代纺织史=古代服饰文化史3、石染:用矿物原料着色,如赤铁矿、朱砂染红色、石璜染黄色、石青染蓝色等4、商周:缯、帛、素、练、纨、缟、绢、绮、罗、锦等秦汉:素纱织物“薄如蝉翼”唐代:以绫和锦为主,织锦(“锦金”之称)宋元:纱、罗、锦、缎等织造方法和提花技术达到空前水平。5、通过“丝绸之路”和东南沿海港口,远销西亚、欧洲和非洲(四)造船1、秦汉: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船只种类多、规模大、船舶动力和系泊设施相当完备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第5页共13页2、隋唐:与南北大运河及其他河湖水系的运输有关,与当时军事战争的需要和统治者的物质享受密不可分3、宋元明:又一辉煌发展时代,内河航运及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造船技术的提高.第六节动力技术和信息技术一、动力技术1.火力:火药(硝石,硫磺,木炭),火器,爆竹,烟火。火药和火器的发明,是人类从冷,兵器时代向使用火器的全新时代过渡的主要开端,也是把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一次非凡的技术进步。补充: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水力:水车(又名龙骨车)、水排水排,东汉杜诗发明,一种利用水力推动革囊鼓风的冶铁装置。3。风力:风帆(平底帆船的四角帆最好)、风车(扬谷器,农业器械)、风筝。4能源开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煤(古称石炭、石墨、石涅)为燃料的国家,二、信息技术(一)造纸术:1、文献最早提到是汉武帝时期。2、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3、东汉末年,有名品纸,文房三宝(佐伯纸,韦诞墨,张芝笔)4、造纸术4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二)印刷术1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雕版印刷(隋代人)和活字印刷(宋毕昇)。2印刷术的传播:中国雕版印刷术最先传播到周边近邻,中国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入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入欧洲。印刷术的西传,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三)指南针1.指南针是把人类无力感知的地磁信息转换为视觉可见的空间形式的一种伟大发明。2用途:自宋代始,指南针的一项伟大成就就是应用于航海。传播:中国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之手,于公元12世纪下半叶传入欧洲。(四)地动仪东汉人张衡于132年创造出全世界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第七节传统科技的基本特点:实用性、直观性、整体性第五章史学第一节悠久史学1.现在确知的中国最早..文字是殷代的甲骨文;甲骨文之父——王懿荣。2.为什么说甲骨文还不能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答:(1)甲骨文过于成熟,说明它不是最原始的文字;(2)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后,考古界在探索文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