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四、论述题(13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二、填空题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大气污染。7、(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8、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大)和(控制复杂)等特点。9、目前中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方式主要有(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飘落)等三种方式。10、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1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12、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1973)年在北京召开。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1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14、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15、五个大气层中,(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16、1985年3月22日,20个国家的代表达成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这是把大气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的第一个国际法律文件。17、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20)倍,因此,它的浓度持续增长是不容忽视的。18、荒漠化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沙漠化)。19、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缔约国会议上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提出最迟到(2000)年前应全部废除被控制物质CFCs。20、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1、目前,(臭氧)是大气中浓度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22、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的形成包括两大过程:(成雨)过程和(冲刷)过程。23、在荒漠化面积形成的各种原因中,(过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24、离地面(20~30km)处,为臭氧浓度最高区域,称为臭氧层。25、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经过几年连续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臭氧空洞通常在(南极的春天)出现。26、我国酸雨的主要特点是(频率高、酸度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27、全球范围内唯一的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生效的两个必备条件是:(1)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的国家达(55)个;(2)发达国家中的缔约方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须至少占1990年造成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量的(55%)。28、大气污染物中(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属于典型的二次污染物。29、从废气中除去或收集颗粒物的设备称为(除尘器)。30、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堆肥)法;若垃圾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焚烧)法。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2)自动调节作用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2、生态学关于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研究?请具体说明。(1)研究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学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作用。(2)研究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如研究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和杀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3)进行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3、城市污水处理级别有哪些?并说明每一级别的用途和主要采用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分为三级,分别是:(1)一级处理:去除沉淀性物质及油脂等,主要用物理方法;(2)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主要有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3)三级处理:去除氮和磷及其他溶解性物质、杀菌消毒,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4、水体污染的具体类别及对应的污染物?(1)物理性污染:主要有悬浮物;余热;放射性;(2)化学性污染: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类;需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3)生物污染:主要有致病病毒和病菌的污染5、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1)热化学处理:包括焚烧、热解和湿式氧化技术;(2)生物处理:包括堆肥化处理、厌氧消化法-沼气化处理技术6、目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叙述其具体定义和主要污染物。(1)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臭氧层的破坏:氟利昂和哈龙等破坏臭氧的物质;(3)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和人为因素;(4)酸雨蔓延:酸雨前体物造成;(5)森林锐减:自然和人为因素;(6)土地荒漠化:自然和人为因素;(7)大气污染:工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等;(8)水污染: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9)海洋污染:来自陆地、大气和河流中的污染物;(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发达国家危险固体废弃物迁移到发展中国家;7、大气污染中的颗粒污染物可分为哪几类哪些?并具体说明每一种类别颗粒物的来源和粒径范围。大气污染中的颗粒污染物可分为尘粒、粉尘、烟尘和雾尘。(1)尘粒:一般是指粒径大于75mm的颗粒物(2)粉尘:粒径小于75mm的颗粒物(3)烟尘:粒径小于1mm(4)雾尘:粒径小于100mm8、环境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并指出导致每一公害的主要污染物。(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四、论述题(8分)1、综合水、气、固废、物理性污染等的防治原则,结合实际讨论你对污染防治原则的理解。答:防、治、管相结合,同时积极进行废物资源化。1)防: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到最少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治:是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各种预防措施,污染源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要实现“零排放”是很难的。因此污染发生后必须进行妥善治理,确保在排入环境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实现无害化的目的。3)管:对污染源及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通过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限制污染环境的行为。4)资源化:积极采取工艺措施,使治理后的废物能够成为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及其防治对策。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消费使用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生态维持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科学价值等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无控制旅游、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锐减。3)危害生物多样性锐减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因而减少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物质和服务的能力,弱化了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及人为污染等的能力。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防治对策(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禁伐区、禁猎区、国有森林、自然主物区等,通过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途径来保护野生动植物。(2)迁地保护: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四、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