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什么是管理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3、本质为协调;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的看法: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不受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open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三、什么是组织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2、变化中的组织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性职位、命令导向、由管理者作出决策、规则导向、工作日朝九晚五、在上班时间利用组织设施从事工作新型组织:动态的、灵活的、关注技能、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临时性职位、参与导向、雇员参与决策制定、顾客导向、工作日长度没有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一)管理的普遍性(二)工作的现实(三)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和回报注:成为一名管理者:1、掌握当前商业信息。2、阅读管理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3、记住,成功的管理者会发掘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利用。4、记住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已故的彼得·德鲁克的这句话:管理是管人。5、改进你的“软”技能——工作伦理、沟通、信息收集、人际技能。这些技能是雇主认为获得工作的最重要的因素。6、观察管理者,看他们是如何对待员工和工作的。7、与真正的管理者谈论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8、通过在学生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来获取管理经验。9、开始思考你是否想成为一名管理者。Review:(管理与管理者)一、大纲:⑴什么是管理⑵管理者做什么⑶什么是组织⑷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二、基本概念: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协调工作活动使之有效率和有效果的过程。管理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工作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的过程。2、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同别人一起工作或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工作性质的变化改变了管理者的角色。3、效率是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效率涉及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做事的结果。4、管理过程是指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行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5、亨利·明茨伯格角色论:(三类10种)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角色:决策者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6、罗伯特卡茨确认了三种管理者需要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7、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更加开放、灵活的和响应变化的实体。8、管理的分类:管理的不同层次:宏观管理、微观管理对管理过程不同环节的重视和运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管理者对待被管理者的态度:人本管理、非人本管理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方式:专制式管理、民主式管理和自治式管理领域的不同: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三、配对题: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效率f.效果g.人际关系角色h.信息传递角色i.决策制定角色j.技术技能k.人际技能L.概念技能1.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2.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在内的管理角色。3.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和团队,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以任何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的一种管理职能。4.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做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5.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角色在内的管理角色。6.考虑抽象情境,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并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的技能。7.与其他个人和团体良好相处的能力。8.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在内的管理角色。9.实现目标。10.包括为协调各部门活动而明确目标、确立策略和制定计划的一种管理职能。11.研究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并寻求资源使用成本的最小化。12.监控活动以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并纠正出现较大的偏差。第二章管理的演进一、主要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历史背景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定量方法组织行为系统观权变理论早期管理的例子早期倡导者亚当斯密霍桑研究工业革命二、科学管理(背景:工厂出现,解决效率的问题。)(一)泰罗的主要管理思想1、管理工作的四项原则:a.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师傅带徒弟的办法;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c.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d.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几乎是相等的。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普遍推行定额管理:时间-动作分析搬运生铁试验(2)实现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铁锹试验(3)努力挑选第一流工人:能力和工作相适应(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率按完成定额的程度而浮动(5)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均分资方与工人间的工作和职责3、科学管理的实质:(1)思想革命:双方(资劳)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的分配上,将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的数量上,使盈余加到使如何分配盈余争论变成不必要(2)观念上的伟大转变:要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知识来代替旧式的个人的判断和意见。(二)泰罗科学管理的措施主要思想:用知识代替经验。工具研究:切削实验、铲铁实验;(21磅)动作研究:优秀的工人、标准的动作;工资研究:什么是合适的计件工资?人的研究:如何挑选优秀的工人?(吨)“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三)对泰罗的评价1、建立了科学管理的基本体系,实现了管理从经验到知识的转换。2、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了传统势力的挑战,并遇到了困难。3、列宁的评价:“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为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一切宝贵的成就。社会主义实现的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应该在俄国研究与传授泰罗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一)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管理理论框架和基础的设计者和奠基人。他的贡献主要有:1、确立了管理的定义和特点。关于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次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2、确立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规则。3、提出了管理知识可以通过教育实现。(二)马克斯·韦伯(maxweber)德国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组织活动。1、权力的分类(1)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而来;(2)超凡权力:自然崇拜或追随;(3)法定权力: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2、官僚行政组织是指一个设计用来保证效率和效益的组织及管理的正式体系。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3、官僚行政组织的特点劳动分工:工作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的任务权威等级:按等级组织职位,具有明确的指挥链正式的甄选:根据技术资格为职位甄选人员正式的规则和法规:成文的制度和标准的运作程序非个人的:规则和控制的一致应用,而不是因人而异职业生涯导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专家,而不是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四、定量方法(Quantitativeapproach)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制定在管理应用方面,包含统计学、最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五、理解组织的行为(Organizationalbehavior,OB)(一)早期贡献:罗伯特·欧文:关注恶劣的工作条件提供理想的工作场所主张花钱改善工作条件是最明智的投资切斯特·巴纳德:实际的管理者将组织看做是一个需要协调的社会系统确信管理者的工作是沟通和激励雇员做出更大的努力首先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玛丽·福莱特:最早认识到应该用个人和群体行为观点来看待组织的学者之一比科学管理的追随者更进一步提出人员导向的思想认为组织应该遵循群体道德原则雨果·芒斯特伯格:创立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对人的工作的科学研究建议将心理测试用于人员甄选,将学习理论的概念用于雇员培训,以及将人的行为的研究用于雇员激励(二)霍桑研究1、霍桑研究的基本过程:始于1924年。2、霍桑研究的发现: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组织中实际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组织中应提倡“提高士气”为特色的领导方式。(三)行为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1、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2、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3、关于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研究;4、关于组织中领导方式的研究。六、当前的趋势和问题(1)全球化(2)道德(3)劳动力多元化(4)创业精神(5)在电子企业领域中进行管理(6)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未来只有那些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不断发展。1、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2、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引导出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未来。(7)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A:强烈地关注顾客:顾客的含义不仅包括外部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的人,还包括内部顾客。B:坚持不懈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C: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有礼貌地回答电话等等都有关系。D: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技术度量组织作用中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消除问题的原因。E:向雇员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七、企业再造1、定义:(1)企业流程再造(BPR)(2)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3)随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4)所谓“企业再造”,是指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2、背景——3C理论(1)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