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重点)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难点)导语孩子是一条流动的小溪。保持其纯净色调,才会更有利于引导他融入社会生活的大江百川。怎么让孩子拥有和保持美丽的童心、成为向善的人。家长、教师的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学前教育在孩子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呢?这章,让我们来探讨: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儿童的发展第二节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文库专用5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一、儿童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文库专用6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一)遗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但是,遗传因素不起决定作用。文库专用7(二)环境和教育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的作用1、母体环境影响着胎儿发展2、环境影响着新生儿的发展3、环境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文库专用8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的活动。教育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幼儿园)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第二节儿童的发展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它们之间也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恰恰表现于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因为它考虑到、并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所以,与同样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一般性的社会人文地理条件等相比较,教育的影响力量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所以,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一节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一)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期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关键期”——指在儿童在某一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学习,心理上某个方面发展比较迅速。而错过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也比较缓慢。文库11儿童部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文库12关键期与早期教育人的大脑的构建和发育有自己的时间表,在婴幼儿各种学习的关键时期给予最好的、最丰富的、最适宜的刺激,他们能通过富有弹性的神经系统,非常出色地以“直观记忆的图像式学习”,如同摄像机一样能把他所看到的、听见的、接触过的东西记录下来,形成有回路的高级大脑神经网络。而随着婴幼儿大脑发育的不断成熟,这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就会逐渐地降低。我们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也正是因为婴幼儿大脑发育过程中有最佳敏感期的特点,从一出生就对其施行适宜的刺激,在他们生长最初的几年里,建立起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高级大脑神经网络,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学前教育与个体认知的发展学前期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将来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教育与个体个性的发展儿童出生时只是一个生物个体。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并在成长中逐步形成自我意识、独立性及对自尊心的需求。在学前教育的群体活动中,通过教师正面的评价、儿童的体验,儿童逐步学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独特的个性。因此,学前教育对儿童将来个性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三)学前教育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学前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是儿童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和重要内容。(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它能及时使人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为:易激动性、易感性、易表现性;可以说情绪调控能力比较薄弱。通过教育培养、教育环境的影响,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得到情感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情绪的调控能力。(四)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人的个体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个体社会化功能: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在社会职业的选择。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儿童的个性得到塑造,逐步完善自己,并朝着特定社会的要求发展,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如:正确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五)学前教育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对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而全面地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儿童发展的最终目标:身心健康、个性完善研究表明,融洽的家庭环境,儿童表现:稳定的情绪、心理压力小,行为方面表现为开朗、好奇心强、爱探究等健康的心理特征。家庭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影响学前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学前教育对个体外在利益的影响:七个方面(一)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二)学前教育与中学毕业率(三)学前教育与文化水平(四)学前教育与职业发展(五)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六)学前教育与犯罪率(七)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一)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调查研究表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能够在将来获得比较良好的学习成就。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中学毕业率学前教育期间的关键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儿童具备了口头语的更丰富的表达和书面语的初步了解等将来学习的一些条件;并在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助于儿童在日后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三)学前教育与文化水平实验表面: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的智商高于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智商;培养高智商人才不可缺少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四)学前教育与职业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个体良好个性的形成、情绪能力的发展、个体社会化的进行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都是个体参与工作、与人交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较强的社会能力,能使个体获得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五)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个体,在成年期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人生态度由于个体社会情绪发展比较良好,在处理家庭、工作等方面更为成熟,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也相对顺利,这都有利于其职业发展,从而更早的确定独立的经济地位。(六)学前教育与犯罪率学前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儿童获得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初步发展,而且儿童帮助、安慰或救助他人,与人合作、分享、谦让等品质和行为都得到发展。这些亲社会的行为在成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七)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教育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取得未来更多的工资等收入,而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将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它的投资对未来的收益起着间接的作用。“开办一所学校,就等于关闭一所监狱。”――(英)教育家、原教育部长萨德勒语。第二节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子女表现的特点:比较不成熟任性责任感低附和朋辈欠缺领导能力(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子女表现特点:依赖性强自信心较低社交技巧较差好奇心不强(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管教特点: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子女表现特点: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管教特点: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子女表现特点: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有偏差。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模仿学习的实验班杜拉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结果发现,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对模式的模仿或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的获得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1.模仿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三是类似性2.认同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成四种: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3.期望罗森塔尔效应启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例如,脑重:出生330克,1岁900克,3岁1000克,6岁开始接近成人脑重。以后发育速度减慢。脑的发育需要刺激如: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etal.):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学物质也更为丰富。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实验证明,在脑发育的某段时间里,脑视觉区若要得到正常发育,必须积累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如果让一只初生小猫呆在黑暗中3-4天,脑的该区域就会退化,如果呆在黑暗中2个月,损伤就是永久性的。严重的刺激剥夺还会影响到整个大脑。家养的宠物与隔离喂养的动物相比,宠物的脑更重,密度更大(Greenough&Black,1992)。蒙台梭利认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总和。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