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要求:(1)了解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2)理解隋唐时期的科举制。(3)掌握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4)宋明时期的理学成就。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决策审议执行(一)考点梳理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三省皇帝三省六部制1、源流:2、运作程序3、影响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节度使藩镇割据(1)制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影响: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三、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科举制隋文帝进士科打破特权垄断世家大族中央政府(二)、隋唐时期的经济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安了。说明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犁评2、出现了新的浇灌工具:。土地制度:推行。筒车3、制瓷业:唐朝的形成两大制瓷体系。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南青北白4、丝织业:唐朝以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波斯5、民间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隋唐唐朝6、商业的发展:(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业流通。(2)表现:都市商业繁荣,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农村集市均田制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或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2.城市的发展:(1)长安、、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开凿、的逐渐南移,催生一批城市的兴起繁荣。(3)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以致出现了“”的说法。市令市长洛阳临安大运河经济重心扬一益二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丞相职权地位作用地位(二)重难点解读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2、隋唐的三省分权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①都实行分权;②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③都有积极作用。⑵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相同吗?为什么?①不同。②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朝代制度标准方式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①标准:②选官权:③选择方式:A、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B、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1、(2011年乌鲁木齐三模)“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解析】据材料推断A、B属于史实,C属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只有D属于史识。故选D。2、(2011年洛阳市)“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A.唐朝门下省B.宋朝中书门下C.元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答案】A3、(2012年汕头市)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答案】C【解析】“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说明了隋代中央对地方官员任免权控制的加强,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2012年江西省)新华网《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一文指出:……我国宪法确定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省、县、乡三级体制,而目前实行的却是四级行政体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迄今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实行郡县两级制两汉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下有县、邑等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A选项未针对材料具体问题进行剖析,排除A。历朝执政能力和效率并没有不断提高,而是曲折发展的历程。排除B。西汉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5、(2012年山东)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由材料中“文人学士集团”和“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故选C。【答案】C6、(2012年)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朝中本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互监督检查,中书省起草诏令制敕如有差误,则门下省当予纠驳指正。人的见解各有不同,如果往来辩论,务求准确恰当,放弃个人见解从善如流,又有什么不好呢?近来有人护己之短,于是产生仇怨隔阂,有的为了避开私人恩怨,明知其错误也不加驳正。顺从顾及某个人的脸面,造成万民的灾患,这是亡国的政治。”可见,唐太宗希望发挥门下省封驳的职能,让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尚书省的要求,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7、(2012年河南)“……”发迹的阶梯是赙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解析】科举制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答案】D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