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了解中国先进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三、了解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四、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讲授要点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北洋军阀的统治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什么是北洋军阀(二)北洋军阀产生的原因(三)北洋军阀的形成发展(四)北洋军阀的特点(一)什么是北洋军阀1.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2.北洋军阀核心人物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二)北洋军阀产生的原因1.封建主义的影响近代封建土壤中滋生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统一,势必造成政治发展的不统一、不平衡,军阀可以轻易割据一方;农业经济占优势,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主要的,为保证剥削就要建立自己的武装。2.帝国主义的扶植和支持军阀混战则是帝国主义在华矛盾的结果;帝国主义对华分裂剥削政策成为军阀生长的激素。1.北洋军阀的形成发展期袁世凯死后的权力交接(三)北洋军阀的形成发展总理段祺瑞副总统冯国璋总统黎元洪2.北洋军阀的混战衰亡期从袁世凯开始,到张作霖结束,北洋军阀混战及衰亡前后共16年。袁世凯(1912~1916)段祺瑞(皖系,1916~1920)冯国璋、曹琨(直系,1920~1924)张作霖(奉系,1924~1928)1.拥有一支武装,建立一个反动政权2.拥有一块地盘,实行封建统治3.皆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三)北洋军阀的特点辛亥之后,去满洲一国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暴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孙中山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中华官国、中华匪国!——陈独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三)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怀疑(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1)民族危机促使下民族反省的结果;(2)民主革命的挫折呼唤文化更新;(3)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出现是新文化运动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2.兴起标志和代表人物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新青年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1896年中秀才,以后受康梁影响转求西学。1901年留学日本。在上海、安徽等地创办过《国民日报》、《安徽俗话报》等报纸,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过岳王会。参加过“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人物。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倡导“文学革命”。五四运动后,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陈独秀(1880-1942)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1916年回国后担任《晨钟报》、《甲寅》等报刊的编辑。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916年任北大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十月革命爆发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李大钊(1889-1927)蔡元培(1868-1940),浙江山阴人,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游学德、法等国。1916年底被任命为北大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拘一格,广纳人才,使北大人才济济,气象万千,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渊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蔡元培(1868-1940)胡适(1891-1952),安徽绩溪人,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官费生,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美期间,他广泛涉猎各种社会思潮,着手研究中国文学的改革问题,提出“文学改良”的口号,主张以白话文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以及一些文学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改革,如“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胡适(1891-1952)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清末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杭州等地任教。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和全事等职。1918年4月起,他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对文学革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881—1936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刘半农: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钱玄同(1887一1939)汉族,浙江省吴兴县人。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更为掇献,又号疑古、逸谷,笔名浑然。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科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民主和科学的具体涵义: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科学则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陈独秀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立“西洋式的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这个目标。(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与盲从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提倡新道德,抨击旧思想、旧道德“打倒孔家店”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八项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又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写于1916年8月23日,后收入《尝试集》,初版时题作《朋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其性质仍是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四)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内容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提出的口号有力挑战和批判了两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新文化运动是否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思考(2)没有因批判孔学而否定全部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而是为了批判孔学对人民思想的禁锢,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促使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孔子台南孔子庙(3)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时期出版的主要进步报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怀疑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李大钊:“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梁启超一战后到欧洲考察后指出:“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是生是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成为人们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以批判孔学代替一切,以为发展资本主义开道);第二,离开实践去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第三,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缺乏批判精神,以偏概全)。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十月革命及其意义和影响(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十月革命及其意义和影响1.十月革命爆发视频:十月革命1917年(俄历10月25日),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下,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图片:阿芙乐尔巡洋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图片:1917年11月7日晚9点,向冬宫发起了总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沟通了东西方革命的桥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194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十月革命的影响(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前,中国有人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孙中山、朱执信等;十月革命促成了一部分中国人的转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十月革命前马克思学说在中国的传介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1898年,上海《万国公报》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称马克思是“百工领袖”。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梁启超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社会主义之鼻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孙中山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孙中山(1866-1925)《民报》发刊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的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早期介绍,表明中国人热烈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为中国思想界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推动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打下了基础。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局限性: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是不成熟的、零碎的、片面性的、肤浅的,没有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有误解,甚至歪曲和攻击。局限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圈子里,脱离群众和实际,影响小,没有形成思想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

1 / 1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