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通论笔记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播学通论》笔记一、总论1.作为词的传播:传播一词是英文communication的汉译,英文的communication则来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具有公共、社区的意思,经过约定俗成,演变成今天的传播、传递、沟通的意思。2.历史上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有共享说、劝服说、反应说三种:(1)共享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英文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communicare,有共享的意思,因为传播信息的过程就是分享信息的过程。评价:这一解释是以信息的理解、接受、共鸣为前提的,认为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不足:人类传播是借助符号传播信息,人们共享的不是符号,而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同一组符号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时许多传播是无法达到共享的。(2)劝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突出了传播的功利性。评价:传播一定会影响他人。劝服说、影响说和宣传说从这一观点出发,突出强调了传播者的主观动机,并以此理解传播行为。从传播效果出发,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足:首先,在传播过程中,影响是相互的。也就是说,传播的角色关系会发生变化,传播者和受传者有时是相互转换的,传播者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在受他人影响。其次,传播有时只是一种目标模糊的行为,并非具有目的性,无意对别人宣传,只是一般事实的传递。而宣传是目的明确、指向明确的行为,与一般理解的传播有一定的区别。(3)反映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不足:刺激反应不仅是人类的传播行为,动植物都有刺激反应问题。3.对不同传播定义的总结:传播的定义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不同的理解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首先都肯定了传播的基本条件,那就是传播者、信息、受传者。分歧主要是集中在对传播功能的理解上。4.通论的传播定义: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5.对通论传播定义的认识:(1)传播具有信息性质:信息是传播的前提,传播是信息流动的基础。(2)传播具有可流动性和可测度:运用人文方法和物理方法都可以测度信息的传播过程(3)信息具有可转换性:信息的传播性质不仅表现在信息可以从甲传到乙,也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同时,之所以说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和变化,还因为信息和传播都是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信息具有时间的传播性和空间的传播性。6.传播学诞生时间:传播学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先产生于西方,主要是美国。7.传播学产生的诱因和基础:(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传播学就是在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下诱发出的,要研究传播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要研究传播的种种问题,这就为传播学的兴起提供了基础。(2)政治与战争的需要:传播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盖洛普成立的用来预测总统选举过程中选民投票意向和美国人民对这重大事件态度的民意测验所。以霍夫兰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和宣传学家也展开了二战的宣传问题研究,特别是宣传方法和宣传效果的影响,以及心理战研究。传播学研究适应了战争的需要,适应了西方政治的需要。(3)新闻学的发展:新闻学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到20世纪30年代基本成熟,从理论到方法都为传播学打下了基础。8.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传播学的发展基础是20世纪崛起的行为科学和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从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看,它涉及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传播学的一般理论涉及信息理论、符号理论、意义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反馈理论、模式理论等,是关于一般传播规律的总结。这些一般理论是传播学最基本得理论。传播学的分支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内向传播学的理论。这些分支理论在传播学总体理论涵盖下具有各自的理论领域,是传播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深入,是传播学理论宏观框架下的深入。9.传播学的经典之作:(1)《符号、语言和行为》:1946年,美国语言和符号学学者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语言和行为》出版。该书认为,为了研究符号是怎样获得意义的,有必要建立一门符号学。这门学科包括三个分支,研究符号之间关系的符号关系学、研究符号与其所指代事物之间关系的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其解释之间关系的语用学。莫里斯的观点启发人们从符号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2)《传播的结构和功能》:1948年,拉斯维尔发表著名论文《传播的结构和功能》。在该文中,拉斯维尔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这个模式不仅首次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而且为以后的传播研究指明了方向。二是著名的传播三功能说,即对环境进行监视、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和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三功能说为施拉姆和赖特等人以后对传播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大众传播、群众的判断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著名论文《大众传播、群众的判断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发表。文章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非是魔术般的和不可抗拒的,而是相当有限的。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以后提出的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就是这篇论文的进一步深化。(4)《美国的广播收听》: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合著的《美国的广播收听》出版,对美国30年代以来广播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做了系统的总结。(5)《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年,香农和韦弗合著的《传播的数学理论》出版。该书提出了著名的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虽然存在着把传播简单地描述成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的缺陷,但从传播研究的技术方面来讲,后来许多这方面的努力,都是由香农的数学公式激起的。此外,该书还引入了数学、电子工程以及控制论的概念和方法,使传播研究焕然一新。(6)《大众传播实验》:1949年,霍夫兰等学者合著的《大众传播实验》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们在二战期间进行的包括军事宣教电影对新兵的影响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7)《大众传播》:1949年,施拉姆编辑的《大众传播》出版。该书首次从学科角度总结了以往对传播研究的成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初步形成。(8)《传播与说服》:1953年霍夫兰等学者合著的《传播与说服》出版,该书论述了人们对说服的抵制,并提出了克服这种抵制的方法。(9)《传播是怎样进行的》: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奥斯古德提出了基本传播行为的模式,认为人脑兼具编码、译码和解码的功能。同一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进行的》一文中,对奥斯古德提出的传播模式做了补充,使之从一个线性模式成为一个循环型模式,即著名的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上述论著的出版和发表,标志着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确立。10.传播学的奠基人的贡献: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1)哈罗德-D-拉斯维尔: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的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施拉姆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做出进一步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第三,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主要传播学著作:《传播的结构和功能》1948、《世界历史上的宣传性传播》1979(2)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第一,他把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和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范围扩大到传播学领域,从而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手段,扩大了传播学的观察视野。第二,他是首先从受众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的社会学家之一。拉扎斯菲尔德把重点移到受众方面,在霍夫兰等学者的基础上提高了传播效果的研究水平。第三,在从受众角度研究传播效果的过程中,提出了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等著名观点,对于认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1944《传播研究》1949《投票:对总统选举中舆论形成的研究》1954(3)库尔特-卢因:第一,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二,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给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一个重要的启示: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第三,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提供了圆满的解释。(4)卡尔-I-霍夫兰:第一,他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第二,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第三,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些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研究这个当代传播学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主要著作:《大众传播实验》1949《传播与说服》1953《说服的表达次序》1957(5)施拉姆:施拉姆是第一位从新闻专业角度,并把新闻学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起来,从全新视角考察传播学的学者,他把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为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完善与成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编著的《大众传播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步系统提出传播学理论的奠基之作。11.传播学源于美国的必然性:(1)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社会基础:大众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开展大众研究的前提。美国独立后,特别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战后的几十年间,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城市化等方面的进展,为美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从科技方面来说,南北战争后,美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莫尔斯发明的莫尔斯码和有线电报,霍伊尔发明的轮转印刷机,贝尔发明的电话,费森顿实验的无线电广播,徳雷福斯特发明的三极管、兹沃尔金发明的光电摄像管和电视显像管等通讯技术,为美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奠定了的技术基础。从文化教育方面来说,经济的发展使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美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城市化方面来说,美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口激增,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增长和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使美国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社会,这位大众传播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传播学在美国兴起的学术基础:19世纪末以来,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等因素支持下获得的发展,在使人们享受到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使人们产生了广泛的忧虑并招致很多批评。很多人认为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从20世纪初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很多学者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一系列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学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这些研究,为二战后传播学在美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这些研究包括:对传播性质和作用的研究、对符号、意义和语言的研究、对舆论、新闻和宣传的研究、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对传播媒介的研究、对受众的研究、对传播技巧的研究。12我国的传播学研究:我国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虽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研究方向和重点,但应用传播学的研究已经初具雏形。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引进传播学:从1980年起,中国人民大学、社科院新闻研究所许多学者先后翻译了大量外国传播学文章和书籍,这些文章和书籍成为我国研究西方传播学的主要参考书。其次,一些教授先后在《新闻战线》、《新闻大学》等杂志上开设传播学专栏,一批新闻教学和研究人员在《国际新闻界》登载译文,系统地介绍西方传播学。2.评价和分析:1982年在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倡议下,召开了有关西方传播学问题的座谈会,解开了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序幕。当第二次传播学讨论会在1985年召开时,我国传播学研究已有了一些可以说明问题的成果。这两次会议涉及许多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传播学是不是一门科学,传播学研究的意义、领域和方法,传播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要不要传播学,怎样研究传播学等等。3.理论探讨:从1984年起,我国传播学研究已出现从系统介绍西方传播学进入建立我国传播学理论体系和模式的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