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湖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模拟卷(五)说明这套试卷共有三个大题,85道小题,总时限为120分钟,试卷满分值为100分。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准考证号。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题本上作任何标记。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5.试题答错不倒扣分。6.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严禁折叠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A.树立科学的人才观B.树立科学的发展观C.树立科学的统筹观D.树立科学的全局观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速度至关重要B.以人为本C.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因为:()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全国人口的大多数B.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C.农业既是工业原料的基地,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D.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扩大有效内需,拉动经济增长4.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为核心。A.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D.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5.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A.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与时俱进B.快速发展实现小康改革开放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快速发展D.快速发展实现小康与时俱进6.“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7.党要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必须:()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③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A.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9.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是:()A.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搞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D.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12.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该考虑的第一因素是()A.公平因素B.保健因素C.需求因素D.激励因素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A.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C.自主创新D.统筹兼顾15.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海峡两岸关系再添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日前,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在台北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等问题签署了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两会前任会长()的遗愿。A.汪道涵、王永庆B.汪道涵、辜振甫C.廖承志、辜振甫D.廖承志、王永庆根据材料回答16—19题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标准是怎么出现的。这些标准得以流行是由于一本很流行的书。这本书1968年出版,作者格林•丹尼尔是英国学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他主要研究欧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他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书虽然很小,可是很流行,成为西方国家考古学生的必读书,不单在英国出版,美国等一些地方都有版本。就是这本书把刚才说的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状况,我看将来还可以讨论研究。16.关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是由格林•丹尼尔提出的B.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不是一个人提出来的C.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正D.论证文明的起源,一定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17.下列哪项不是文明标准A.一定要有迹象表明出现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B.一定要有文化留存和传播的手段C.一定要显示出城乡差别D.一定要有记载当时人的思想文化的典籍18.以下对我国使用的文明标准,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与世界通行的标准完全相同B.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与日本的标准完全相同C.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中包括必须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D.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是在世界通行的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补充得到的19.对“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明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B.文明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之一C.只有人类才有文明,动物没有文明可言D.城市是文明的象征20.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由此看出()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A.技术安全B.贸易安全C.金融安全D.投资安全根据材料回答21—24题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之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生态整体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的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21.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