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国际化的自主创新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为的国际化的自主创新模式姜照华1李佳2(1.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对华为的国际化的自主创新模式进行了梳理。华为自主创新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国际化的技术创新方式、国际化的研发网络和人才以及其全球合作的战略。而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低成本是华为走国际化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保证。关键词国际化的自主创新模式;华为模式;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InnovationAbility——TheModeofHuaweiAbstractAfterreviewingHuawei’stwentyyearsofinnovationanddevelopment,Huawei’suniquemodel-thepathofinternationalizationofinnovationmodel,duringthetimeofbuildingitsenterpriseinnovationcapacityhasbeensummedup.Huawei'sinternationalinnovationismainlyinthewaysofinternationalization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ternationalR&Dpersonnelaswellasitsglobalnetworkandpartnershipstrategy.Theadvancedmanagementsystemandlow-costguaranteetheroadofinternationalindependentinnovationforHuawei.Huawei'sinternationalizationandinnovationwillcombinetocreateanewmodelofinnovationcapacityforChineseenterprises.Keywordsinnovationcapability;international;TheModeofHuawei;Independentinnov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33002/G0307,PORC框架下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国际化理论与政策研究)作者简介:姜照华,男,1964年生,黑龙江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创新与经济增长;李佳,女,1987年,吉林省人,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创新与经济增长0引言在电信领域,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立足发展的根本。华为,作为我国一家私营企业用了30年的时间,在这个竞争激烈、欧美日占据绝对优势的国际电信设备供应领域突出重围。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华为以其自己的理解和不断摸索,走到了今天。华为的国际化创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多借鉴,通过对华为创新模式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我国企业一些有益的启示。1华为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化的发展阶段1.1创业阶段(1987-1995)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深圳注册成立,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2万元。起初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由于该行业的巨大利润,使得华为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就积累了几百万资金。但到1989年,由于用户小交换机市场太火爆,国家限制信贷控制设备进口,华为的代理业务走到尽头。华为转而进行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从BH01低端产品组装到自主开发BH03、HJD48、HJD-04。在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后,华为更是自主研发了中国自己的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成功研发和推出市场标志着华为在我国的通信市场站稳了脚跟。1.2国际化起步阶段(1995-1996)1995年,华为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销售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成功,其容量和功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此时,任正非认为,华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开始从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空降部队”,组建国际市场团队。1996年3月,华为获得了来自香港和记电信的金额高达3600万的合同,这是华为获得的第一份来自海外市场的合同,同时也开始了华为国际化的征程。当月,华为成立专门的海外市场部。1.3国际化扩张阶段(1997-2003)1996年,华为海外市场部向俄罗斯派遣了市场开拓人员,并在莫斯科建立了华为代表处。1997年4月,华为在俄罗斯组建合资企业,这是华为的第一个海外合资项目。华为从电信发展较为薄弱的国家入手,逐渐向电信业发达的地域进军,循序渐进。1998年进入印度,2000年进入中东和非洲,2001年迅速扩大到东南亚和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进入美国。2003年开始,华为的名字与国际主流运营商紧密联系在一起。而2003年,华为与思科之间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将华为逐出了美国市场。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官司虽然使得华为暂时失去了美国市场,却提高了华为的知名度,并使得华为开始集中精力攻克欧洲市场,促使华为国际化的腾飞。1.4国际化腾飞阶段(2004-至今)2004年,华为在英国设立欧洲地区总部,此举标志着华为海外拓展的重点逐渐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转向梦寐以求的欧美主流高端市场。2005年,在每年一度的由伦敦出口协会及48集团俱乐部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新年晚会上,华为获得了最佳中国投资者年度大奖。2006年,与欧洲无线通信企业,全球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签订3G手机战略合作协议。2007年,12月24日,华为无线接入网中标运营商02。2008年赢得了欧洲市场300亿美元合同中的30亿美元。2009年与沃达丰签署加深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然而,华为进军北美之路一直受阻。在2005年,华为的合同销售额中来自北美的比例还有2.5%,但是在随后的这几年已经不到1%了。但华为一直在进行着这场攻坚之战未曾放弃。2007年初,华为与美国移动运营商LeapWireless达成第一次合作,帮助其在美国华盛顿、爱达荷州、内华达州等西北部地区部署CDMA3G网络。同年7月11日,华为又获得了Leapwireless的CDMA2000网络合同。2008年10月,华为正式拿到了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贝尔的HSPA合同。2009年3月,华为被美国电信运营商CoxCommunications选中,为其提供端到端的CDMA移动网络解决方案。2009年8月,华为入选全球最大的WiMax运营商美国Clearwire公司的设备供应商名单。如今华为已经成为了全球移动通信设备市场中的巨头之一,其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5%,仅次于爱立信(33%)和诺基亚-西门子(21%)。相信华为的国际化会继续坚定的走下去。2华为国际化的技术创新在《华为基本法》中有这样的规定,每年的研发经费不能低于销售收入的10%。而在华为的所有员工中,有44%-48%的人员是研发人员,充裕的资金和人员给华为自主创新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表12006年-2009年华为PCT申请年份2006200720082009PCT申请量575136517371847世界排名13412资料来源:《资本华为》华为的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从2006年的575件增长到2010年的,世界排名也从06年的13名上升到08年的第一,虽然09和10年,华为的PCT申请量世界排名到了第二位,但其数量是可观的。而且一直以来华为的专利申请量呈现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华为不仅重视科技发展,同时将眼光放在了国际市场上,实现其科技的国际化。华为技术创新上的独特理念和原则是华为科技国际化的基础。在华为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这些技术创新手段使得华为一步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2.1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华为贯彻“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的理念。华为的研发活动是以市场为核心展开的,产品的研发是否立项、产品的设计思路与研发路标如何确定,产品的技术标准如何选择,产品的改进和完善如何进行等等,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市场反馈来进行的。为此,华为采取的措施包括:规定每年有5%的研发人员去做市场,每年有5%的市场人员去做研发;与主要合作者如德国电信(DeutscheTelecom)、中国移动、Vodafone、意大利电信、Telefonica、中国电信等全球知名运营商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建立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实验室等。[1]华为的这一技术创新取向,不但从顾客现实需求出发发现未来需求,而且还在顾客未来需求基础上把握更为长远的需求,使技术创新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既能够及时捕捉机会,快速反应,顺应市场,又能够创造机会,引导市场。[2]华为在海外设立了15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并且设立专门的客户需求研究部门,在全球各地,与客户交流,倾听客户的声音,将客户的需求再反馈到研发部门,形成产品发展的路标,开发出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优质产品。[3]这使其可以更加贴近全球客户,倾听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2.2华为的集成创新——“技术拿来主义”华为深刻的知道,与国外的电信巨头相比,自己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创新环境以及国家支持力度都存在着差距。再加上华为起步较晚,电信领域的很多基础专利和相关的应用专利已经形成了。如果华为从零开始,重头研发的话,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本,并且还有着研发周期长和研发风险大的弊端。即便是成功了,国外巨头企业凭借其先发优势也总是会走在华为的前面。因此,从基础研发开始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并不适合后发的华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采取了“拿来主义”的集成创新模式。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技术领域,华为采取咨询、借鉴、购买和合作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获取先进的技术,再对获取的技术基于客户需求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华为看来,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提出“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号召研发人员研发一个新产品时应尽量减少自己的发明创造,而应着眼于继承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以及对外部进行合作或者购买。[4]这也就是为何“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至今为止,华为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5]的原因。首先,华为通过“技术拿来主义”缩短了与世界电信巨头企业之间的差距;其次,华为凭借其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技术实力进行集成创新,与它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是稍稍领先的地位;最后,由于华为地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低廉的人力资本为华为的国际竞争提供了极大的比较优势,使华为一步步走向世界前列。2.3集中精力突破核心技术集中精力突破核心技术也就是华为内部所说的“压强原则”。什么是“压强原则”,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而华为总裁是这样总结的“华为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不是全方位的追赶,而是紧紧围绕核心网络技术的进步,投注全部力量。又紧紧抓住核心网络中软件与硬件的关键中的关键,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华为想要在资本雄厚和技术垄断的跨国公司以及有政府支持的国有大企业的双重压力下,突出重围的无奈之选,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压强原则”才使得华为取得技术创新的领先。1993年,华为把创业5年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上。在交换机产品取得优势之后,又把研发的重点投入到以SDH技术为核心的光网络传输产品上。此后,华为又将研发重点从有线转到无线,从第一代模拟技术起步,逐步转向第二代GSM、再到现在的3G技术。采用这一原则蕴含着风险,一旦技术方向选错,将带来重大的损失,这就需要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和判断。[6]3华为的全球研发网络华为的技术创新是国际化的,它不仅能把握国内市场的动态更能够在国际电信设备供应市场中掌握方向,这不得不说得益于其遍布世界的研究机构。华为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