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的感悟6篇【篇一】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疫情,我院上下团结一心,在院领导集中部署下,决定于2月8日正式成立我院第一个观察病区。下午我科医务人员接到紧急通知后,迅速回到岗位做好准备工作,疫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全体到位。2日8日一早,我们到住院部2楼病区与内一科进行工作交接,因为病区是临时改建的,所以很多资源都相对缺乏,但是在院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职工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激流勇进、充满信心。“喂,雷院长,杨书记,我们观察区缺治疗室桌子,缺穿衣镜,缺消毒机……”“收到!马上想办法。”观察区内缺什么,领导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问题。黄院长还从自己家里拿来一袋新拖鞋亲自送到科室让医护人员使用,强大的后盾让我们每位员工都干劲十足。早上8点交完班后,责任护士忙碌而有序的给病人做好输液等治疗。9点左右陆续开始把病人往一楼病区转运,转运完后大家齐动手,马上把病区里脏被服进行拆换,紫外线和空气消毒机轮流对病房一一进行消毒。这时接到ICU紧急转运重病人的电话,我们迅速对病区进行全面封闭,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微量泵、氧气等接收新病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守职责、决不退缩,大家有没有信心!”知道新组建的科室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疲惫和恐惧心理,因此我召集大家,给大家加油打气,缓解大家心理压力。通过短暂的前期培训,这支应急“特种兵”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去,因成员都是从各科室抽调出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各后勤主管部门主任都耐心细致的为我们进行指导,给予帮助,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大家都早出晚归,非常辛苦。科室工作流程、职责、排班等工作理顺后,我重点检查每一位人员防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检查好每一个细节,嘱咐他们严格按照流程,做好自我防护。每一位医护人员结束当天任务出来后都是汗流浃背,头发都湿了。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所有人都憋到了极限。我嘱咐他们洗个热水澡,并帮他们在微波炉里热好饭莱。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病毒一定会被消灭。寒冬已去,暖春已来,致敬我的每一位可爱的战友们,盼你们早日战胜病魔凯璇归来。【篇二】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让我印象深刻。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看到习总书记的回信,看到广大90后同辈们奋战在新冠肺炎战役前线,其实触动到了我,虽然我还不是党员,但却抵挡不了自己对国家、对党的更加热爱。如今的我们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孩子,“90后”已经逐渐变成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慢慢开始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彰显我们“90后”青春蓬勃的力量。2003年的非典,我还在读小学,当时我的印象里只有六个字“多通风、勤洗手”,过了一段时间疫情也就随之结束了,没有太深的感触;而2020年的我已经踏入社会的步伐,看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看着一条条数据的更新,看着一名名90后逆流而上。作为一名红十字人,我在我的岗位上看到了许许多多我从没有经历的事情:看到一笔笔的捐款纷沓而至,看着一笔笔的物资第一时间送往前线,我们的红会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我虽不在前线,但这次我也帮忙为新冠肺炎捐款的爱心人士打印证书,为前线参与防控的志愿者录入时长,我感受着他们对此次疫情献出的一份份绵薄之力,自己也感同身受,以前我不能做什么,现在同为90后我也不能输给同辈们,我还是会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我相信,没有一个寒冬是不可逾越的,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不久也会恢复往日的生机。人定胜天,静待疫情过去,迎接春花烂漫。战疫的关键时刻,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篇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横扫祖国大地,具有14亿人口的伟大民族顿时间大街小巷空空如也,就连狗儿也没有了去邻村见女朋友的权利。我早已习惯了人山人海的中国现象,如今面对空荡荡的祖国大地,心中难免失去了安全感。曾经是那样的焦虑不安,那样的烦躁惶恐,每天都会猜测何时能够快速渡过难关。怕归怕,我一直坚信,我们的政府会尽最大努力帮助百姓走出困境。封闭在家的这段时间,给自己的脑子洗个澡,清清爽爽之后换个角度思考一些问题,突然发现世界很美好,因为我收获满满。首先,调节情绪我能行从2月10日开始,学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纷纷开启了空中课堂。作为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在这一天简直就是过了个魔鬼般的日子。一上午语数英三个学科轮番轰炸,每个学科都在固定的时间段上课。作为教师,我要时刻关注人人通平台或者班级群的使用情况,并且随时为家长答疑;作为家长,我还要观察自己孩子的上课状态以及学习效果。孩子观看完视频还要做相应的作业。这一科的作业还没写完,下一科又开始学习了。三科视频看完,哪一科的作业都没有完成,只好最后一起写,写得不好,重新打印重新写,此时我是多么庆幸家里有打印机,于是决心好好爱它。所有作业上传成功,已是下午两点,具有双重身份的我异常烦躁。难道接下来的日子就这么痛苦地过下去?只要动脑筋,或者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也许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凭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想到假期在家正好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机。于是我在电脑桌面上新建了语数英、音体美等不同学科的文件夹,然后按照课程表,在前一天我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下载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再教给孩子如何打印,当天晚上把第二天的作业全部打印好备用。到时有的作业题就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写了,我只是起到一个监督者的作用,当然,对于作业的质量我是一定会严格把关的,虽然作业不是必须上传,但务必认真对待,只因孩子有个教师妈妈。几天下来,我和孩子都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打开电脑学习、写作业、上传作业以及打印作业这一系列操作全部由孩子独立完成,孩子为自己如此能干而乐在其中。我是语文教师,深知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有量的积累。仅靠每学期写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让女儿从这个超长寒假开始,坚持每天写作。最初,女儿经常为不知写什么而感到发愁,我突然想起写作教学专家何捷老师,于是只要有时间就让她看何老师的《百字作文秘籍》系列视频。女儿恍然大悟,原来写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字数多少也没有限制。渐渐地,视频中何老师所讲到的一些写作技巧也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一周后,每天都能很快想出写作素材,而且写的内容越来越多,作为妈妈的我,甚是高兴。没想到,两周后女儿的作文字数竟然越来越少。第一天因字数太少让其重写,第二天又是如此,明显就是应付差事,气得我心肝肺疼。心想,难道以后写得越来越少?有人说,孩子的写作起起落落,让她顺其自然。心想也是,何必揪着不放呢?大概这是职业病使然,追求完美。无论字数多少,只要每天坚持写,久而久之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坚持每天练笔比纠结字数多少更重要。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位思考,调整情绪,能使自己愉悦,也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其次,写作学习两不误现在,手机似乎成了多数人不离手的亲密伙伴,也包括我。闲暇时间,不厌其烦地刷着手机,看着各种八卦新闻,欣赏着各式各样公众号里所谓的“文章”。今天,我突然想清理一下手机。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几年来我关注的公众号多达一百五六十个。其实真正经常关注的不过七八个。我们有多少时间都在看着各种鸡汤?连孩子都会说:“别总看手机,对眼睛不好”,而我们的回答往往是:“我看看新闻”。“新闻”长什么样子?孩子不跟我们计较罢了。拿起手机一看“新闻”,不知不觉半小时,一小时就过去了。清除一下公众号,只留有用的,其实也是净化我们的内心,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些应该做的事情。目前,我让女儿每天练习写作,她也能够欣然接受,但万一有一天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每天写文章呢?为什么只让我写?”我又该如何回答?“工作忙没时间”?“你是学生,让你写是为了能够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啊!”显然这些回答都过于苍白。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吧。无需多想,拿起笔,开始写!陪伴孩子每天写!最后,心存感恩心地善昨天,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上门登记住户信息。看到她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我不禁好奇地说:“辛苦你们了”。从聊天中得知,他们自从接到排查公民信息的任务以来,每天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睡觉。除了自我防护,还有这些基层工作人员也在不舍昼夜地帮助我们珍惜生命,心里倍感温暖。有个朋友目前在新加坡公派留学。三天前,她说:“在过年时还感觉新加坡非常安全,虽然已经有个位数确诊,但都是输入性的,没想到现在已达80多例,而且最新一个离我们只有500米。关键是政府呼吁不用戴口罩,不停学停工,不大面积追踪,真让人担心啊!真心为祖国的高效投入负责感到自豪啊!”朋友的这番话,我想一定是发自肺腑之言。很多人崇洋媚外,说自己的国家这不好那不好,羡慕国外生活。其实我们的国家现在也不差,既来之则安之,如果没有能力出国,还是安心在自己的国家工作生活吧,中国真的不错!疫情防控期,能够把这么多人口安排得井然有序,民生正常,一声令下,全民响应,我想也只有中国能做到吧!疫情防控宅在家的这段时间,能够换位思考,遇到问题随时调整自己,读书练字写文章以陶冶性情,常怀感恩之心,收获就会像淘气包不请自到。【篇四】腊月二十九日,抗疫的气氛在我们这古镇开始弥漫开来。本是车水马龙的马路一下变得车辆稀少,人来人往的大街很快变得清声雅静。那些占道摆摊,想趁过年之机大捞一把的商贩,眨眼的功夫就撤得干干净净,速度之神速,委实让人佩服。最初,在我们这儿不少人的眼里,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只是阵仗大,吼得凶,不过就是一种表面上的现象,只是说说而已,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直到大家看到不可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在我们这古镇冒了出来,众人才大惊失色。无不感叹:当年非典那么厉害,也未能侵入到我们这固若金汤的古镇,这次这“怪东西”竟然真的攻了进来,怎么不吓人哦。告诉那“怪东西”攻进我们这古镇的,是镇医院的那两台救护车,是他们最早拉响我们古镇上空新型病毒肺炎的警报。随后是县医院和防疫中心及应急指挥中心的专用车,他们的车拉响的笛声,让人心一阵紧似一阵,使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种惶恐不安的来临。大家都知道,在这特殊敏感的时期,一旦出现了一个患者,就意味着还有潜在感染者的可能。那患者和哪些人有过接触往来,这倒是好查,但与患者接触的哪些人,又与哪些人有过接触往来,他们现在哪里?又去坐过哪些车辆,赶过什么集,是否去过人群密集的场所,这些问题就是一时就难以弄清的事了,这就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百分之百“没事”的重要原因,这才是恐慌的心理之所在。别的人我是管不了的,这时的我,唯有响应政府的号召,尽量不出门,进行自我隔离,在此基础上,祈祷全镇人民平安无事,祈望微信里不要再传来什么令人不安的信息。在这种时候,我最不愿听到救护车的响起。然而,这几天,天空传来的总是事与愿违的鸣响。一天到晚几乎都难听到几声汽车鸣叫声的大街,有时倒是能听到救护车呜啦呜啦的鸣笛。不管那叫声是不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只要一听到救护车那刺耳的声音响起,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哪儿出现了“病毒感染”患者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看看窗外伸出的脑壳,看看他们东张西望的眼神,听听他们隔墙问话的声音,便一清二楚了。这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理煎熬,实在让人神经紧绷。说实话,要是听不到那声音倒也还好点儿,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虽然这是掩耳盗铃。可我每次都能听到!这不是我有意想听到那声音,而是我家就住在医院边上,想不听到救护车鸣响的声音都难。听到那声音,总是要条件反射一番。直到一个礼拜过后,敏感的心才慢慢平稳起来。或许是被弄得习以为常了,或许是认为该出现的“妖孽”都出现了,反正听到救护车响起,再也没多少心慌意乱的感觉。倒是多了几分关心,想知道救护车是去的什么地方,接的是什么人?是普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