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摘要】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师德修养教育信息化不仅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不适合信息化环境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技术的学习者。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素养的内涵有哪些呢?1、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学生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2、信息理论道德素养。教师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3、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教师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等。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呢?一、通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促进教师师德修养(一)参加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白板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二)通过自学掌握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参加培训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而需要学习与掌握的信息知识又是无限的和迫切的。要想在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自觉学习。并且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二、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教师师德修养2013年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推进应用要注意两个方向,一是在教与学这个主战场中的应用,二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要变成常规的教学活动。不注重这两个方向,而仅仅是在教与学的外围搞点应用,或者仅仅是搞点展示性的应用,那绝不是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应用,更不是发展的方向。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因为信息化的应用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改变大家的习惯,但是,只有做好应用才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是具有无限潜力的方向,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多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怕用,也不用想,你只管用,用了再说。那用了遇到不会怎么办?好办,不会就学。如此反复,才会进步,才会没有不会。(二)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用电脑来做。如课程表、学生信息、学生成绩统计、学生学籍管理、学校图书管理等。(三)多用电脑写作。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当然,用电脑写作,不仅仅是进行循序文字的写作,而且包括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课题的研究等。教师通过研究、利用、管理和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并能更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条有效途径实现有意义的研修、反思。与此同时,教师经过研究、消化已有资源,通过设计、开发个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加了教师多备学生、备教材、备媒体、备环境等多方面的教师设计经验,提高了个人资源开发和课件设计能力。(四)与学科紧密结合进行学习与研究。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教师根据所教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如汇报课、研究课、课题的研究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三、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教与学过程促进教师师德修养当学习进入数字化时代,则支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系统都向数字化变迁。李克东教授提出: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章苏静教授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教学材料、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支持系统,但从资源学量到质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实验证明,要促进学生与学习资源有效交互,首先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合理地配置学习资源,其次是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再次是检查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情况,提供必要的反馈。因此,首先必须做好“教师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即制作编撰设计与课程学习相适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练习,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或修改,其次,要注意资源的针对性,要紧紧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自己学习资源,适度扩展。再次,要注意引导和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检查交互情况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反馈。教育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一、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的检索能力、超文本阅读能力、信息鉴别能力)二、资源整合能力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帅选、组合和应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教师既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者和利用者。教师既可以对已有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利用已有或自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帮助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三、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学生既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终检验者。学生作为数字化资源最终服务对象,不管是资源开发的数字化资源,还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开发的数字化资源,都必须最终满足学生的需求,满足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学生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的试金石和最终检验者。数字化教学资源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有利于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离开学生三个“有利于”,离开学生的发展需要,数字化资源将会成为一堆废铁。四、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驭能力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课堂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进行的管理方面的。在网络课堂上,信息来源来自于学生自己掌握的电脑,学习过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教师和黑板的中心地位被彻底摧毁,学取代了教。数字化学习环境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轴心,由于学习并非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穿针引线或画龙点睛。提高教师在网络课堂的驾驭能力,应当实现两个转变:教师实体课堂向虚拟课堂角色的转换;教师在课堂上职能的变化,教师教授的主要任务不是提供最好的讲授,而是为学生设计最合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计最合适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五、终身学习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一桶水”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一定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首先,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其次,要掌握学习策略再次,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掌握的信息效益。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唯有这样才能胜任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