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的读书命题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秀伟lxw327531@163.com思考一:人生因何而不同?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鄙视、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成功了一半。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色情、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5.我们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6.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传扬“民主”……7.我们要尽量鼓励他们花费,鼓励他们扩张信用,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就会全垮台了。8.我们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9.我们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环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思考二: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仅仅如此吗?一、灯下品茗:充盈生命的复调阅读二、教海钩沉:凝聚智慧的专属阅读三、疏条布叶:归属意义的读写附会四、十指成林:众望所属的书香校园五、空谷回声:道味相辅的人生历练境界与法度的选择。冷峻犀利、透彻灵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型”小说中,(巴赫金),作者的意识没有完全笼罩住主人公的意识,双方处在平等对话的立场上,展现出其背后各自代表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从而更丰富地反映了时代和生活的真实性。拉斯柯尼科夫:反抗、个人主义;索尼娅:顺从、集体主义。二人按各自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作品中人物即使在独白时,也是在跟自己对话。这种双声语十分贴近思想斗争激烈的人物真实心境。一、灯下品茗:充盈生命的复调阅读(一)日有所颂乃至一天读完的书从《我等不到了》到《相约星期二》;从《秘密》到《孤独是可耻的》;从《学生第二》到《学生第一》;从《窗边的小豆豆》到《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感受灵魂的力量,分享心灵的震撼,回归本真的诉求,挑灯夜读,对话生命,此中的滋味在掩卷后益发真切。(二)周有所悟乃至一周读完的书从《平凡的世界》到《昨日的世界》;从《目送》到《花间一壶酒》;从《情感教育论纲》到《情境教育》;从《道尔顿教育计划》到《夏山学校》;……诵读人文,反思生命,寻找我们可以找得到的规律与意蕴,改变自我,可以相信生命因此会与众不同。(三)月有所研乃至一月读完的书从《思想录》到《道德情操论》;从《罪与罚》到《往事与随想》;从《学习论》到《教学论》;从《给教师的建议》到《民主主义与教育》;……与大师对话,与智者同步,走一条具有智慧与情感归属的研究之路,建构属于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体系。(四)年有所依乃至一年要读的书从《鲁迅全集》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从《老子》到《康德三大批判》;从《教育哲学》到《什么是教育》;从《教育道德》到《教育伦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用漫长的精神与体力投入破解思维、情感、行为的难题,成就自己的辉煌事业。(五)生涯所属乃至一生要读的书从《论语》到《理想国》;从《红楼梦》到《莎士比亚全集》;从历史到现代从科学到人文……到伟大的心灵中荡涤灵魂,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永恒,人生境遇不同,因有书相伴而拥有、享受共同的财富。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年轻时已如此)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的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作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和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他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功。二、教海钩沉:凝聚智慧的专属阅读(一)切入专业的读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鲁迅胡适茨威格巴金高尔基严春友沈从文汪曾祺萧乾……语文领域的技巧叶圣陶、夏丏尊等文章作法文章讲话文话七十二讲怎样写作语文随笔……从真开始,努力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学不应该满足于自我上一节课的感觉良好!!没有内涵的外在流畅是不道德的。要看到学生真实的成长,从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工具性成长是什么?学生的人文性积淀在哪里?1.读《庄子》:以真为善(二)寻找经典内涵的教育意义自主为本,生命课堂、以人为本,要知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自主为本。老子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要想了解学生,要想因学定教,就必须给自己足够的课堂空间。2.读《老子》:强大处下教师把学生的情感和认识降低到幼稚的层次上。我们是过低地估计了孩子的情感和认知水平。因此我们不敢把教学还给学生。这实际上是控制性思维作祟!3.读《孟子》:成熟认知形成一个概念化的东西,长期关注一个事情,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是教学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都不可能成为全才,这就是从概念化出发。4.读《荀子》:点到不止5.读教育者:知行合一“丧家狗”般的孔子“三无学者”陈寅恪“国际平民”晏阳初“文化行者”余秋雨(三)教育外阅读生成的教学研究品质读两本书,品味教学研究的品质与路径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柏杨《中国人史纲》【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1762年,《爱弥儿》被判为禁书;1764—1770年,完成《忏悔录》;1772—1775年,写成《对话录》;1776—1778年写完《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并于1778年去世。他的最后十六年是在被迫害和逃难中度过的。卢梭的研究•我并不想积累多少知识;现在谈什么积累知识,已为时太晚,何况我发现,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并没有给人们的幸福带来多大好处。所以,我只搞一些既有趣而又容易做的研究工作,既不太累,又能分散我心中的苦闷;我既不花钱,又不费力气,观察了这株草又去观察那株草,研究了这种树又去研究另一种树,把它们的特点加以比较,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研究它们的结构……这样来研究,我不能不惊诧于天工造物的神奇,并感谢它给予我这么美妙的享受……对我来说,这项研究工作已经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激情,填补了我心中因其他激情的消失而留下的真空。卢梭的警示:•只要这项研究工作掺杂了功利和虚荣的动机,是为了谋求职位或是著书、教书,采集植物标本的目的是为了当作家或者当教授,这甜美的乐趣就会烟消云散,这项研究工作就没有真正的乐趣可言……结果也就是失败的。【柏杨】《中国人史纲》•这个“不肯听话”的人一生多灾多劫,从过军,坐过牢,数度企图自杀,曾经几乎被枪决……人称“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丑陋的中国人》一时洛阳纸贵;•《柏杨版资治通鉴》被誉为最有价值最畅销;•《中国人史纲》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柏杨这样研究“史”•自1968至1977年间,当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这就是我的“人性史观”与《中国人史纲》。丛书82万字,是我在火炉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下,膝盖上放着用纸糊成的纸板,和着汗珠,一字一字地写成。柏杨的警示:•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练,使柏杨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出常人的洞察力,而这部血泪之作,则清清楚楚表明历史的重心是“人”。他的研究是他与历史在生命对话中的自然结果。•看到了“人”,看到了普通的人,并且以身心的全部投入去经历和感应,才能做出具有独立个性的研究。还可以再寻找:•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身边的教育研究者•……1.学会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的姿态经历教学以教学的名义投身科研2.学会分析与概念化成长起源于每一节课成功来自于每一个学生3.学会慢慢走,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树谷”、“树人”,“树己”?给自己一个看得见的目标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公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15个钟头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是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加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三、疏条布叶:归属意义的读写附会我尝见胡适之先生有一个时期,出门时常常携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或其他忙里偷闲时翻阅,见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铅笔作记号。我想他回家后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续。我记得有一部笔记,说王渔洋读书时,遇有新隽的典故或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览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得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这虽是文学上的把戏,但科学上何尝不可以仿作呢?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一)读了,为什么还要写?研究因为“写”而生成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首先看重的不是成就,而是人格,成就充其量只是这种人格魅力闪现的副产品。观点:1.让学生具有批判性人格,不断问个“对吗?”“为什么?”2.让学生学会比较性思维,不断问个“是吗?”“还会怎样?”3.让学生拥有“自我”的意识。4.让教学充满问题……5.让教学乐于批判……6.让教学勤于概括……(二)写了,仅仅是为了写吗?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忠实于著述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课堂因为写而改变一个教学设计的使用一个学生的观察一项教学成果的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学生发展有了依托。左拉:写出经典巴尔扎克:写出血泪契诃夫:写出真实(三)像谁一样写?四、十指成林:众望所属的书香校园•我们的第一节读书课1.读书多的人喜欢读好书2.书在随手可取的地方3.书到用时方恨少4.先做给他们看5.让读书专业起来善待自己的心灵五、空谷回声:道味相辅的人生历练2009.4:《教师成长:寻求自我超越》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5:《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