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赠言•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努力,不是为了要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哪个人看;而是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并拥有选择的权力;•不仅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且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学习目标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内容要点。3.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客”,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民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奏章。本文写于秦王政十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所以此文是秦统一前的文章。奏疏:上书给天子的文章的通称。亦称奏议、奏书、奏启、奏章、上书等。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如:奏、疏、议、章、表、上书、封事等等。“章”是大臣受封赠后,用来谢恩的;“奏”使用面较广,一般是大臣对政事有所陈述、批评、建议以及对某官弹劾的;“表”是用来陈述正事,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如汉朝贾谊的《论积贮疏》,唐朝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封事”是密封的奏章。墓作者介绍一、李斯:名利人生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而被杀。一、了解作者厕鼠还是仓鼠:这是个问题——李斯人生沉浮的奥秘1、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2、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3、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作管理文书的小官。看到公署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里,更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感叹到: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贵贱穷通,在所自处”——李斯的人生观•李斯辞去了小史官职,于荀子学帝王之术。当李斯学业有成,与荀子辞行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很多青年昂扬斗志的话,就是“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這就是李斯的處世觀念,卑贱是最大的耻辱,贫穷是最大的悲哀。•好景不长。嬴政在出游途中驾崩了,只留下了一纸召书。召书分明写着让扶苏继位,可是李斯听从了赵高的谗言,篡改召书,最终召来腰斩于市的祸害。在送往刑场时,李斯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东门逐狡兔,岂可复得!”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将他对死的不甘和命运的不公表达得淋漓尽致。1.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2.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3.秦统一天下后,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4.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现存《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以前者最为著名。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李斯——一只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仓鼠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存10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1.引同窗好友韩非到秦国,又嫉妒其才能,将其设计害死。2.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3.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李斯——一只利欲熏心的硕鼠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二、背景简介听录音(一)读准字音缪mù蹇jiǎn施yì穰rǎng鄢yān郢yǐng皋gāo鼍tuó赍jī瓮wèng髀bì駃騠juétí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一、开门见山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平心静气,避其锋芒,切合秦王的性格表示私下暗中的文言词:1、间(侯生乃屏人间语)2、阴(暗中)3、从骑皆窃骂侯生(暗中)4、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5、潜随风潜入夜走进文本•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译文:我听说官吏们在商量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过去秦穆公访求有才干的人,在西边从戎地收用了由余,在东边从宛地聘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位先生,都不是出生在秦国,但是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所用,各国诸侯都归附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五羊换相五羖大夫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晋国(献公)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国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秦穆公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说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谋臣公子絷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让百里奚养牛。若用重金赎他。那不就等于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吗?秦穆公问:那我该怎么样才能得到百里奚?公子絷说:可以贵物贱买,用一个奴隶的市价,也就是五张黑公羊皮来换百里奚。•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奴隶,故世人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蹇叔本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乐于农耕的隐士。•做了高官的百里奚,深识蹇叔的才干,于是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百里奚对秦穆公说:蹇叔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如果你留恋乡村山林生活不愿出来,那么我也放弃爵禄,到鸣鹿村和你一起隐居!因友入仕•古文观止中有《蹇叔哭师》这一名篇•百里奚和蹇叔辅助,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堵塞、封闭)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蜀两国,向北获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汉中,吞并了九夷之地,控制了楚国的鄢、郢之地,在东面占有了成皋这样的要隘,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秦昭王任用范雎,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像蚕吃桑叶一样,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国君(的大业),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这些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二)积累字词(第一段)•窃以为过矣•移风易俗•举地千里•拔三川之地•包九夷•制鄢、郢•遂散六国之从•功施到今•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私下错误改变占领吞并控制瓦解通“纵”,合纵攻取延续贵族豪门使动,使……强大名作状,像蚕一样假如通“纳”,采纳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三、反问总结与反面假设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东阿出产的白绢)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现在陛下获得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隋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明月宝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骏马,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立起鳄鱼皮制作的大鼓。这几件宝贝,秦国一个都不出产,但是陛下却非常喜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该装饰在朝堂里,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为供玩赏的宝物,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后宫,驮骁骏马就不会满布在宫外的马舍,江南出产的铜锡不能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取。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当放置礼品,站列侍妾,(使您)赏心快意,悦目娱耳的,都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行,那么嵌有宛地出产宝珠的发簪、附着着珠子的耳饰、东阿所产的细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都不能奉献在您面前,娴雅变化而能随俗、娇美妖冶、窈窕美丽的赵国美女,也不会在您身旁侍立着。•太阿剑。这是古代十大名剑之首,出自著名制剑大师欧冶子和干将之手。•其相当珍贵,曾让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