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章:网络层1.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192.168.1.250的主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解答: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具体过程如下:(1)主机A首先很据主机B的IP地址192.168.1.250,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如果可以找到,不再进行地址解析;否则,则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该请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2)主机B在接收到ARP请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加入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整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2.考虑如图所示的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假设路由器C刚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下列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则路由器C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解答:已知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5。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表1站点下一跳度量站点下一跳度量AD19DD3BB6EE5C--FD13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表2站点下一跳度量站点下一跳度量AE12DD3BB6EE5C--FE9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所示。表3站点下一跳度量站点下一跳度量AB11DD3BB6EE5C--FB83.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距离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则每条链路上由于路由器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是多少?解答:在该网络上共有50个路由器,因此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大小为6*8*50=2400b。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中,每个路由器都定期地与所有相邻的路由器交换整个路由表,并以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项。由于每个路由器每秒与自己的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一条链路连接两个路由器,因此,每秒在一条链路上交换的数据为2*2400=4800b,即由于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为4800b/s。4.假设有一个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数据部分长度为2000B。现该分组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需要经过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为1500B和576B。请问该数据报如何进行分片?解答:头部长为20B,数据部分长为2000B的IP数据报在经过MTU为1500B的第一个网络时进行分片,分为2个分片,分片1携带1480B的数据,而分片2携带520B的数据。在经过MTU为576B的第二个网络时,分片1仍然需要进一步分片,分为3个分片,分片3和分片4都携带556B的数据,分片5携带368B的数据。因此,目的主机将收到4个分片,即分片2、分片3、分片4、分片5。5.假设主机A要向主机B传输一个长度为512KB的报文,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途中需要经过8个路由器。每条链路长度为1000km,信号在链路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并且链路是可靠的。假定对于报文与分组,每个路由器的排队延迟时间为1ms,数据传输速率也为50Mb/s。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主机B?(1)采用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头部长为32B;(2)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头部长为32KB。解答:(1)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由于报文头部长为32B,报文携带的数据为512KB,整个报文长为(32+512*1024)*8=4194560(b)。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报文所需的传输延时为4194560/50(us)≈84(ms)。另外,报文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200000=0.005(s)=5(ms)因此,该报文从主机A到主机B所需的总时间=9*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2)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由于分组头部长为32B,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每个分组的总长度为(32+2*1024)*8=16640(b),分组的个数N为512/2=256。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一个分组所需的传输时延为16640/50(us)≈0.33(ms)。另外,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200000=0.005(s)=5(ms)。因此,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所有分组所需的总时间为主机A发送(N-1)个分组的传输时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间,即等于(N-1)*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排队时延=(256-1)*0.33+9*0.33+9*5+8*1≈140(ms)。6.已知5台主机A、B、C、D、E经过路由器R1、R2、R3、R4连接的网络结构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1)主机A到主机B的IP数据报经过的路径和主机B到主机A经过的路径是否一定相同?(2)请写出路由器R1的静态路由表。解答:(1)由于主机A和主机B之间只存在一条路径A←→R1←→R4←→B,因此主机A到主机B的IP数据报与主机B到主机A的IP数据报所经过的传输路径是相同的(但方向是相反的)(2)路由器R1的静态路由表如表所示。目的站点下一跳目的站点下一跳A直接DR3BR4E直接C直接7.某个单位的网点由4个子网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主机H1、H2、H3、H4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表所示。(1)请写出路由器R1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2)试描述主机H1发送一个IP数据报到主机H2的过程(包括物理地址解析过程。)主机IP地址子网掩码H1202.99.98.18255.255.255.240H2202.99.98.35255.255.255.240H3202.99.98.51255.255.255.240H4202.99.98.66255.255.255.240解答:(1)将H1、H2、H3、H4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掩码进行与操作,可以得到4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为:202.99.98.16、202.99.98.32、202.99.98.48、202.99.98.64。因此,路由器R1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如表所示。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202.99.98.16255.255.255.240直接202.99.98.48255.255.255.240202.99.98.33202.99.98.32255.255.255.240直接202.99.98.64255.255.255.240202.99.98.33(2)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IP数据报的过程如下:a.主机H1首先构造一个源IP地址为202.99.98.18、目的IP地址为202.99.98.35的IP数据报,然后将该数据报传送给数据链路层;b.然后,主机H1通过ARP协议获得路由器R1(202.99.98.17)所对应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入封装有IP数据报的帧,然后将该帧发送出去;c.路由器R1收到该帧后,去除帧头和帧尾,得到IP数据报,然后根据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202.99.98.35)去查找路由表,得到下一跳地址为直接广播;d.然后路由器R1通过ARP协议得到主机H2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入封装有IP数据报的帧,然后将该帧发送到子网net2上;e.主机H2将收到该帧,去除帧头帧尾,并最终得到从主机H1发来的IP数据报。8.假设主机A与路由器R1相连,R1与路由器R2相连,而R2又与主机B相连。现在主机A上有一个包含900字节数据、20字节头部的TCP报文段要传送给主机B。请写出在3段链路(A-R1,R1-R2,R2-B)中传输的IP数据报头部中的总长度字段、标识字段、DF、MF和片偏移字段。假设链路A-R1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1024字节(包括14字节帧头),链路R1-R2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包括12字节帧头),链路R2-B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包括12字节帧头)。解答:数据长度为900B,TCP报文段头部长度为20B,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则主机A发出的IP数据报D总长度为940B,这小于链路A-R1的MTU(即1024-14=1010B),因此该数据报在链路A-R1传输之前不需要分片。此时,数据报D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总长度=940;标识=x;DF=0;MF=0;片偏移=0。当数据报D到达路由器R1时,由于链路R1-R2的MTU为512-12=500(B),因此需要进行分片,分为两个IP数据报D1、D2。其中D1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总长度=500;标识=x;DF=0;MF=1;片偏移=0。D2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总长度=460;标识=x;DF=0;MF=0;片偏移=60。当数据报D1、D2到达路由器R2时,由于链路R2-B的MTU也为512-12=500(B),因此不需要继续分片,头部中的各字段值没有发生变化。9.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以及实现TCP负载均衡等。在图中的设计方案中,与Internet连接的路由器采用网络地址转换。请根据路由器的NAT表和图中给出的网络结构、IP地址,简要叙述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进行通信时,边界路由器实现TCP负载均衡的过程。路由器的NAT表协议内部局部地址及端口号内部全局IP地址及端口号外部全局IP地址及端口号TCP10.1.1.1:8010.1.1.127:80127.20.7.3:3058TCP10.1.1.2:8010.1.1.127:80127.20.7.3:4371TCP10.1.1.3:8010.1.1.127:80127.20.7.3:3062解答:主要步骤如下:(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主机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包。包括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包,并作应答;(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包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5)将源地址转换成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应答包;B接收到源地址为10.1.1.127的应答包;(6)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10.1.1.2。10.某网络结构如图所示,如果路由器3和网络4之间的线路突然中断,按照RIP路由协议的实现方法,路由表的更新时间间隔为30s。请写出中断3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和中断500秒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注:(1)若达到目的网络不需要转发或目的网络不可达,用“—”来表示“下一站地址”;(2)当目的网络不可达时,“跳数”为16。解答:中断3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一)如表1所示:表1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距离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距离10.0.0.020.0.0.1130.0.0.0-020.0.0.0-040.0.0.020.0.0.13中断50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二)如表2所示:表2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距离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距离10.0.0.020.0.0.113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