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则案例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找多音字。学生讨论十多分钟之后,老师宣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回答两个多音字。有的小组用“锤子、剪刀、布”的游戏来决定谁来回答,有的由擅长演讲的人来回答,还有的由学生干部来回答。在轮到第三组的时候,被推选的回答者A同学和未被推选的B同学同时站起来,都要回答。老师为了不伤B同学的积极性,就想了个办法,让A、B分别回答一个多音字。两人回答完后,满意地坐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出乎意料了。受到前组的启发,很多想回答但是没有得到“资格”的同学,也开始抢着站起来和有“资格”的一起回答。先前的规则被改变了。老师没有什么表示,仍按照两个人每人回答一个的做法进行。到了倒数第二组的时候,却同时站起来三个同学都要回答问题。其中C同学说,他们组本来决定由D同学来回答,后来看到可以有两个人回答,就和E同学通过“锤子、剪刀、布”来决定第二个回答名额。C同学赢了,但是E同学却还是要回答,就也站起来了,并振振有词地说:“B同学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老师有点为难了,但想了想说:“E同学这样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奖励你回答一个多音字吧!”课堂提问还在继续,但很明显,前面已回答过的一些小组的同学都在遗憾:“自己怎么没有像B和E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回答呢。”语文课顿时变得很混乱,语文老师并没有针对这件事而采取相关措施,之后的语文课依旧如此。学期过了一半,这个班的语文课秩序越来越乱,终于在期中考试中溃败,教师痛定思痛,与班主任合作在班会中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堂规则。如语文课中回答问题的一般程序,学生尝试发表自我看法的一般程序,等等。学生当场表示愿意接受这个规则,班主任也同意付诸实施,并张贴在教室里。慢慢的语文课堂的秩序好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也没有之前那么慌张忙乱了……评析尽管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规则和程序各不相同,但是没有哪种优秀的管理方式能离得开规则。研究显示,高效率的教师在学年开始的时候,会花一定的时间来制定课堂规则和程序,以便于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和减少课堂上的捣乱行为,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案例中的语文教师的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混乱现象,原因就是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则。而后来的课堂秩序慢慢好转,也是归因于制定了些课堂规则,前后对比中可以看出,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则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制定课堂规则一定要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所谓“约法三章”,“先说断后不乱”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道理,规则是要走到行为前面的。优秀的教师会把制定课堂规则放在学期伊始,而案例中的语文教师虽然没有做到学期开始时就制定课堂规则,在学期的中段选一个时间,与学生们起制定了课堂规则,针对规则实施的学期后半段来说,也算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制定的。其次,制定课堂规则一定要有学生的参与,保证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商量之后的结果。制定课堂规则不是为了抓住学生的错误,然后对其惩罚。相反,是用规则来为学生的行为做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参照,因而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案例中语文教师在开始制定课堂规则时,与班主任合作,和全班同学在班会上集体讨论最终得到规则,从而为规则的可行提供了保证。最后,制定的课堂规则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接受,方可付诸实施。课堂规则针对的是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要确保这些规则有效实施,不能仅仅靠命令,需要和学生集体商议,并最终付诸实施。案例中语文老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是与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的,并取得学生的一致认同,因而能够发挥预期的效果。点睛笔1.要在学期开始时制定课堂规则;2.制定课堂规则要有学生的参与;3.规则的内容要取得学生的认可接受才能保证有效;4.要让学生身边的人(如亲朋好友)也接受规则的要求;5.定期与学生商讨规则,并适当变更调整规则内容;6.课堂规则要表达清晰,且要与学校规章制度、教学目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