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皖扶组字〔2010〕2号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市、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现将《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年三月十二日—2—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2010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安徽省“十一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全面完成十年纲要、“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至关重要。面对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战略机遇,扶贫开发迎来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同时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为加快安徽崛起而奋斗。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和皖发〔2009〕21号、厅〔2009〕51号文件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开拓式扶贫的方针,大力推进“552”扶贫行动计划,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实行行政区域和扶贫对象扶贫开发政策全覆盖;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行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考核,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参与扶贫有机结合、—3—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为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是:对500个左右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全面完成“三个确保”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力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取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全年转移培训、教育资助人数4万人,培训农业实用技术15万人次。围绕上述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2010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工作,认真总结新世纪以来扶贫开发经验,把握新的形势和机遇,科学编制安徽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2010年底前,完成《安徽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年内启动《安徽省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安徽省皖北地区“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各市、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本级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把扶贫开发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着力实施七项专项扶贫计划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着力实施七项专项扶贫计划:一是整村推进。当年在500个左右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全面完成“三个确保”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到县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整村推进的比例不低于70%,整村推—4—进村村均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规模不低于50万元。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要围绕“8+1”标准进行,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项目和资金上向整村推进村倾斜,提高整村推进的质量。高度重视特殊贫困群体,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和残疾扶贫对象的扶助力度。财政发展资金要瞄准贫困、生产优先,着力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坚持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推进一个村、稳定脱贫一个村。二是“雨露计划”。实施“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行动”,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培训和教育资助扶贫对象4万人,培训农业实用技术15万人次以上。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占到县财政发展资金总额的比例不低于10%,教育资助资金占“雨露计划”总资金的比例不低于40%。三是产业扶贫。结合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入户工程,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以奖代补、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贫作用。四是金融扶贫。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资金的杠杆效应,继续增加贴息资金规模,重点扶持99家扶贫龙头企业,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小额信贷,加大贫困户的信贷扶持力度。—5—支持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五是资金互助扶贫。继续稳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当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新增入社农户3万户,坚持互助资金的扶贫性质,贫困户入社比例不得少于30%。完善扶贫互助社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和业务指导,建立持续发展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互助资金高效运转。六是连片开发试点。按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快国家试点县的项目实施和管理,提高试点成效。积极向国家争取今年连片开发计划,扩大省级试点范围,加大皖北、沿淮地区和大别山区的连片扶贫开发力度,探索连片开发扶贫模式。七是移民扶贫。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深山区、库区扶贫对象实施移民搬迁扶贫,提高贫困户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搬迁1万人。三、积极发挥行业扶贫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厅〔2009〕51号)精神,有关部门切实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安排农村民生工程等项目、资金时尽可能向2010年整村推进村倾斜。坚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支持计划生育家庭少生优生、率先脱贫致富。明确有关部门的扶贫开发责任,将行业扶贫职责纳入—6—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四、大力推进社会扶贫事业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定点帮扶制度,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加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慈善机构的作用,推进扶贫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动员各类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积极探索省内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方式,倡导企业及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皖北和沿淮发展的南北“发展对接合作”平台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助推皖北地区发展步伐,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五、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认真做好“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选择岳西县和利辛县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全省推开。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工作体系,抓好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工作,由县级贫困统计监测机构牵头,扶贫、民政、财政、发展改革、民族、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配合,按照贫困监测确定规模、村民评议识别对象的方法,采取个人申请、村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核定的程序,确定扶贫对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作用,对低保对象,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扶贫对象,通过扶贫政策的扶持,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六、加强扶贫开发监督管理—7—组织开展落实“两个文件”(皖发〔2009〕21号、厅〔2009〕51号)精神督查活动,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督查组,全面督查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两个文件”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情况,并通报督查结果。研究制定重点县(区)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考核和各行业各部门的扶贫职责年度量化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成效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力度,抽取5个县进行审计检查;开展扶贫资金项目互查活动,切实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水平。研究制定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七、努力提升扶贫系统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扶贫系统干部培训。对全省扶贫系统干部进行全员培训,重点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政策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皖发〔2009〕2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的通知》(厅〔2009〕51号)等,开展农业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省扶贫系统干部的宏观思考和实际指导能力。二是加快扶贫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平台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信息化水平,年内开通运行《安徽省扶贫开发网》;加大扶贫宣传力度,注重与各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力争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办好《扶贫开发》、《专报》等信息载体,积极扩大社会关注度。—8—三是加强扶贫开发统计工作。建立全省扶贫统计报表制度,健全扶贫统计监测网络体系,实现扶贫开发统计监测科学化、制度化。四是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真诚倾听贫困群众呼声,真情体察贫困群众疾苦,真心解决贫困群众难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五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廉政建设制度,切实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加强机关建设,建设和谐机关。六是进一步完善“U盘工作法”。充分发挥U盘的可靠、便携、容量大特点和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附:2010年整村推进村名单—9—附件2010年整村推进村名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长丰县(25个)富水村、海宝村、曹户村、古楼村、顾圩村、谷大郢村、宗旱村、凤群村、联合村、朱巷村、七里村、代集村、红桥村、迎水村、四十埠村、古城村、车左村、庙后村、何岗村、邱集村、侯集村、大周村、费岗村、邵集村、毕城村。利辛县(27个)振兴村、新建村、高堂村、向阳村、安绠村、程杨村、公路村、王维村、院寺村、南街村、沈寨村、刘南村、高杨村、张庄村、江老家村、丰桥村、栗土楼村、王老家村、北街村、永光村、红光村、苏桥村、徐大村、楚桥村、袁堂村、马万庄村、城南村。颍上县(15个)展洼村、渔民村、十里村、山涧村、古城村、双集村、农科村、双岗村、吴东村、江岗村、凡南村、新台村、颍林村、黄连沟村、杨庄村。临泉县(29个)前郭村、韩庄村、后范村、前林村、郭桥村、郭寨村、毛明村、三星村、后张寨村、六里村、胡小村、艾西村、杨集村、柳集村、柳林村、董李村、迎新村、潘寨村、西周村、腰庄村、谢寨村、刘寨村、邱庄村、柘树庄、李寨村、后任村、杨范庄、焦桥村、刘大村。—10—阜南县(20个)大新村、镜湖村、任庙村、白郢村、曹店村、和谐村、张楼村、马圩子、盛郢村、万沟村、杜郢村、杨寨村、新集村、二郎村、高庄村、原鹿村、大徐村、宁台村、唐林村、财神村。寿县(29个)东津社区、五里村、杨圩村、魏庙村、郝岗村、王祠村、董郢村、桃园村、江拐村、桓店村、谷贝村、余楼村、上楼村、黄安村、邹祠村、闫店街道、青莲村、十字路街道、广岩街道、三关村、茶庵街道、瓦岗村、邢铺村、余埠村、长岗村、四店村、粮台村、冯楼村、桥湾村。霍山县(26个)双乐河村、山王河村、指封山村、杨树口村、东流河村、上店村、禅堂村、东风桥村、白莲崖村、舞旗河村、烂泥坳村、何家坊村、洪峰村、戴家河村、清潭沟村、朱家畈村、新铺沟村、漫水河村、高桥湾村、般仓村村、杨家河村、桃源河村、上谷村村、狮山村、通水灌村、汪家冲村。霍邱县(36个)马台村、新台村、马湾村、梁棠村、彭塔村、周台村、民安村、砖佛寺村、槐台村、街道村、新民村、岔路村、左王村、刘楼村、园觉寺村、高岗寺村、迎龙村、齐王村、花园村、新河村、后郢村、双宅村、曹墩村、南元村、何郢村、古井村、俞林村、山洪村、夹洲村、大庄村、崔桥村、姜岗村、闸下村、老圩村、潘庄村、王岗村。金寨县(35个)熊家河村、官池村、黄尖村、大峡谷村、凉亭村、金坪村、板堰村、流波村、黄河村、泗道河村、笔架山村、—11—泗河村、茶棚村、花石村、郑堂村、高畈村、龙岗村、农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