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敦颐莲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hàndàn),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莲说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赞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说”,古文体,属议论文。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相似。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非常结构助词的值得喜爱的fán多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沾染(污秽)洗涤美丽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我更加长枝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结构助词,的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ī叹词Xiǎn少应当唉,喜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中,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人数该是很多了。宾语前置的标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国色天香花开富贵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生长环境茎干枝叶香气体态清高风度莲不同流合污通达正直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品行高洁令人敬重(托物言志)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菊隐逸牡丹富贵莲君子陶渊明世人予不苟时俗隐居避世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廉洁正直不同流合污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总结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他曾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因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著名的《爱莲说》。之:①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②指示代词,“这”(那)③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注=志,无实义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④)练习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