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爱莲说周敦颐复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及句子的含义。•3.体会文章的思想。•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说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记一记敦颐蕃淤濯涟亵噫鲜dūnyífányūzhuóliánxièyīxiǎn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问题一:作者爱莲花什么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问题二: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结合上面两幅图说说莲的美好形象美好形象一:出淤泥而不染一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二体态香气:香远益清正直芳香美好形象二:美好形象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三风度:清高思考:问题三: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思考:问题四: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哪三种人?爱莲说陶后鲜有闻(反衬)菊花牡丹莲花莲花(正衬)君子之德(突出主旨)菊花牡丹莲花君子隐士富贵人宜乎众矣同予者何人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总结拓展练习•仿本文特色:(学生展示)你喜欢什么花?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中考链接•阅读《爱莲说》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8-11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学而时习之。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8、①多。②亲近而不庄重。③有所作为。•9.、B(B与例句表转折,却。A.表顺接关系。C.表递进关系而且。D.表并列又。)•10、用(这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所以动忍曾益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1、《爱莲说》写莲花生长的环境突出莲出淤泥而不染。(1分)从而表明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中成就事业的事例,(1分)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1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