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测试及答案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阶段【单元测试与评价】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图是“地球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M层大气A.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B.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C.同一纬度地区地表温度相同D.同一条经度地区地表温度相同2.图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短波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地面反射D.大气逆辐射3下列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错误的是4.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的是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5~6题。5.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来看,它属于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6.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现象应为A.干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7.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比霜。然放火作熅(yun,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阅读上述文字,完成8~11题。8.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A.夏季B.冬季C.初春D.深秋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下列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准静止锋过境D.气旋过境10.“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比霜”,其原因主要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11.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12.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读下图,完成13~15题。13.两地所属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4.两地年内降水集中于夏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受西伯利亚高气压的影响B.锋面雨带北移至此C.台风影响D.副高控制15.两地降水量的不同特点是A.夏季降水较多B.冬季降水较少C.降水量相差较多D.雨热配合状况不同16.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A.大气厚度和透明度B.地理纬度和大气透明度C.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D.太阳高度和大气厚度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气温的升高。据此回答17~20题。17.当前,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温的自然波动B.温室气体的排放C.臭氧层的破坏D.酸性气体的排放18.全球变暖后,世界许多地区自然环境会发生变化,其中A.将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B.中纬度地区将更加湿润C.海洋中岛屿的数量将增多D.中纬度地区将适宜温带作物生长19.下列行为中,无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A.提高核能的使用比例B.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C.鼓励发展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D.控制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排放20.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A.征收污染税费B.提高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C.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D.大面积植树造林21.读“热力环流简图”,AB为近地面,回答下列问题:(1)在A、B两地分别用冷热表示它们的热量差异(写在图上)。a、b两点比较,气压值较大的是。A、B两地近地面气压值高的是地。(2)如果图中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地是城市还是郊区?。A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3)如果图中表示的是海滨地区,且是白天,则B地应该是地区(陆地还是海洋),此时风向为(海风还是陆风?)。(4)如果A、B两地相距较远,易形成降水地区的将是地,原因是。(5)如果图中表示东亚季风环流,且A地为海洋,则此时季节是。B地高压中心位于一带,此季节东亚吹风。22.读“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地区冬春季节某日的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目前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锋面属于锋.(2)在这种锋面活动影响下,我国冬季常常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3)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北京时间12时整的锋面活动状况,而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小时,则锋面将于次日时移到北京地区,届时北京地区将出现等天气现象。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将是。23.阅读漫画,回答:(l)这幅漫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2)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单元测试与评价】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在近地面大气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递减。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100米。2、B解析:相对而言,太阳为短波辐射,地球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多,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少。3、A解析:在热力环流中,地面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图A,显示地面受热下沉了。图B山谷地区,白天山地气温高,受热上升,谷地升温慢,气温低,大气下沉。图C显示滨海地区,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大气收缩下沉,海洋降温慢,温度高,膨胀上升。4、D解析:依据地转偏向力判断,图B、D向右偏,为北半球。再近地面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30°-45°可以判断D符合。5、A解析:图示风向右偏,为北半球;且中心气压高,为高压或反气旋。6、A解析:高压控制地区,大气下沉,不易降水,往往形成干旱天气。7、C解析:从纬度自南向北度数增大的递变规律看,图A、图C为北半球,图A风向从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明显错误。图C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8、C解析:从材料中花盛即花盛开的季节,遭霜(气温逼近零点,在地面或植物表面凝聚一层薄薄的似雪粉的东西),断定为初春。9、B解析:“北风寒彻”中北风为冷风,冷空气主动推进的锋面为冷锋。“天雨新晴”说明锋面已过境,即冷锋过境。10、B解析:天晴,大气中云量少,大气的逆辐射少,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11、B解析:图A为暖空气主动推进,为暖锋;图B为冷空气主动推进,为冷锋;图C是暖湿空气遇到山地的抬升作用,气温降低,形成的地形雨;图D是大气膨胀上升,暖湿空气遇冷形成的地形雨。12、C解析:以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为例,它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夏季它南面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到这里,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冬季,它北边的盛行西风移到这里,西风来自海洋,温和湿润。13、A解析:从最低月均温看,两地都低于0°C,温带;温带有三种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较多,且均匀;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少雨。图中显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的影响,降水多,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偏北风的影响,降水少,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14、B解析:夏季,来自海洋的偏南风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锋面雨带来了丰富的降水。15、C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两者降水总量相差较大。16、C解析:太阳高度又称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反射的少,到达地面就多。17、B解析:全球气温变暖有自然原因,但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即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所致。18、A解析:针对全球气温气温变暖,高纬度地区将变得湿润;海拔低的岛屿将被淹没,数量减少;达成的共识是“将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19、C解析:私家车大量作为交通工具,能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一辆30人座位的中型客车,百公里耗油15升,一辆小轿车百公里耗油为7.5升。20、D解析:绿色植被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综合题21、解析:(1)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热的大气膨胀上升,大气密度变小,气压变低;冷的大气收缩下沉,大气密度变大,气压升高。高空水平面上,气压的分布与地面相反,也可从空气密度变化理解。(2)城市气温高,大气膨胀上升。(3)滨海地区的白天,岸边气温升高快,气温高,大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则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4)大气上升的已形成降水,原因是大气上升,气温不断降低,容易达到饱和,成云致雨。(5)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在大洋上,降温慢,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亚位于冷高压中心的东侧,盛行西北风。答案:(l)aB(2)市区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消耗大量煤、石油等燃料,故气温高于郊区,引起空气上升(3)海洋海洋吹向陆地(4)A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易成云致雨(5)冬季蒙古、西伯利亚西北22、解析:(1)图示为冷空气主动推进的。(2)冬半年强势力冷锋快速南下,对常我国带来灾害性的寒潮天气。(3)从图上看,锋面离北京720公里,在过18小时就能移到北京。答案:(1)冷(2)寒潮(3)6降温、大风、雨雪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3、解析:(1)图示信息:地球出汗,汽车拥挤,且排放尾气多,树木被砍伐…,势必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温变暖。(2)温室气体增加,应从排放和吸收减少两方面分析。(3)后果应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海平面上升;第二、气温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第三、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等。答案:(1)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CO2能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称为“温室效应”。(3)全球变暖,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