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专题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贡献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1、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实质列宁主义形成标志:《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1894年)1897—1900他流放时期,1907—1917年流亡于国外时,列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写有大量的著作。代表作还有:《怎么办?》(1901—1902)《进一步,退两步》(1904)《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8)《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四月提纲》(1917)《国家与革命》(1917)《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学生时代的列宁列宁其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4月10日出生于辛比尔斯克,身高168公分,政治犯,数次被捕和流放。”——沙皇政府宪兵第三厅档案主要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和合作制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商品货币思想。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实质斯大林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的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斯大林定义的特点有三第二,指出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联系,确认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第三,指出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第一,指出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性质—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斯大林定义的缺陷有二:第一,过分强调列宁主义的国际性和普遍意义,忽视了其民族特色。第二,没有全面的概括列宁的思想。苏联建设成就展览馆国外学者关于列宁主义的看法一是在对列宁主义的国际性和俄国特殊性的估价上,否定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认为列宁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农民占多数的落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特殊的俄国现象”。二是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否认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认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的区别”,甚至说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变种”,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墓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第一,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第二,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垂死性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学说⑴马恩的预想“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济上才是可能的”。---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恩对俄国革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一,俄国的历史状况从经济上看,1861年才宣布废除农奴制,开始走资本主义道路。广大农村仍存在着“农村公社”---原始公社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生产组织和社会组织。从政治上看,自1815年起,俄、普、奥三国结成“神圣同盟”,使沙皇俄国直到70年代一直是欧洲联合“专制制度”的柱石,是一个庞大的军事强国。彼得一世像莫斯科大学第二,俄国客观发展的两种可能一是跨过“卡夫丁峡谷”直接走向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卡夫丁峡谷”:指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打败了罗马军队,随后强迫罗马军队负着“牛轭”通过峡谷。当时,这被认为是最大的羞辱。俄国农村公社“目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和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给俄国革命者查苏利奇的信独特的俄国圆式铁甲舰“Vice-Admiral-Popov”不过俄国的革命必须先有西方的即欧洲与北美的社会主义革命来引导和支持“只要欧洲和北美一实行改造,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作出极好的榜样,使各个半文明国家自动地跟着我们走,但是经济上的需要就会促成这一点。”二是走向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94年,恩格斯认为,“目前的俄国无论是公社的基础上还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都不可能达到对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制度绝望的无产阶级⑵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学说根据:“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1915年《论欧洲联邦口号》“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国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1916年《论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列宁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是帝国主义时代不平衡加剧,各国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冲突加深,从而出现资本主义统治战线的薄弱环节;二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造成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再没有别的出路;三是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及封建势力的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国家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四是这些国家无产阶级虽少,但有无产阶级政党和广泛的农民同盟军,再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可以汇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力量。提出口号:“变现时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以直接利用一战造成的革命形势,将俄国国内的革命推向高潮。列宁的著作在苏联实现电气化是列宁终身的梦想1、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1918年夏季,在战争时期苏俄国家采取的非常措施,把全部经济生活纳入战时轨道,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制度。1917年的列宁二、列宁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及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基本内容: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征收中规定了阶级原则:贫农不收,中农酌量征收,富农多收。第二,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禁止商品自由流转。一切农产品的采购和分配工作全部交给粮食人民委员部办理。对日用消费品也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禁止私人经营。第三,经济物质化,城市全体居民都要加入消费公社。国家凭证给居民分配消费品。这意味工资完全实物化。第四,城乡实行“交换实物化”――以物易物的交易。第五,在工业中加速国有化和工业管理的集中制。1918年6月大工业企业实行了国有化;1920年初,中型企业也基本实行了国有化。1922年王静翻译列宁著的《共产党礼拜六》(列宁全书第三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原因及后果:其一:战时需要。在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必要的。面对国家陷入了饥饿的绝境,列宁提出要“进行大规模的十字军讨伐”。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贸易自由,“就是资本家的自由,就是恢复资本权力的自由。这是高尔察克的经济纲领。”“在一个挨饿的国家里,粮食买卖自由就是投机自由,就是富人发财自由。我们说,我们决不这样做,我们宁死不让步。”――列宁其二:理论认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在列宁看来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所必需。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小商品生产者。但在俄国这个小生产人数众多的国家里,无法用镇压的办法消灭之,必须采取包括强制、说服、行政等一切手段来对其进行改造。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最为困难的任务。利用战争时期所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改造城乡经济。其三:后果“战时共产主义”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的时间上都超出了支援战争所必需的限度,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如:余粮收集制:实际上为对农民的一种剥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工业国有化:超过了应有的范围和限度,造成生产管理混乱;“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2、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基本上是沿袭并发挥马恩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值得提出的几点: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做“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作了一个概括,即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仍坚持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生命终结的论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国家仍存在。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列宁:《农民问题提纲初稿》(1921年2月);《论粮食税》(1921年4月)。1921年11月28日列宁同美国社会活动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帕·克里斯坦森交谈。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征税数量在春耕之前就公布到户,增产不增税,以激发农户的积极性。第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恢复工业,振兴国民经济。允许把已经没收的中小企业租借或发还给资本家等私人经营。第三,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机制和商业来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允许通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并以商业代替了产品交换,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经营权。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1921—1923年,列宁重新思考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1922年王静翻译列宁著的《共产党礼拜六》(列宁全书第三种)第一,要客观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问题。1921年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时说:“经过一段不很长的试验我们终于相信,这种构想是错误的,是同我们以前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论述相抵触的。”第二,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要观点修建铁路的工人列宁第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列宁说,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联系,所以,“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第四,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50年代初期,一位单亲母亲带着子女搬进了新修的公寓第五,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列宁提出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第六,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第七,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思考题1、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一国胜利的理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