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宋代的词1、主要内容:宋词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阶段名家名作。2、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慢词、柳耆卿体、以诗为词、易安体、词别是一家、以文为词3、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晏殊《浣溪沙》;欧阳修《踏莎行》;张先《天仙子》;晏几道《临江仙》;柳永《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苏轼《定风波》、《念奴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秦观《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贺铸《青玉案》;周邦彦《六丑》;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辛弃疾《水龙吟》、《摸鱼儿》、《永遇乐》;姜夔《扬州慢》、吴文英《风入松》、张炎《解连环·孤雁》一、晏殊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名花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以此句语人曰:“穷人家有这景致也无?”——吴处厚《青箱杂记》第一节北宋前期词人追求富贵气象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殊《寓意》追求雍容闲雅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词多闲情逸致,然笔调清婉,风格闲雅蕴藉。在一些看似平淡的小词里,也时时体现出他那份极为细微敏锐而又富有诗意的感受,给人哲理性的启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欢快轻俊二、欧阳修有琴一张,有棋一局,有酒一壶,有书一万卷,有金石逸文一千卷,以我一老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自号“六一居士”。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敬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序》宋代文人大多严分诗词疆域欧阳修《南乡子》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刬袜重来。半亸乌云金凤钗。行笑行行连抱得,相挨。一向娇痴不下怀。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钱钟书《宋诗选注》欧词中不乏艳冶之作“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赏析欧阳修《踏莎行》赏析关于离别诗词中的“水”意象用水比喻离愁最早可推及建安诗人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唐·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唐·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宋·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千秋岁》:“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以水喻离愁)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描写水意象作为背景,以烘托渲染伤离恨别之情)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宋·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向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主观情感)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如《朝中措》;《朝中措》二是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相互呼应,如《南歌子》。《南歌子》《南乡子》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苏轼《水调歌头》东施效颦植柳的故事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唐·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词概》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晏欧词小结】第二节俚俗词派的开山祖——柳永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别号柳七,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一、柳永其人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奉旨填词柳三变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吗?”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宋·张舜民《画墁录》二、柳词的审美情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柳永)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黄昇《唐宋以来绝妙词选》卷五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却扫篇》卷下(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陈师道《后山诗话》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柳永《玉蝴蝶》(歌妓)一经品题,声价十倍。——罗烨《醉翁谈录》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王灼《碧鸡漫志》三、柳永词的成就一是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小庭院引向市井都会、山程水驿,尤其是开辟了羁旅行役的内容,使词摆脱了樽前苑囿的狭小空间,步入了广阔的社会。柳词的主要内容八声甘州二是发展了词体。柳永精通音乐,大量创作长调慢词,为后来词家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令、引、近、慢三是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在表现手法上,他借鉴了赋体的方法,铺陈描写,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柳词的铺叙和白描手法,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对后世作家创作影响深远。特别运用口语来表现市井化的情调,使词俗化,丰富了词的艺术风格。望海潮关于《雨霖铃》的点染手法【附】柳词的主要内容: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如《望海潮》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作品在柳永词中最多,其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3、描写羁旅行役,抒发漂泊失意的伤感。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满江红》(暮雨初收)等。返回柳词的成就【名词术语】令:原本是宴饮行令时演唱的,令曲的旋律比较明快欢畅。引: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引”与“序”的意义相近,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故大型乐曲开头部分可称为“引”。近:“近拍”的略称,是乐曲由慢板进入快板的过渡部分。“近”无论篇幅、节律都介乎欢快的“令”与舒缓的“慢”之间。慢:节奏较为舒缓的乐曲称为慢调,依照慢调填写的词称为慢词。慢词文字篇幅都比较长,语言节奏较为舒缓,韵脚的间隔也比较大。返回柳词的成就屯田家法(屯田蹊径):指柳永以通俗浅近的语言,以长调慢词为主要表现形式,采用铺叙、白描手法,反映当时都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这样一种独特的创作路子。柳耆卿体:是指带有柳永强烈的个性特征的一种新型词体。大致包含:一、思想内容上有鲜明的市民意识、大量的都市生活题材;二、风格趋向上以俚俗为其主要特征;三、以从民间汲取乐曲新声创制的长调慢词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四、“以赋为词”的一整套铺叙手法。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幻灯片29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返回柳词的成就幻灯片28柳永《望海潮》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李之仪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歌咏,乃于耆卿词见之。——范镇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黄裳《书乐章集后》谢驿:“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返回柳词的成就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返回柳词的成就柳永《八声甘州》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关于《雨霖铃》的点染手法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刘熙载《艺概》关于《雨霖铃》的点染手法第二节苏轼、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人一、苏轼1、苏轼对词的贡献A、词学理论(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倡导“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2)“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B、创作实践:(1)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内涵;定风波浣溪沙蝶恋花(2)丰富词风,拓宽词境;(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语言上有所创新。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抒怀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苏轼《浣溪沙》农村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返回苏轼《蝶恋花》恋情词《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