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年级数学备课组课题:17.1勾股定理(一)主备老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二、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2+b2=c2。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4×21ab+(b-a)2=c2,化简可证。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2+b2=c2。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左边S=4×21ab+c2右边S=(a+b)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21ab+c2=(a+b)2,化简可证。三、课堂练习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⑶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⑷三边之间的关系:。五、小结:1、什么是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有哪些证明方法?六.作业(1)P页第题(2)P页第题课后反思:cbaDCABbbbbccccaaaabbbbaaccaaACBD课题:17.1勾股定理(二)主备老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一忆一忆1.勾股定理的内容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如果a=3,c=6,求b二、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十分钟过后看哪组完成得好)1.在长方形ABCD中,宽AB为1m,长BC为2m,求AC长.问题(1)在长方形ABCD中AB、BC、AC大小关系?(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1所示.①若有一块长3米,宽0.8米的薄木板,问怎样从门框通过?②若薄木板长3米,宽1.5米呢?③若薄木板长3米,宽2.2米呢?为什么?2、如图2,一个3米长的梯子AB,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米.①求梯子的底端B距墙角O多少米?②如果梯的顶端A沿墙下滑0.5米至C.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近似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三、练一练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四、学习检测:1.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米。2.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米,水平距离是米。3、如图所示,一个梯子AB长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间的距离为3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测得DB的长为1米,则梯子顶端A下落了米.五、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勾股定理的运算应用.(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六、作业(1)P页第题(2)P页第题课后反思:BC1m2mAOBDCCACAOBOD5m13mABCD7cmABC课题:17.1勾股定理(三)主备老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忆一忆1.勾股定理:。2.在直角三角形中,(5)2=()2+()2(10)2=()2+()2,(13)2=()2+()2(17)2=()2+()2(注意括号里要填正整数哦)二、探究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90°,AB=AB,AC=AC.求证:△ABC≌△ABC.三、学一学(阅读教材26-27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看谁能给大家讲的清楚明白)如图,已知OA=OB,(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2)在数轴上作出8对应的点AO1B-4-3123-1-20作图方法:①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②过A点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截取AB=2,③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C,点C即为所求的点.四、试一试利用尺规,在数轴上做出17五、学习检测:1、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2-10的立方根为()(A)2-10(B)-2-10(C)8(D)-12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A.0B.1C.2D.33.如图所示,在△ABC中,三边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B.c<a<bC.c<b<aD.b<a<c4.等边△ABC的高为3cm,以AB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5.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2cm五、小结:(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六.作业(1)P页第题(2)P页第题课后反思:第4题图第2题图课题:17.1勾股定理(四)主备老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二、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1.已知:在Rt△ABC中,∠C=90°,CD⊥BC于D,∠A=60°,CD=3,求线段AB的长。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所以要求学生对图形及性质掌握非常熟练,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BC2-BD2=AC2-AD2,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引导学生分析:欲求AB,可由AB=BD+CD,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BD=3和AD=1。或欲求AB,可由22BCACAB,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AC=2和BC=6。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中,AC=4,∠B=45°,∠A=60°,根据题设可知什么?分析:由于本题中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根据题设只能直接求得∠ACB=75°。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后,发现添置AB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就可以求得AD,CD,BD,AB,BC及S△ABC。让学生充分讨论还可以作其它辅助线吗?为什么?小结:可见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指出如何作辅助线?例3(补充)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教学中要逐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解:延长AD、BC交于E。∵∠A=∠60°,∠B=90°,∴∠E=30°。∴AE=2AB=8,CE=2CD=4,∴BE2=AE2-AB2=82-42=48,BE=48=34。∵DE2=CE2-CD2=42-22=12,∴DE=12=32。∴S四边形ABCD=S△ABE-S△CDE=21AB·BE-21CD·DE=36小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三、课堂练习1.△ABC中,AB=AC=25cm,高AD=20cm,则BC=,S△ABC=。2.△ABC中,若∠A=2∠B=3∠C,AC=32cm,则∠A=度,∠B=度,∠C=度,BC=,S△ABC=。3.△ABC中,∠C=90°,AB=4,BC=32,CD⊥AB于D,则AC=,CD=,BD=,AD=,S△ABC=。4.已知:如图,△ABC中,AB=26,BC=25,AC=17,求S△ABC。四、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五、作业(1)P页第题(2)P页第题课后反思:CABDBACDABC图18.2-2课题: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主备老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忆一忆勾股定理:二、学一学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用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按照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阅读教材31页---32页内容,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十分钟后看哪组能借助例子给大家讲得清楚明白1、画出6cm、8cm、10cm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2、如图18.2-2,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222cba,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3、三角形三边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4、.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__5.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6、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小结: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六、作业(1)P页第题(2)P页第题课后反思:图18.2-3课题: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主备老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忆一忆用字母表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