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落实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③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④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背景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②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割据纷争。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出现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4)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了民本思想。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②主张:2、孔子和早期儒学(1①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客观上: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孟子:施政主张:实行“仁政”,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施政主张:“仁义”和“王道”,民本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思想②主张(2①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③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理解升华:儒学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孟子和荀子又是如(1)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文化改造成以“仁”和“礼”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思想(2)孟子在孔子思想主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性善(3)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思想,提出了“性恶论”。3.道家(1主要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主要思想: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特别提示:道家崇尚自然,宣传自然无为。对于今天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有现实意义。重点讲解:为什么法家思想对当时的统治者最有用?(1)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2)法家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4.(1(2主张君主要以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主张君主专制。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备选项中的名言名句要与题干中书博会的“召商”、“弘扬文化”的主题相一致,只有②④符合,故选D。答案D练习1(2009·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练习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B.C.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四个备选项分别是墨、儒、法、道四学派的思想主张,故选D。D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采取(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等。(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无为而治积极有为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①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②汉武帝在位期间,三次参加对③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1)董仲舒道家中央集权④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⑤董仲舒还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1)董仲舒天人感应特别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儒学成为正统(1)重用文学儒者: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垄断。(3)太学兴盛: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地位。(4)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归纳总结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潮流。儒学遭到冷遇,未(2)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遭(3)汉武帝推行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的正统思(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练习3(2009·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B.“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解析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练习4(2009·海南历史)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解析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等,主要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体现,故A项最佳。A考点综合道、儒、法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及其核心主张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新兴地主阶级法家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俭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命题视角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国际孔子文化节2009年7月21号,山东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筹备会议,这次孔子文化节将以“时代与孔子对话”为主题,凸显孔子的文化品牌影响。尝试命题1孔子文化节期间北大教授孔祥林于7月28日在曲阜杏坛举行了一次关于孔子的专门讲座,如图:孔祥林教授不可能涉及到的话题是(A.B.C.D.严刑峻罚,奖励农耕解析为凸显“时代与孔子对话”这一主题,讲座应侧重讲述孔子各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影响,而D项是法家主张,故选D。视角二紧扣教材重点本讲的教材重点主要有二:一是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的核心主张及其意义;二是孔子、孟子、荀子等所代表的早期儒学主张;三是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变化。A.因材施教B.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A、C、D三项强调的是教与学的方法与态度,只有B强调不论出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故选B。答案B尝试命题22009年7月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这是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论坛,重点讨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会上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调“教育公平是两岸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孔子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观点是()视角三关注新史观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内在精神。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视角四运用教材史料高考命题不是简单的“求同存异”,取各个版本的知识交集,而是本着“依纲不依本”的原则,通过创设新情景,提供新史料,将能力考查和解决多版本问题相统一。运用新材料从新的视角考查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本讲应特别关注:图片“孔子讲学图”、“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的肖像图;文献: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栏目中的引文。尝试命题4下图为孔子教育学生的想像图,作为大教育家,孔子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最大的是(A.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解析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最佳答案。四个备选项都是孔子的贡献,但“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当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子弟,影响最深远。答案A考能特训因果型选择题就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阐释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主要是由于”、“决定性因素”、“主要理由”、“主要依据”、“政治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导火线”、“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等,或出现“为了”、“主要是为了”、“意图”、“动机”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例1】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征求国学大师、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季羡林的意见时,季羡林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这是因为()A.B.孔子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C.D.孔子创立的思想是当今社会最进步的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