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边四中南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命题人:王林飞审题人:第一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A.春秋战国B.夏商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田园生活自然祥和3、《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农家的男耕女织一般可以满足日常需要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等商贩上门D.农民的要求极低4、“交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④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⑤“重农抑商”转变为“重商抑农”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D.保护深林、渔业资源7.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自于官僚、地主、商人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8、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l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9、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下列哪些势力的压迫①外国资本主义②本国封建势力③官僚资本主义④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④10、它才能健康发展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受到三座大山的重压,其“三座大山”不包括A.封建主义B.官僚资本主义C.外国资本主义D.小农经济1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12.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综合实力大幅上升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15.对下面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人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领带再到着中山装B.男子服饰的改变受西式服饰的影响C.女性穿着经过改良后的合身得体的旗袍D.洋装取代了传统服饰16.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请…………勿…………答…………题…………。。。。。。。。。。。。。。。217.右图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19.17世纪荷兰凭借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原因是()①利用大西洋航运中心的地理条件,经营与殖民地的转运贸易②荷兰的造船业发达③荷兰的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其重要港口、经济中心、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④在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0.美国独立的当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主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认为自由竞争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而追求个人利益则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巨大动力,通过自由竞争可以达到个人福利和社会幸福的和谐。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是()A.瓦特(JamesWatt)B.亚当·斯密(AdamSmith)C.欧文(RobertOwen)D.法拉第(MichaelFaraday)21.“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C.日本——英国D.英国——美国2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20世纪20年代各国的稳定发展B、生产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D、资产阶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23.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作用的是()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其损失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对银行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进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4、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B、遏制了法西制势力,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5.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规定职工代表有权参与企业多方面的事务,上述材料说明A、德国经济模式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B、德国国家垄断趋势加强C、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D、德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26.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7.1、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28.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八一九”29.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大楼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C.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D.以实力为基础的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30.6.二战后一些国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区域化集团,主要是因()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3第二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问答题:31.阅读材料:(22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年2534亿元+317.3%558.7亿元+24.4%1967年24104.5亿元-10%419.4亿元-24%1968年2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请回答:(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8分)(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6分)(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4分)32.阅读材料(18分)材料一近代中国著名报刊《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出26期。材料二这是一个用手奔跑而不是用腿脚奔跑的时代。“数字时代”也就是“手指时代”。我们成天用手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浪迹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逐渐远离真实的泥土路。电脑一方面使我们获得了青春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以巧妙的方式远离大地和尘土,让我们毫无痛感地截去了下肢或者下肢瘫痪。——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材料三仅鼠标点点,浏览、搜索、查询、记录、下单、购物、聊天、谈判、交易、娱乐、报关、报税等轻松实现。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大量感官的信息,如身临其境。用户可以和厂商随时互动交流获得反馈信息。Internet节省了报刊的印刷和电台、电视台昂贵的制作费用,个人都可以承受。(1)结合材料一和必修一所学知识说说报纸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材料二中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什么?(4分)(3)从材料三中归纳网络有哪些优势?根据材料和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利用网络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