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历代文化第三章专题文化第一章总论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三教九流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二章历代文化第一节远古文化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第三节春秋战国文化第四节秦汉文化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第六节隋唐文化第七节五代两宋文化第八节辽西夏金元文化第九节明清文化第三章专题文化第一节哲学文化第二节伦理文化第三节史学文化第四节语言与典籍文化第五节宗教文化第六节科技文化第七节教育文化第八节法律文化第九节官制文化第十节军事文化第一次课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历代文化第一节远古文化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第一次课复习题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2、简述三教九流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4、简述宗法制度5、简述周礼一、中国传统文化含义(1)中国的含义(见后页)(2)传统的含义(3)文化的含义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观念四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至清晚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什么是中?《尧曰第二十》中记载尧禅位给舜时: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尚书》中舜让位給禹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中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天命之谓性”是对中的注解。《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程子解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三教九流1、三教:儒释道。2、九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名家以公孙龙和惠施为主要代表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阴阳五行学说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阳气在天,阴气在地,由天地阴阳配合生出五行,再生出万物。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比相生,间相胜。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五行学说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附表一张。五时五五五五五五五五六五形情五变音间味色化气方季行脏腑官体志声动角平旦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征日中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宫日西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哕商日入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咳羽夜半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纵横家战国时期运用纵横两种外交政策之政客,以鬼谷子、苏秦、张仪为代表,其言论集编于《战国策》。苏秦合纵,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说服六国中的国家服从秦,攻其它国家。杂家战国末期——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兼儒墨,合名法”。代表作《吕氏春秋》吕不韦与其门下客所撰;《淮南子》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农家许行主张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主张无为而治;齐物价,物价以数量相准,不问精粗;国中无伪,童叟无欺。陈仲主张自食其力。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1、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2、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教人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践履,孔子说:“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重和谐、整体、直觉、实用和包括天地之和与人际之和。和谐导致整体看问题,例如中医。重视直觉,不重视理论推演。数学、医学、农学、兵学实用科学相当发达。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1、大陆连绵型文化:文化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划分,包括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2、农业文化:从产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文化可分为农业文化、工商业文化和游牧文化。3、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文化: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规定,最高统治者是天子,天子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则封诸侯,其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卿、大夫……士以后,别子成为平民,丧失贵族身份。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庙祭祀制嫡长所在即是宗庙所在,周王在自己的都城设立姬姓主干的宗庙,即王庙,诸侯只能在自己领地里设立低一层次的宗庙,依次而降,平民没有资格设庙。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第二章历代文化第一节远古文化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第三节春秋战国文化第四节秦汉文化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文化第六节隋唐文化第七节五代两宋文化第八节辽西夏金元文化第九节明清文化第一节远古文化远古时期是指发明和使用文字以前的时期。主要包括: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猿人—蓝田人—马坝人—大荔人—山顶洞人。一、旧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三、铜石并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分为早(180-20万年前)、中(20-5万年前)、晚(5-1万年前)三个阶段。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项伟大成就,旧石器晚期,发明了远射程弓箭、骨针。二、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属于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包括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杭州湾地区的河姆渡文化和内蒙古、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三、铜石并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我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出现了红铜器具,为青铜器时代的到来打下基础。此外,象牙筒、玉器的出现使中国文化逐渐步入文明之门。国家形成前夕的三大集团在国家形成前夕,黄河与长江地区主要分布着三大集团:华夏集团(河洛文化区),黄河中游东夷集团(海岱文化区),黄河下游和江淮流域苗蛮集团(江汉文化区),江汉流域及江南1、华夏集团主要包括炎帝(神农)和黄帝两个部族。炎帝的功绩:用耒耜农耕、培养出粟,开创了农业;用麻织出布匹,教百姓制作衣服;发明陶器、日中为市、尝百草发明医药、作五弦琴创《下谋》、《傩nuoˊ舞》等。黄帝部落的发明从衣冠、文字到社会制度,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黄帝和他的臣子们的发明创造有:宫室、舟车、衣服、冠冕、律吕、甲子、算数、调历、音乐、养蚕治丝、天干地支、冶炼铜铸铜鼎等。炎黄子孙《史记》记载,黄帝正妃是嫘祖。嫘祖生二子,玄嚣和昌意。玄嚣→虫乔极→帝喾→弃(周始祖)契(商始祖)放勋(尧)帝挚(商始祖)。昌意→颛顼→穷蝉(五代孙是舜)、鲧(生禹)称(生老童,楚祖先)。华夏民族华、夏是族名。黄帝发展生产,①在阪泉大战(今河北涿鹿东南)中打败了炎帝;②在涿鹿决战,打败了蚩尤。③颛顼与共工(炎帝后裔)在涿鹿之阿(今太行山东侧)打仗,攻占了共工氏的九个氏族。最后,共工氏与有熊氏结成联盟,将颛顼打败。经过三次大规模的部落战争,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许多氏族部落互相融合为华夏族,黄帝部落是华夏族的主要成分。2、东夷集团是东方九黎诸部落的居住地,首领太昊(伏羲)教人们结绳为网,用于狩猎和捕鱼;驯化动物;造一种符号以代替故去的结绳记事,符号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卦;制定婚嫁制度,结束了原始群婚状态;制作了琴瑟等乐器;创造了中医的九针。后来发展起来的是少昊,并出现了蚩尤,发明铜器,以金为兵。3、苗蛮集团首领伏羲氏、女娲氏,活动于江南广大区域。三皇:伏羲,神农,燧人。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节夏商西周文化一、夏文化二、商文化三、西周文化一、夏文化大约公元前21世纪,舜把帝位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禹之子启废除了禅让制,实行了世袭制,建立夏朝。自禹至桀,共17君,历时471年。连云港启的祭台夏代治国方略重在仁义,重视按照四时发展生产。夏朝建立了刑法(禹刑)、监狱(夏台)、军队、城郭和“六卿”的职官制度。夏代的统治层分为王族、宗教贵族和军事贵族。夏代文化重视鬼,制作各种礼器,青铜器的冶炼、制作工艺被赋予神秘色彩。夏代青铜器二、商文化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灭夏,成为较发达的奴隶制国家。《荀子》说:“刑名从商”,《吕氏春秋》说商有“刑三百”。商代重“神”,他们信仰上帝神、祖先神、自然神,以上帝神为主。殷人用卜筮来决定自己的行止。商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并拥有自己完善的甲骨文。商代青铜器三、西周文化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伐纣,建立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平王迁都洛邑武王伐纣前770-前476,春秋前475-前221,战国周代印玺周礼广义的周礼是指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狭义的周礼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周礼的基本精神在于“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吉礼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嘉礼是和合天人之际、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如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指天子与诸侯国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交际之礼,也有民间相见礼。军礼是军队操演、征伐之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