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边缘化或酝酿取消单位招聘不问“出身”毕业生“干部身份”边缘化一毕业工作就能当干部,吃皇粮、享受好待遇、优先有晋升机会……这在十几年二十年前,曾是人们拼命想考进大学的理由之一。其实很多大学毕业生们不知道:即便是现在,拿到大学本科文凭和毕业报到证,同样意味着能获得干部身份,只不过,这个身份不仅不再像从前那样能带来就业、待遇和晋升方面的实惠,甚至还成为阻碍毕业生自主就业的“绊脚石”。在今年10月底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就提出,“干部身份制度”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造成了就业不平等,与市场化就业体制不相适应,建议予以取消。有人说,这一建议如果实施,意味着大学生“天之骄子”时代真正的结束,大学教育也应尽快走下精英教育的“神坛”,尽快转变为通识教育。两代大学生,命运各不同———20多年前,烟厂女工通过高考变文职干部刚工作工资高过老同志1977年10月,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在青岛卷烟厂里,年仅18岁的小姑娘聂岩兴奋得一宿没有睡着觉,因为她知道,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时刻来了。第二年夏天,聂岩如愿被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而当年整个青岛市考入大学的艺术生不足10人。消息传开后,聂岩一下子成了周围邻居羡慕和敬佩的对象,“成了吃皇粮的人了”,“一下成了国家干部了”,当时的聂岩激动得哭了一场。因为是本科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刚参加工作的聂岩不仅户口、档案转移等事情没操一点心,而且一毕业就拥有了“干部身份”,级别比多数同事高出不少。“当时都是按级别拿工资,我是干部,很多四五十岁的老同志工资都比我低。”聂岩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能拿到54.5元,而大部分同事都是40元左右,当时整个文化馆只有3个人比她拿得多,其中一位就是馆长。“头一次拿到这么多钱都不知道怎么花了,第一个月的时候一下买了三件毛衣。”谈到这些,聂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仅待遇好,领导们对聂岩本人也很器重,派给她的工作任务也很多很重要:招收学生、培训演员、上台主持、表演、指挥、组织文化活动……“刚工作的时候,文化馆要招收40名学生,让我来负责教学,家长们一听有了正规本科大学生当老师,报名非常积极,贴出招生启事的第一天学生就报满了。”而这也让聂岩迅速成长起来,她不仅成为全区小有名气的艺术工作者,将辖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自己也接二连三获得一些学术成果。凭借自身努力,聂岩终于从一名卷烟厂女工转变成为文艺工作者,如今更是成为享有“正高”职称的艺术总监,是名副其实的单位骨干。如今,大学生干部身份“名存实亡”找工作不易,更别提当干部据了解,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公民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身份问题已不再被人反复提及,大学生的干部身份更是已名存实亡。因此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同样可以拥有干部身份,但与聂岩相比,从岛城某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小高遭遇却大不一样。去年上半年,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小高就已开始为了自己的工作四处奔波:考公务员,报名当选调生,挤招聘会……凡是能找到好的归宿的途径小高都尝试过了,但无论哪种情况,用人单位都没有因为大学本科毕业,因为可以拥有被默认的“干部身份”而高看他一眼,用小高的话形容就是“大学生满大街都是,都不稀罕了。”有时碰到一些好的岗位,竞争者中甚至还有外来打工者,但对于这些小高都不介意,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行。就在参加了十几场招聘会之后,小高最终在岛城一家做房产中介的企业网站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因为工资待遇太差,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档案、户口等也落回了原籍。“工作还是不满意,现在等着验兵参军,去部队锻炼几年,争取在部队发展吧。”当被问到干部身份对就业是否有帮助时,小高笑了笑告诉记者,“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处,只是临近毕业的时候听辅导员讲过,好像是大学毕业生都有资格获得,但必须得在派遣期内找到工作,像我这样档案关系被打回了原籍的,好像就没有干部身份了。”尽管听别人说自己的干部身份可能没有了,但小高并不在意,“现在已不是凭文凭、凭身份吃饭的年代了”。■调查干部身份越来越边缘化采访中,记者就“如何获得干部身份”等问题,先后采访了12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8名在校大学生,发现仅有两人能说上几句。干部身份的日益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单位招聘大都不问“出身”“现在大学生到处都是,干部身份好像没有那么大的用处了。”家住市北区的赵先德有个上高二的女儿,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上学的时候,父母总拿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当干部来教育他,但现在他从来没有向女儿说过干部身份的事情,“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干部身份,只是觉得现在提它有些不适合了”。青岛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王洪运也表示,干部身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大学毕业生都有资格获得干部身份,不过,“大部分单位尤其是企业如今都在弱化这一概念,很少有人再提了”。据一位从事了多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业内人士介绍,其实早在2001年,国家就取消了“吸收录用干部”的相关政策。在此之前,“干部身份”是大中专统招学生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的资格。但从2002年起,全面推行聘用制,用人单位实行按职位招考后,大学生的“干部身份”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妨碍调档和异地就业干部身份,有时还会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目前档案的调转和落户材料审核,尤其是异地调转工作,如果有干部身份,则比较容易调动,否则就很难了。准备去北方某城市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张树海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按规定,本科毕业生必须在派遣期内将档案和关系转到合适的接收单位满一年后,办理转正定级手续,才能拥有干部身份。毕业后,小张将户口和档案挂靠在一家人事代理公司里,没有按期办理转正定级,干部身份也就到期消失了。要与小张签约的单位可以为小刘办理落户,但因小张已超出派遣期,需要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办理,但办理时却因小张没有干部身份而导致跨区域调拨出现困难,不能走人才引进的路子,导致落户非常困难。“各个城市的要求和标准不一样,落户要卡什么条件也不尽相同。如果有干部身份,异地调动就属于人才流动,可以通过办理人才引进等进行落户、办手续。而如果没有干部身份,则属于劳动部门管理,再想到异地落户就非常困难了。这也阻碍了没有干部身份的毕业生进行异地就业。”一位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影响部分学生择业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毕业生由于害怕一些私营企业没有转正定级的资格,或者不按规定来办理转正定级,怕丢了干部身份,而不愿到这类企业工作,这也无形中缩小了毕业生的求职范围,阻碍了就业。“如今,一般很少有人讲干部身份,像一些私营企业有时可能也会忽略这些东西,不会主动给毕业生办理。而国企和事业单位对这个很熟悉,他们会在毕业生派遣期满一年的时候主动给他们办理,即使有的单位办理不了,它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办理。”一位从事多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中,职称的评定还是与干部身份有一定的关系。“干部身份”酝酿取消鉴于目前实行的干部身份制度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加之逐渐被边缘化,人保部也正筹划取消干部身份制度。在今年10月底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就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毕业生派遣、报到证等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干部身份制度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他分析说,—方面干部身份制度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现在有许多私营企业因无法解决户口、档案等问题而使许多毕业生“避而远之”;另—方面,也造成了就业的不平等,与现在市场化就业体制不相适应。随着就业体制的市场化,就业渠道的多元化,“我们现行的毕业生三方协议、派遣、报到证等与现行的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存在不协调情况。”尹建堃表示,报到证原本附加的许多职能完全可以被取代。对此,人保部已与相关部门协调,并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建议取消毕业生派遣、报到证等。■提醒暂且别不拿自己当“干部”“在现行的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报到证、干部身份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渐被淡化,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对于干部身份制度,青岛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刘清亮也表示,这与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就业体制已经不相适应。“原来制定干部身份制度,就是为了便于人才的管理,但现在企业实行聘任制,也不再讲‘干部身份’了,所以现在也很少有人提及了。”刘清亮说。不过,这种“不相适应”、“很少有人提及”并非真正意味着干部身份真的“可有可无”。毕业生就业后,学生档案就会变成人事档案而转到工作单位,如果该单位无资格保存档案,又没有找到有人事接收能力的人才服务中心保管,将导致干部身份无法获得。比如,市北区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陈玉刚就表示,在当前社会中,干部身份这一概念虽已日益淡化,但在某些方面,如毕业生办理落户、工作调动等手续时,还是需要干部身份的。“这是现实问题,在原有制度还没有被取消的情况下,毕业生还是要注意保留自己的干部身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陈玉刚建议,对大学生而言,思想上不必再纠结于“干部身份”;但是,毕业工作满一年后,毕业生们千万别忘了办理转正定级手续,这样才能得到全国各地人事人才机构的互认,这不仅是考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核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办理异地调动手续的必备条件。本版文/记者高亮图/本报记者王滨来源:半岛网2010年11月16日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