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2节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并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从熟悉的事例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功的公式及其相关运算。教学难点:正负功的含义及合外力做工的计算。教学方法教授法、推理归纳、迁移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景导入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2、高举的重锤,落下能把木桩打入地里;3、风吹帆船航行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所熟知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对问题进行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新课教1、组织学生复习回顾功的概念,明确做工的定义及其两个必要因素。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回忆、表达: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通过回顾做2学一、功的概念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就是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各力是否做了功。情境1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情境2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在这两个过程中托力和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工并说明原因。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情境3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位移S,求力F做的功。情境4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移动位移s力F对物体做功是多少?教师提示:力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可以把力F沿作用效果分解为和2F归纳总结cosFlW提出新的问题,情境4若水平地面是光滑的或粗糙的,各力做功分别是多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学生分组讨论,有代表总结回答:1、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在托力和重力方向上有位移故二力做功;2、水平位移时,物体在二力上没有位移补做功。在初中物理基础上FlW探究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简单的课堂演示,让学生现场分析做功的情况,加深做功要素的理解,重点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关键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层次递进,设计台阶,引导学生探究物理问题,激发学的学习兴趣SFSF1F3二、功的正负少?若物体匀速或加速运动,力F做功又是多少?对公式的理解及归纳:1、公式中F应为恒力。2、做功与运动形式无关。3、计算功时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4、做功是过程量、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5、公式中的单位:F--牛(N)l--米(m)W--焦(J)组织学生cosFlW中W随α的变化,cosα的取值,W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所讨论的问题,并画出各种情况下做功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总结:1当2时,cosα=0,w=0,即力F和位移垂直时,力F不做功;2、当2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3、当2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对正功和负功的进一步认识学生辩论学生发言,力对物体做正功则此力是动力,对物体做负功则此力是阻力。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时物理学习常用的手段,同时又把一个新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正功、负功又有色很难吗意义。4三、求合力做功1、正功和负功是对同一物理过程从不同侧面的描述。作用力做正功,那么,反作用力就做负功。2、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1)功的“正”和“负”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数值上的正负。(2)“正功”表示帮助物体运动,“负功”表示阻碍物体运动通过下面的实例加以证明。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两个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力分别为6N和8N的恒力,从静止开始运动5m,求每个做的功和合力做的总功。练习与反馈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1、“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正功大于负功”这两种说法正确吗?2、2、F=10N,S=2m.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5、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练习与反馈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通过练习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5滑动力摩擦力F2=4.2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板书设计1、定义2、因素一、功的概念3、公式4、单位1、cosα=0,力F不做功功二、功的正负2、cosα0,力F做负功3、cosα0,力F做正功三求合力做功1、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功2、先求分力做功,再求这些功的代数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