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为扎实做好今年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名镇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以“十有五星”为标准,以盘活资源、市场运作、资金整合为手段,以整村推进、多村合并、城镇吸纳为重点,以“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为路径,按照集中抓发展、突出抓民生、重点抓“三化”、全面抓提高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中心村镇规划布局,整体新建中心村200个,旧村改造500个;多村合并140个、撤并自然屯461个;城镇吸纳农民30万人。建设五星级村50个、四星级村200个,力争三星级以上村发展到3000个,全省三分之一的村达到新2农村建设基本标准,使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面貌发生更大改观。二、遵循原则(一)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分类推进。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方向,遵循“向城市靠拢、向小城镇靠拢、向中心村靠拢”的推进路径,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齐头并进。(二)坚持全面发展,强化典型引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十有五星”建设内容和标准,促进农村合理布局、全面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机制新、标准高、模式好、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四星、五星典型村,示范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三)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农村特色。结合本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和区位实际建设新农村,坚持多样化发展,既有楼房别墅,也有砖瓦房、农家院,既追求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健全服务,更注重农村的生态特点和民俗风情,防止盲目模仿照搬、千村一面。(四)坚持多元投入,强化市场机制。在政府投入、农民出工、社会捐助、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强化资源置换和村企共建等市场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3(五)坚持先建后评,强化奖投激励。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星级村评定工作,达到奖投条件的,给予资金奖励,调动基层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老少边穷地区给予适当照顾。三、重点工作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基础和关键,积极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四大”、“八化”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力争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以上,总产达到1200亿斤。全省新组建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200个,总数发展到758个;抓好3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560万亩,总面积达到5277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总面积达到2605万亩;新增五大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1200万亩,总面积达到1.7亿亩,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62.5%以上;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800个以上,总数发展到2.4万个,覆盖30%农户。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9000万亩,新增144万亩,水稻5300万亩,新增129万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高效农业,全省蔬菜面积稳定在6504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发展到1500万亩,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2万亩,总面积达到67万亩。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以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为重点,新建现代化奶牛养殖场380个、生猪养殖场1200个,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8万吨、119万吨和86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5%、4.4%和10.9%。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乡镇公路通畅率100%、农村信息服务比较健全等优势,培育壮大农村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餐饮、旅店等服务业,繁荣发展农村经济。三是扎实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按照吉炳轩书记提出的“五高”要求和王宪魁省长提出的多上、快上龙头大项目的部署,继续实施“上大项目、强大企业、建大园区、做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1亿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350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6.8%和8%。(二)突出抓好农民增收。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不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努力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作物生产,组织农民发展柳编、麻编、草编等各类家庭手工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旅游等5专业村发展到2160个,比上年增加210个。二是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强化农民转移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和13%。三是不断增加农民土地性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完善20个县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流转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农民流转土地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四是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住房建设,让更多的农民不花钱或少花钱住上宜居新房,增加财产性收入。力争通过泥草房改造、整村新建以及农民进入城镇购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50亿元以上。五是不断增加农民现金性收入。搞好市场对接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使农民在流通环节实现更大增收。力争开通马铃薯南销专列20列,比上年增加2倍以上;蔬菜外销量达到1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超对接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个,比上年增加167个。力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三)突出抓好基础建设。按照省委吉炳轩书记关于“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村内道路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资金,完成4000公里农6村公路建设,硬化铺装村内道路2000公里、边沟3500公里。二是加快饮水安全建设。积极推广“一井带多屯,多村联大网,跨乡发展”的供水模式,探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模式,解决150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活动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和公益设施建设,建设村活动室518个、文化休闲广场608个,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示范社区100个,打造一批文化特色突显、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文明社区。(四)突出抓好农房改造。抓住农村住房这一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推进力度,今年至少完成22万户的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整体新建200个村,力争使30.6万户农民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推进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农村特色。深入开展送规划、送图册、送技术、送培训活动,坚持“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各俱特色、成本低廉”的理念,统筹建设农村住宅,切实改变一些地方相互仿造、千村一面的现象。二是强化功能配套。在农村住房建设上,注重配套功能,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居住舒适度。农村新建住房要有室内上下水、厕所和洗浴,倡导旧房改造室内下水,真正让农民住上舒心房。三是应用新型材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省材、环保、节能、保暖、抗震性能,降低7建设成本。农村新建住房一律要达到节能省地的新型住房要求,防止低水平建设。(五)突出抓好环境整治。通过规划、示范、治理,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在春种前和秋收后重点开展两次集中行动,全面彻底地进行环境整治,做到道路净、庭院净、村庄净。大力发展小区养殖,净化村内环境。全省60%的村要成立保洁队伍,配备设施设备,建立保洁制度,实现环境管护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加快推广新型能源。积极推广应用农村新型清洁能源,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做饭取暖烧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55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万台、太阳能路灯2000盏,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新增农村清洁能源用户2万户。三是深入开展绿化美化。按照“林木覆盖、乔灌点缀、栽花种草、拆墙植绿”的要求,三星以上村每条街道两侧都要进行绿化美化,今年高标准绿化村屯500个,累计完成20000个村屯的绿化任务。制定奖励政策,规范临街栅栏、院间栅栏,鼓励栽植绿篱,清理残垣断壁、私搭乱建和院内堆积物。对旧房进行粉刷修饰,保持清新面貌。努力做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8(六)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在落实“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校供暖给予补贴。落实助学资金,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选派1500名师范生到农村支教,解决农村优质师资配备不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招录“村村大学生”1200名,达到村村有1名大学生。二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新建和改扩建5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5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12年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将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230元提升至29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全省905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申报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的行政村乡村医生全部进行培训。三是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物价联动机制,根据财力适当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24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建设村农家书屋1932个。培育更多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创作群体,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七)突出抓好民主文明。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9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加强新一届村班子培训及考核奖惩,形成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保障和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好村党组织、村委会的凝聚和带动作用。二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规范率要达到100%。新农村建设各类规划制定、项目实施和建后管理都要经过村民民主讨论,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依托各项载体,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宣讲和科普宣传,引导农民革除生活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农村新风。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八)突出抓好垦地共建。按照省委要求,深入研究和创新推进措施,加大共建力度。一是扎实推进“三代”。采取单项合作、阶段合作或全程合作等方式,推进代耕、代种、代收,农垦为地方“三代”面积要发展到5000万亩以上。二是深化产业共10建。双方共育基地、共建龙头、共创品牌,联手推进产业共建。发挥垦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力争拉动地方种植基地4500万亩。三是延伸合作领域。积极推进合作共建由单一农业领域向其它领域延伸,由基础设施建设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延伸。力争垦区与地方共建公路200公里,城镇排水工程100处,累计共建学校150所、医院150所。四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垦地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搞好协调配合,共同研究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北部和东部分片召开共建工作现场会,推进垦地共建深入开展。四、主要推进措施(一)加强组织推进。把握有利形势,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是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