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教育学绪论教育与教育学1、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2、广义教育p1: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3、狭义教育p1: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4、学校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5、学校教育活动基本要素p2: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6、教育学p2: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7、教育学的萌芽阶段p3:(1)孔子p3—51)贡献:一是他晚年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二是他开创了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2)主要教育思想:A.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B.教育对象:“有教无类”C.教育目的:教育学2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D.教育内容:四教:文、行、忠、信E.教育原则与方法: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朱熹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b)启发诱导的原则c)学思结合的方法d)谦虚笃实的方法F.道德修养:a)立志有恒b)自省自克c)身体力行d)改过迁善(2)孟子p6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继承孔子)、动心忍性(3)《学记》的教育思想p7《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善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学记》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预时孙摩、课内外结合、长善救失、启发诱导的原则。(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p8: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p8:《理想国》(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p9:1)实施体、德、智三育2)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即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教育。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为欧洲后世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7)昆体良p10: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要的教育专著。教育学38、教育学的创立阶段p10:(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泛智教育。)(2)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科学教育学之父。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教学方法:提出教学的阶段论,即教学可以按照明了(清楚明确的感知新教材)、联想(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概念)、系统(新旧概念结合)、方法(练习)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四段教学法”。后来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则(3)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定教育的目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提出教学的五步骤:1)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2)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3)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4)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学45)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提出儿童中心论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传统教育学派)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现代教育学派)(4)洛克(英国):绅士教育思想,白板说。(5)卢梭(法国):培养自然人。培养自然人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从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培养自然人: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9、教育学分化阶段p14: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杨贤江: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用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2)克鲁普斯卡娅(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3)凯洛夫(苏联)《教育学》,构建了新的教育学理论体系。重视智商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现代教育理论:3)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学5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的起源说p20:(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3)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认为,教育的起源只能在人类社会中探索。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无法通过遗传来传递,为了社会发展,由年长一代将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教育的发展p22:(1)原始教育形态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2)古代学校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教育学6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在夏朝,出现了“庠”“序”“校”等早期学校;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称为“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出现。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垄断,教育目的是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大小奴隶主。“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封建社会教育建立完善的选士、科举制度。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儒学,四书五经。3)古代学校教育特征A.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有等级性。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治性,刻板性,象征性。E.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3)现代学校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2)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特征表现在:A.工业化(主要特点)B.民主化C.制度化D.专门化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科学性教育学7C.教育的世俗性D.教育的国际性E.教育的终身性F.教育的革命性教育学8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p38:(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p40:(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1)通过国家政权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2)统治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3)统治阶级还通过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p42:(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p44:(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46:(1)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学9(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国,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p48:(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3、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p49:(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看,可辨析)p55教育学10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p58: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人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2、人的生理发展p58: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3、人的心理发展p58: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4、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p58:(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启示):教育工作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2)人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启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1)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2)要求(启示):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关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人发展的互补性要求(启示):首先,教育者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有障碍、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人的优势,长善救失,激发其信心和积极性。(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学111)表现:首先,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其次,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也不尽相同。最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也不同。(注:比较不平衡性与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同一人不同阶段关键期;启示:关键期。个别差异性:不同人的同一阶段;启示:因材施教。)2)要求(启示)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p62:(1)内法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看下)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p62:遗传、环境(包括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63: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第二,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8、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p63: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第二,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避免陷入“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9、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p64:(具体可看书,并未划)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10、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68: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11、学校教育在人类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p68(重点):教育学12(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力3)提升人的价值4)健全人的个性1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