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姓名:陈晓暾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宋宇20080527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作者:陈晓暾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权家敏.强永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角度-中国外资2010,(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中,支持投资对出口创造效应的结论相对较多,对于进口的作用分歧较大.本文采用2004-2007年样本期间,我国分别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对外投资时于进出口都有正的影响,但是对于进口影响的系数不显著.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2.学位论文高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2007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六大上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走出去”战略和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确立后,如何设计实施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措施,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如何适应我国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要求,构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规范的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激励政策体系。围绕这一目的,本文分四个部分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对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税理论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了政府在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及政策工具组成;其次,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作为政府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工具之一的财税激励政策的作用机理。并对具体的财税激励政策工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价。第二部分主要对世界各国实行的鼓励本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作一介绍。首先,分国家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实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激励政策。其次,对这些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的政策手段,以供我国借鉴。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税激励政策。第一章节探讨了鼓励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决定了写作这篇文章是否有价值。首先,鼓励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指出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但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论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看,都存在着不足。这使得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必要。其次,研究了我国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有没有可能的问题,阐述了我国企业在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国家财力的逐年增长也为政府扶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第二章节对我国政府宏观政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出在其他相关管理相配套下,财税激励政策作为政府宏观政策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对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有积极的作用;第三章节介绍了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财税政策,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的地方。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探讨了如何对我国现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政策进行完善,全面构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激励政策体系。首先,从总体上明确了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激励政策的原则和思路。其次,从双边税收政策、国内财税政策等方面设计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措施,并注重其中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导向作用。最后,简要介绍了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其他相关配套措施。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个人的体会,主要概括如下:1.在借鉴相关前人对外直接投资财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对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做了进一步详尽的分析。并对具体的财税工具进行了探讨评价;2.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财税激励政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作用。理论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展开;实证研究从政府宏观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入手,回归分析得出政府在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有正向重要的作用,进而推导出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政策的主要部分,在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套下,对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3.在借鉴他国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税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财税激励政策的原则和思路。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财税政策。3.期刊论文陈楠.ChenNan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探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必然选择.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还存在不少劣势,如技术落后、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等,而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克服这些劣势的理想选择.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选择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群内龙头企业,完善政策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式对外直接投资.4.学位论文钱晓婧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2007日本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以奇迹般的速度成长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战后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过70年代的恢复,80年代的飞跃发展后达到了高峰,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达到过世界第一的规模。可以说,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对外之直接投资形式,即:输出比较劣势产业→扩大比较优势幅度,增加贸易量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上升,福利上升并加速技术创新的扩散→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张。这一模式极具鲜明的日本特色,对于其他后发国家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全球排名由上半年的第十七位上升到第十三位。但是由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目前的对外投资规模仍然较小,还属于初级阶段,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仍需不断的吸取成功案例的经验。鉴于80年代的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与现在的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济均处于腾飞时期,每年的GDP增长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独领风骚;本币面临着严重的升值压力,本币逐步的升值导致了房市涨股市牛的局面,经济的进一步热化也推动了许多企业的对外投资热潮,对外投资规模也在日趋扩大;而且两国虽然经济体制不同,但是在他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时刻都可以看到有一只“有形的手”在干预着经济活动。所以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战略,通过揭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指出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不足,并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经验角度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思路。本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共五章构成,各章具体按如下思路展开: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并解释了本文的基本写作框架,最后综述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文献。本文的文献综述主要分别从适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和适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出发。首先就适合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做一个综述。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相关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微观理论(产业结构)和宏观理论(资本成本)。从微观层面上介绍的理论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宏观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有Chang、Park等人通过投资流向研究得出研发支出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Caves、Kawai等人得出的关税、配额和其他的进口替代政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以及Goldberg、Benassy-Ouere、YuqingXING等人研究的汇率变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Tamim研究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贸易结构的变化等。其次,就适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相关文献做一个综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理论的创新和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的发展。最早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学者有威尔斯(Wells,1977),其著作《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及《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认为,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可能存在着对外投资的某种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低生产成本。英国经济学家拉奥(Lall,1983)在《新跨国公司一一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从技术变动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行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的坎特韦尔(J.A.Cantwell)和托兰锡诺(P.E.Tollaention)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技术创新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论文中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第二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这一段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图表数据划分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日本在二战后,其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战后恢复期(1951-1970)、高速增长期(1971-1980)、急剧膨胀期(1981-1990)、停滞调整期(1991-1999)、新衰退和恢复发展期(2000-至今)。其次,从经济快速增长、日元升值、贸易摩擦、政策以及高收益率等方面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的原因。第三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这一章通过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历程的分析,得出日本在不同时期,其区域、产业结构、以及进入方式的不同特点。日本在不同阶段,其对外投资的区域主要呈现出从早期集中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到鼎盛时期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到近几年对外直接投资逐渐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化的特点。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以非制造业为主展开的。从其产业结构来看,大致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行业向高职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行业进行调整。日本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国内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正是因为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其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得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所生产的产品能与欧美等大国相抗衡,最后进一步使对外直接投资得到扩张。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不仅有绿地投资,也有国际并购、独资、合资、合作、非股权的技术转让、委托加工等。第四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分析。这一章首先探讨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从1986—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存在着相当大的资本流出缺口。这个巨大的缺口,意味着我国国内的投资市场被外商占领,由于许多外商又同时享受着各种超国民优惠待遇,使得中国本土企业发展面临严重考验;且在跨国公司控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产业通常均被限制在产业链的低附加值一端,使得本国的产业结构很难得到升级。且从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了适度规模,而在这些外汇储备资产中又以美元为主,随着RMB的不断升值,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也在不断的缩水。此外,从我国在外国的投资来看,主要是以购买美国低利率的美国国债为主,但是外商在对中国进行投资的角度看,其大都是在中国并购企业,获得的是高收益率的股权。因此“债权换股权”的结果,致使我们蒙受了不小的收益损失。因此在当务之急,我们也要大力鼓励中国的企业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样“走出去”,在外国直接投资获得更好的收益。其次,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做了一个简单回顾。从1979年至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虽然从纵向比较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横向上看,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论是从流量上还是从存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即便与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还属于不成熟的对外投资阶段。在接下来的小节中,主要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大、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的特点。但是对外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