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干部调研文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调研报告根据政协地工委党组的安排,由政协地工委副主任吾斯曼•包尔汉带领委员处有关人员,于6月5日—7月2日,先后深入到地区畜牧局、于田县良种场、策勒县博斯坦乡、努尔乡,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重点围绕加快山区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等课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畜牧业发展现状在和田大力发展畜牧业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天然资源优势,表现为:一是广大农牧民有养殖畜牧业的习惯,同时,在发展养殖畜牧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饲养经验;二是素有和田三宝之称的“和田羊”、“和田大叶紫花苜蓿”、“策勒黑羊”久有盛名。“和田羊”是全疆独特的加工地毯最好原料;“和田大叶紫花苜蓿”蛋白质成份居全国之首,为23.7%,具有单产高、品质优良的优势,和田土地也是最适合大叶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地方之一;“策勒黑羊”的羊绒是制作维吾尔皮帽的最好原料,而且具有多胎的优势,3-4只/胎;三是由于特定的生产生活条件,驴成为农牧民交通、运输、生产工具重要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还没有其它工具可代替;四是各县(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所技术人员配备较为齐全,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乡畜牧、兽医、草原技术服务条件有了进一步加强;五是养殖大户、养殖村的异军突起。目前,全地区共有养殖大户4800多户,为畜牧业的大发展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发展畜牧业在农村经济的作用,加快推进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增收。近年来,各县市按照地委提出的“突出特色、体现绿色、形成规模、争创品牌”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狠抓结构调整,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不断增长。上半年预计,全地区牧畜存栏462.03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减少10.04万头、减幅2.2%;其中:牛存栏27.1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0.37万头、减幅1.53%,羊存栏395.19万只,比去年同期减少9万只、减幅2.53%,生猪存栏1.92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02.11%。牧畜出栏187.79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0.88万头(只)、增幅0.5%;其中:牛出栏6.4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5%,羊172.47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0.3%,猪出栏1.3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48.2%。家禽存栏216.3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7.05万只、增幅8.55%。家禽出栏138万只,比去年同期增加2%。产肉量达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0.3%;奶产量达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0.4%;蛋产量达0.4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8%。动物防疫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动物防疫责任制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全面落实。目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5.4%。畜禽良种繁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初步建立了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目前,全地区牛的良种率达62%,绵羊良种率达50%。牛品种改良收费下降了15元左右。畜群结构合理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持因地制宜,调优牧业结构,重点发展小畜,稳步发展大畜,加快发展家禽养殖,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畜牧业产业格局。二、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畜牧业发展显得滞后,逐渐成为全地区经济建设的薄弱环节。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一般都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国内畜牧业较发达地区也占到45%左右,自治区2006年只占27%,而我地区的更低,差距十分明显,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当前,我地区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升级的关键时期,有着多方面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市场看,畜产品需求旺盛,价格高位运行。去年以来的肉等主要畜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高位运行,特别是在和田表现尤为突出,羊肉40元/公斤,牛肉30元/公斤,据全疆之首,肉食品贵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肉食品自产不足,仅2008年上半年,外地调入畜禽达41.6万头(只),其中:大畜2万多头,小畜8万多头。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国家和自治区发展畜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地区各级党、政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不断提高,信心不断增强、在畜牧业效益不断提高的作用下,广大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新一轮的畜牧业发展热潮正在兴起。我地区畜牧业虽然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形势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畜牧业经济仍然处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况。长期以来,没有把畜牧业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基本建设投资少,生产条件变化不大,基本上靠天养畜。二是管理粗放,经营落后。畜群不分大小,混群放牧,自然交配,品种混杂严重,生产性能低。山区冬春草场超载放牧,严重退化。农牧结合差,农副产品利用率低,致使畜牧生产徘徊不前,发展缓慢。三是山区牧民生产方式粗放,收入来源单一,畜牧业牧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山区牧民收入与农区之间有拉大趋势。(二)牧区持续发展投入不足,生产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达不到“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水的利用率很低。如策勒县努尔乡由于缺乏水利设施,牲畜饮水需往返30公里,平均两天才能饮一次水。牧区水利建设等投入很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灌溉饲草料地、人工补灌天然草场和舍饲等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无法实现有效的生态置换,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草原生态更加恶化。(三)棚圈改造工作严重滞后,影响了畜牧业整体效益。虽然前几年大力推广暖棚改造,使棚圈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暖棚建设投入不足,加之农牧民贫困拿不出建设资金,致使棚圈改造工作发展不快,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整体效益发挥。辛辛苦苦一个夏天喂得不错的牲畜膘情,经过一个冬天,也就勉强存活,到了春天再从头育肥,致使育肥期很长,影响了畜牧业整体效益发挥。(四)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目前全地区草原平均超载率已达70%左右,而天然草场退化十分严重,退化面积达到了8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20%以上,加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大小畜混群放牧的方式,降低了天然草场的科学利用率。同时,动植物灾害及人为破坏天然草场的现象加剧了草场退化。如2007年策勒县努尔乡遭受旱獭及醉玛草灾害面积为达1万亩。另外,由于甘草、麻黄草价格看好,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戈壁草场上乱挖甘草、麻黄草的现象较为突出。如2007年于田县乱挖甘草、麻黄草面积达6.62万亩,无疑加剧了草畜不平衡的矛盾。(五)一方面饲草不足影响了畜牧业长足发展,一方面大面积的草场白白搁置的现象表现较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和田天然林和天然草场连接面积449万亩,这些天然草场由林业部门管辖,为保护生态,这些天然草场被白白搁置。(六)草原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监测体系缺失。依法监管、全面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的任务日渐紧迫,目前的草原管理体系难以适应管理工作形势和要求。全地区草原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由草原监理站、草原站和治蝗办3个部门构成,由于职能划分过细,机构设置分散,部分职能相互交叉,人员、物资分散,难以充分发挥草原监理部门的作用,尤其是县乡级草原监理所承担的工作量最大,任务最重,但也是目前监理队伍最薄弱的环节。草原面积大、人员少、执法条件艰苦、装备差、经费短缺是困扰草原行政执法工作的普遍问题。如策勒县努尔乡草场面积为190万亩,由980户牧民承包,草场管理人员仅1名,既要管理,又要收费,同时,肩负着草场执法任务,而草场管理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毛驴,根本管理不过来,像这样的草场管理员全地区共有68名。目前在草原管理方面由于对草原资源家底掌握不清、监测体系不健全,导致对草原生物灾害的反应相对滞后,给各级政府指导生产和科学决策带来很大困难。(七)饲草料不足与长草整喂,严重浪费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存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秸杆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人工草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全地区饲草资源显著下降。同时,在农区大量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在牧区大量干草长草整喂,大量秸秆得不到加工,饲草浪费严重。(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一是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各级品种改良服务机构液氮、冻精存储设备不足且老化,存储量有限,难以满足冷配工作的需要。二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完善。三是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待加强,部分地方良种已濒临绝种。(九)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尚需完善。一是村级防疫员利益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村级防疫员收入水平普遍较低,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还不是很高。二是活畜市场检疫监督较难。三是全面开展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困难较多。(十)畜牧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部分缺乏开办畜牧业贷款业务的积极性,现阶段广大农牧民发展畜牧业贷款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不仅额度有限,而且因资金多需拆借,利率普遍较高,期限较短,贷款的使用效果较差。(十一)我区畜牧业生产结构还不尽合理。畜牧业资源产出率还比较低,畜牧业法制建设、畜牧业科技服务、畜牧业机械化等工作还较为薄弱,特别是国有牧场体制和生产经营面临着诸多困难,都一定程度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建议1、把农区畜牧业放在与粮食、林果、设施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必须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切实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区畜牧业的比重,把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推向新阶段。2、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一是加快山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抓住国家支持新疆水利、交通、能源、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牧区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牧区广大农牧民同等享受“村村通、农网改造、农牧区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安全”等工程实施带来的公益性成果。特别是加大山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山区沼气工程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灌溉饲草料地、人工补灌天然草场的灌溉条件,改善山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舍饲等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将夏草场水池建设、配种站及牲畜消毒池等工程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合理配置。二是加快山区牧道建设,改善牲畜放牧条件。三是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畜牧养殖户。建议将国务院(2007)122号文件《关于发展母猪的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畜牧养殖户,在给母畜保险、补助上给予一定的补助。3、内涵挖潜,扩大外延,拓宽饲草来源渠道。一是对现有的夏草场进行围栏、禁牧、轮牧、休牧以及利用夏洪对草场进行灌溉等措施使其载畜量最大化。二是对沙漠边缘新开荒的土地、撂荒地实施林草间作,种植大叶紫花苜蓿。同时,建议当前打井工程适当向沙漠边缘新开荒的土地和撂荒地倾斜,解决新建草场缺水问题。三是在农区实施退棉还草,在牧区实施退农还草工程建设,增加草料,提高畜牧业发展规模。在保证牧民现有草场承包权的前提下,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山区牧业村农民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建设,将他们现有的农田实施退农还牧建设。四是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推行长草短喂、短草槽喂、青贮、黄贮、微贮等先进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饲草利用率,增加载畜量。五是在农区推广高产、长杆小麦品种,增加秸杆,增加草料。4、加快品种改良力度。一是打破传统的春夏产羔的习惯,通过科技手段改为冬春两季产羔,缩短牲畜育肥周期,提高效益。二是改良牲畜品种,大力发展多绒的博格达山羊,其年产绒量是一般山羊的10倍以上,为600克,效益可达180元。5、加快棚圈改造力度,建议畜牧部门在兴建棚圈上给予支持。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棚圈改造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由于牧区经济发展滞后,牧民自身投入有限,导致发展生产的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棚圈改造进程,请上级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6、建议地区协调林业部门,在不破坏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林和天然草场之间土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7、建议增加草原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特别是乡级草原监理所人员编制,增加投入,改善草原管理机构办公及交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