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复习要点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职业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素质教育的教育观(1)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素质教育基本要求①要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以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标志)。(3)在学校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①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②构建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③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④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师德素养非常关键⑤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能动性的基础上,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就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4)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教育现象以及对策探讨----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1、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重智育,轻德育-----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相当多的中小学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违背了教育规律,使中学生教育内部失衡,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分数上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没有的到全面的开发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现在中学教育为了单纯追求高分效应和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学生的休息时间不充足,学习压力大,学习生活枯燥,这也是不少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2、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①转变教育观念---从面向升学转向适应社会需求;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全体学生;从无视人的发展规律转向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办好教育是学校的任务转向办好教育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勤奋、扎实、严谨、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③改革考试制度----改变只看分数的惯用做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多元发展,把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概括,基本构成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指对人的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他们形成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新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等(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智育----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基本任务有: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的教育活动。基本任务有: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运动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部分都不可能孤立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作用(2)理解“以人为本”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就意味着学生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这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可能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教师应当对其加以教育、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已利用学生所做的实验引导其回答问题,充分利用了该生的独特性)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将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教师切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责备和直接告诉他答案都不是很好的做法,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促进其发展)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甲对学生严厉批评、挖苦;而教师乙则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够体面地坐下,并且更加认真地听课。可见教师甲的行为不可取,教师已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应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第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和严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而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处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师不应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师生关系,而是应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三,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评价公正是体现教育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写评语、打分数,,还是在选举时,都应该做到不徇私情,规范准确。第四,要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时,必须主持公道,教师应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第五,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育过程应该让学生有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实现教育的公正,完善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公正,是一种追求,也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意义: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②学生成才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个性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③有助于教师自我形象的重塑-----没有个性的教师不可能有个性化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自然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品质修养,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④提升办学品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每个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5)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①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特点充分了解,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②在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体,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6)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把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起来,在保证合格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最优发展、面向全体,而不是平均发展,齐步走。因材施教也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又要兼顾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7)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①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④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现代教师观★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的价值----是指教师职业这一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主体包括社会、群体和个体(包括教师群体和个体)。教师职业价值包括:①外在价值层面----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使命以及实际的社会贡献,这是教师职业存在的根本依据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②内在价值层面----教师职业对于教师这一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师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待遇、地位以及自我发展和精神上的自由程度。★教师劳动特点:①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劳动不是简单劳动,而是复杂的精神劳动;教师劳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②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