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所得税(7分,重点章)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核算,分2条线: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1.应交所得税(1)应交所得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应交所得额=会计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计费用非税法费用-税法费用非会计费用+税法收入非会计收入-会计收入非税法收入-国债实际利息(2)应交所得税作为负债核算,在核算中,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核算;(3)应交所得税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中。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所得税费用(1)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的规定计算的;(2)所得税费用作为费用核算,在核算中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3)所得税费用列示在利润表中。二、所得税会计解决的问题及其思路解决的问题:所得税会计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识记要点】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倒挤。三、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程序①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②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除准则规定的特殊情况,应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③就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④依据“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确定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1.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2.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影响额,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①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②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③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本期的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④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期初)【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征是当期多交税,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递延到以后期间,减少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征是当期少交税,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递延到以后期间,增加以后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3.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验算方法:如果不存在所得税税率变动和非暂时差异,所得税费用=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税率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大则纳,小则减。(目前时点上,税法认为该资产值多少钱)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成本-本期及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会计:帐面价值税法:计税基础不确认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原价-税法累计折旧=帐面净值2.无形资产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①一般情况计税基础=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结论:初始确认一致,不形成暂时性差异②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计税基础=原值×150%-成本×150%/年限结论: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所得税影响应交税费=利润-费用化×50%-会计摊销额×50%+减值准备=利润-费用化×50%+会计摊销-原值×150%/年限+减值准备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①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规定的累计摊销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税基础=成本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税基础=成本4.投资性房地产①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帐面价值=成本-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计税基础=成本-税收累计折旧(摊销)税法规定,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其计税基础不会因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变化。税法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②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帐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5.各种减值准备原材料:帐面价值=原值-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帐面价值=原值-坏帐准备原材料:计税基础=原值应收账款:计税基础=原值税法不确认各种减值准备。6.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区别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考虑该项投资的持有意图。1.如果企业拟长期持有该项投资,则:(1)因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没有所得税影响;(2)因确认投资损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果在未来期间逐期分回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免税,也不存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影响;(3)因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期间也不会转回。因此,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2.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投资企业改变持有意图拟对外出售的情况下,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二)负债的计税基础:大则减,小则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会计:帐面价值税法: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①税法规定,与产品销售相关的支出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扣除:账面价值=原值计税基础=0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与税法规定一致:帐面价值=计税基础不需要纳税调整2.税法规定,实际发生时扣除:计税基础=0需要纳税调整,形成暂时性差异3.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得扣除:帐面价值=计税基础需要纳税调整,形成永久性差异【新】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②税法规定,对于费用支出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税前扣除时点当期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2)未决诉讼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形成永久性差异除,即未来期间按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账面价值=计税基础。2.预收账款(1)与税法一致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2)与税法不一致账面价值=原值计税基础=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假定按照税法规定的可予税前扣除的合理部分<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整【新】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①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②辞退福利。假定税法规定,与该项辞退福利有关的补偿款于实际支付时可税前抵扣。因辞退福利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4.其他负债企业应交的税收罚款、滞纳金等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但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加上。(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但是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故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形成暂时性差异。2.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在会计处理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处理相同,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税法规定,不超过销售收入的广告支出业务宣传费期损益。帐面价值=015%准予扣除。计税基础=广告支出-销售收入×15%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帐面价值=0计税基础=亏损-已经抵减部分3.筹建费用帐面价值=0计税基础=筹建费用-已摊销部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二)负债的计税基础大则纳,小则减。(目前时点上,税法认为该资产值多少钱)大则减,小则纳。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成本-本期及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1.固定资产会计: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收: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原价-税收累计折旧2.无形资产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1.预计负债(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①如果税法规定,与产品销售相关的支出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预计负债账面价值=X万元计税基础=0②如果税法规定对于费用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税前扣除时点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税收:①一般情况计税基础=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结论:初始确认一致,不形成暂时性差异②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计税基础=会计入帐价值的150%结论: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所得税影响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会计:①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税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规定的累计摊销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税收:计税基础=成本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税收:计税基础=成本4.其他资产(1)投资性房地产①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会计:帐面价值=成本-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税收:计税基础=成本-税收累计折旧(摊销)②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会计:帐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税收:计税基础=成本-税收累计折旧(摊销)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预收账款(1)与税法一致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2)与税法不一致会计:账面价值=XX税收:计税基础=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假定按照税法规定的可予税前扣除的合理部分<账面价值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但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整。【新】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4.其他负债企业应交的税收罚款和滞纳金等计税基础=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