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60.20B91JB/T10266.2-2001微型耕耘机试验方法Testingmethodforhandheldtillers2001-06-04发布2001-10-01实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重庆合盛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兴集团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诸城高强度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农业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庆山、刘彦、韩涛、姜秀鹏。本标准于2001年6月首次发布。JB/T10266.2-200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型耕耘机的常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功率不大于7.5kW、可以直接用驱动轮轴驱动旋转工作部件(如旋耕),主要用于水、旱田耕整,田园管理,设施农业等耕耘作业为主的机动微型耕耘机(或称耕耘机、微耕机、管理机、园艺机等),以下简称微耕机。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105.2—1987内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GB/T5667—1985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GB/T5668.3—1995旋耕机械试验方法GB/T14365—1993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3总则3.1一般要求3.1.1试验前制造厂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3.1.2微耕机各总成或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装备齐全,并调整至该机技术文件的规定状况。3.1.3试验期间用的燃油、润滑油应按使用说明书选用,质量应符合有关石油产品标准的规定。3.1.4在整个试验期间,除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和技术保养外,不得任意调整与换修。如确有需要,须经试验组织机构同意并在其监督下进行,随后重新进行有关项目试验。试验期间出现的一切异常现象,均应详细记录。3.2试验测量精度除特殊规定外,对各种参数的测量精度应满足表1的规定(取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者中数值较大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1-06-04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微型耕耘机试验方法TestingmethodforhandheldtillersJB/T10266.2-20012001-10-01实施JB/T10266.2-20012表1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精度要求被测参数名称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线性尺寸±2.0mm±0.5质量—±1.0力±5.0N±1.0时间±0.5s±1.0转速±1.0r/min±0.5角度±1°±2.0温度±1℃±2.0其他—±2.04验收与磨合4.1验收4.1.1被试微耕机应由试验负责单位根据微耕机的技术条件和有关文件要求进行验收。4.1.2登记产品合格证、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和出厂日期等。4.1.3检查微耕机各总成、部件、附件、附属装置及随机工具的完整性,关键部位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各总成润滑油及润滑点的润滑、密封状况。4.2磨合试验前,发动机和传动箱应按随机技术文件或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磨合规范磨合,并注意检查各部分紧固情况及工作状态,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应做详细记录。磨合后,应按规定进行技术保养。5整机参数测定5.1目的检查被试微耕机的整机参数是否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并为分析有关试验结果提供必要的整机参数。5.2测定条件及要求5.2.1测量场地应为清洁、完好、质地坚硬的平整地面,在3m测区范围内地面倾斜度应不大于1%。5.2.2微耕机以出厂单机状态进行测定(配发动机)。5.2.3微耕机停放在测量场地上,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发动机熄火。整机处于旋耕工作状态,旋耕刀接地点和阻力装置(或相当于)接地点处于同一平面。5.3测定方法5.3.1几何参数微耕机主要外形尺寸参数。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测量分别在平行于微耕机纵向中心平面和驱动轴轴线方向上进行。高度尺寸是JB/T10266.2-20013垂直于地面的高度。水平和高度尺寸除直接测量外,可借助重锤、高度尺、水平尺、直角尺和辅助测量架等用具进行间接测量。角度参数除直接测量外,可通过测定各特征点的位置用作图法或计算法得出。5.3.2容量参数微耕机正常工作,微耕机各部件内必须加注液体的最大灌注量。测量时,环境气温应为20℃±15℃,用清洁容器分别接收各被测部件及其管路中的全部液体。5.3.3质量参数质量参数均用称量装置直接测出。5.3.4质心坐标微耕机质心坐标用a、e、h表示,测定时,分别用顶尖(或相当于)支承驱动轴的对称两端,阻力装置(或相当于)接地点应居中,并使之与旋耕刀接地点处于同一平面,呈等腰三角形三点支承。5.3.4.1质心纵向坐标a质心纵向坐标即质心距驱动轴线的水平距离。质心在驱动轴轴线之后时,规定a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按式(1)计算:mgLYazh=······························(1)式中:a——微耕机质心纵向坐标,mm;m——微耕机使用质量,kg;g——重力加速度,m/s2;Yh——微耕机旋耕状态时,阻力装置的地面支承反力,N;Lz——微耕机阻力装置的地面支承点与驱动轴轴线的纵向距离,mm。5.3.4.2质心水平横向坐标e质心水平横向坐标即质心至驱动轮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向微耕机前进方向看,质心在该平面的左侧时,规定e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按式(2)计算:mgLYYe2)(1yz−=····························(2)式中:e——微耕机质心水平横向坐标,mm;L1——驱动轴两对称支承点的水平距离,mm;Yz——驱动轴左支承点支承反力,N;Yy——驱动轴右支承点支承反力,N。5.3.4.3质心高度坐标h质心高度坐标即质心至刚性支承平面的距离。规定h为正值。质心高度坐标采用力学方法测定。6性能试验6.1目的考核微耕机的工作性能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有关要求。JB/T10266.2-200146.2试验条件和要求6.2.1试验地区应根据试验样机的适应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田块各处的试验条件要基本相同,其面积应能满足试验项目测定的要求。6.2.2试验机组应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试验时不得更换样机。6.3操纵试验操纵机构的操纵力用测力计或测力元件直接测量。在微耕机静态下,分别测量将各操纵机构移至工作位置时所需的最大操纵力。着力点为驾驶员常规操纵位置的中点。6.4噪声测定6.4.1静态环境噪声测定6.4.1.1试验条件在测试场地中心周围半径25m范围内,不得有大的噪声反射物,如建筑物、围墙、岩石和机器设备等。测量应在天气良好,离地面高1.2m处,风速不大于3m/s时进行。为避免风噪声的影响,可采用防风罩,但不得影响测量精度。实测噪声值与本底噪声值之差应不小于10dB(A)。在声级计传声器和被试微耕机之间不应有人或其他障碍物。传声器附近不应有影响声场的障碍物,观测人员应处于不影响声级计测量的地方。微耕机经过预热使各部分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开始试验。6.4.1.2试验方法被试微耕机停放在测试场地中心,声级计传声器置于微耕机驱动轴延长线上,距离被试微耕机纵向中心垂直面7.5m,离地高1.2m处,“A”计权网络和“快”档进行测量。被试微耕机处于空档状态,发动机预热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在调速器所限定的最高转速下运转,记录此时声级计的最大读数;左右两侧分别测三次,同侧三次测定值之差异应不大于2dB(A),同侧三次测定值取平均值,取左右两侧平均值中较大者为被试微耕机静态环境噪声。6.4.2驾驶员操作位置处噪声测定6.4.2.1试验条件在测试场地中心周围半径25m范围内,不得有大的噪声反射物,如建筑物、围墙、岩石和机器设备等。测量应在天气良好,风速不大于3m/s时进行。为避免风噪声的影响,可采用防风罩,但不得影响测量精度。实测噪声值与本底噪声值之差应不小于10dB(A)。6.4.2.2试验方法用声级计的“A”计权网络和“慢”档进行测量,将声级计传声器安放在驾驶员的头盔架上噪声较大的一侧,并使传声器朝前,与眼眉等高,距头盔架中心平面250mm±20mm的耳旁处。进行试验时,微耕机呈最大设计耕深旋耕状态,在每个档位上,发动机油门全开,待其稳定后,读取最大噪声值并测定其前进速度。最后测定微耕机发动机油门全开,空驶速度为4~6km/h档位的最大空驶噪声值和速度。JB/T10266.2-200156.5牵引试验(具有牵引作业功能的微耕机进行此项试验)6.5.1试验条件及要求6.5.1.1试验应在平整、干燥的硬土地面上进行,测区长度应不小于20m,在机组进入测区前应有不小于10m的稳定区。6.5.1.2试验时应使微耕机配置和整机质量与微耕机典型牵引作业状态时的配置和质量相同。为保证微耕机总体平衡,被试样机应与一个专用的牵引装置相连,该装置由牵引架、支撑尾轮和配重组成。牵引架与微耕机牵引点水平铰接相连,尾轮固定在牵引架后部,并使尾轮轴线位于微耕机扶手端的整下方,牵引架和尾轮的中心平面位于微耕机纵向平面内,牵引架上置配重,前、后移动配重,使尾轮静支反力为微耕机总质量的2%~3%。6.5.2试验方法6.5.2.1在微耕机与负荷车之间装置测力仪(拉力传感器),牵引点位置在整个试验期间保持不变,牵引力线应在微耕机纵向中心平面内,且与地面平行而无明显的歪斜,试验时,微耕机处于被试工作档位,发动机油门调到全开状态,并保持稳定,利用耕耘机测力仪和负荷车的速度差来实现微耕机负荷加载。试验中,牵引负荷由小到大逐级加载,每次加载测力仪达到稳定工况后驶过测区,测量并记录通过测区的牵引力、耗油量、驱动轮转数和时间。试验一直进行到得出最大牵引力功率或者驱动轮滑转率达到15%时(取先达到者为限)。加载级数一般不少于八个。6.5.2.2测定驱动轮严重滑转前的极限牵引力。6.5.2.3测定微耕机被牵引时的空行阻力,牵引车通过测力仪牵引处于空档位的被试微耕机,以4~6km/h的速度通过测区,记录通过测区的牵引力和时间。6.5.3试验结果6.5.3.1试验结果用下列公式计算:a)行驶速度tSV6.3=································(3)式中:V——微耕机行驶速度,km/h;S——测量区段长度,m;t——微耕机驶过测区时间,s。b)牵引功率3600TTVPN=·······························(4)式中:NT——微耕机牵引功率,kW;PT——微耕机牵引力,N。c)燃油消耗量tGG∆6.3T=····························(5)式中:GT——微耕机燃油消耗量,kg/h;∆G——微耕机驶过测区的燃油消耗量,g。牵引比油耗JB/T10266.2-20016TTT1000NGg=·······························(6)式中:gT——微耕机牵引比油耗,g/(kW·h)。d)驱动轮滑转率%100)1(10×−=nnδ··························(7)式中:δ——驱动轮滑转率;n0——微耕机空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数;n1——微耕机工作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数。6.5.3.2将测得的下列数据及其计算结果——牵引力PT、牵引功率NT、速度V、油耗GT、比油耗gT和滑转率绘制成包括V–PT、NT–PT、GT–PT、gT–PT和δ–PT等五组曲线在内的微耕机牵引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得出各档最大牵引功率点和最大牵引力点。6.6旋耕性能试验6.6.1试验田调查和测定按图1所示测定五点。调查和测定内容为:图1a)土壤类型。b)耕前植被:用1m×1m的框架,将框内露出的植被齐地面剪下,立即称重。稻茬田可用称重法,也可用数丛法数框内的稻茬丛数。此时框架的对角线应与稻茬行株方向一致,计算平均值。c)土壤含水率测定按GB/T5668.3进行。6.6.2测定项目:a)耕深及其稳定性测定:按GB/T5668.3进行。b)耕宽测定:按GB/T5668.3进行。c)碎土率测定:在B×h×50cm内全部取样,计量不大于5cm土块质量及总土量